2021-01-0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萬事皆可疑,唯有我存在

1月7日,第七篇,懷疑與保守。
我想應該沒有人沒聽過這句話。不過,可能是中文與英文的譯文,讓大家誤以為「思考」跟「存在」彼此有因果關係,誤讀成「因為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其實笛卡爾想說的是,一切均可懷疑,感官並不可靠,唯有我存在這件事情無法懷疑,因為一旦你思考、懷疑「你是否存在」這個問題,你的意識必然存在,你才能思考。至於笛卡爾主張身心二元論的議題、以及哲學科學史有關「懷疑方法論」的爭辯,有空再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看看延伸閱讀。
今天我想延伸聊聊假新聞時代必備技能:懷疑。我們可以相信「專家」嗎?如果我們要相信專家,我們要怎麼識別誰是可靠的專家?原則上,現代專業化分工的社會,我們必然依賴專家意見,但是這邊指的專家意見有兩種,一是「中立的專業團體」意見(例如,1973年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決議「同性戀非精神疾病」),一是客製化的專業人士意見(例如去看病時醫生的建議、找律師諮詢的法律意見)。我們相信專業團體的意見,是因為他們基於科學方法,具備自我糾錯、自我更正的能力,只是,有時候嚴謹的態度與方法,耗時太久,悲劇太多。 換句話說,單一專家的個人意見,是證據力是非常薄弱的。單一醫師的個人見解、個別教授的法律見解,不必然錯誤,但不要太快相信。尤其是台灣新聞惡性競爭下的標題殺人:「醫界指出」、「學界表示」,往往都只有個別專家意見,而非專家共識,俗稱「帶風向」。
總而言之,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受騙。但是,正因為如此,先知也是孤獨的:1973年以前的同性戀族群以及其支持者,只能獨力面對社會的排擠與恐懼,成為時代的悲劇與眼淚。
面對假訊息橫行、媒體惡性競爭,我們需要嚴謹求真的態度,同時維持思想自我迭代的能力,才能在這時代安身立命吧。
#每日猜招 #歡迎留言或提供更好的譯文 #歡迎分享 #quotes #deep_quote #Dailyquote #quoteofoftheday #笛卡爾 #Descartes #think #lie #fakenews #假新聞 #嚴謹求真 #我思故我在 #萬事皆可疑 #唯有我存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2021年,每天精選一句、一個概念、一個心得,連結你與我,連結過去與今天,一起猜人生。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