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會︳一起吃吧«眾神的餐桌»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眾神的餐桌»張健芳
人類的文化總是和生活不可分離。因為活著,才留下各種歷史足跡。人類生存的基本物質需要:衣食住行,都能看出各地的風土文化。《眾神的餐桌》正是以食為題,在異國打聽跨越時空的記憶與文化。
必須說,不是每個人都把食看得很重。食是生存必須,卻不一定是生活情趣。偶然就聽到有人說,好不好吃不重要,能飽腹就好。當然,在發展地區,好吃跟金錢多少也掛鉤,彷彿平價小吃都不值一提。
書以食物作媒介為說故事,會看到對故事主角會有意義的食物、路邊隨眼可見卻不是每人會吃的食物,重要是以食物喚起的記憶和感受。
作者的一句「想像力就是我們的超能力。」,讓人無法否認人就是愛想很多的生物。不管是理性上還是情感上,只要到某地步,就會不由自主想很多。也許亦因如此,才會如此多的故事流傳下來。
作者以記錄者的身份在故事隱去自己,把食物及其主角帶出,讓讀者投入短暫一段一段的異地風光,感受世界另一地的脈搏,就如我們埋頭在讀西方奇幻故事一樣,把自己投身在其界觀裡頭。跟著作者一起感受「當下」的奇妙;以食物跟延續土地的精神;揭示他人過去的秘密;在負擔與過去的枷鎖中沉迷異地;以食物回味往事……這些從食中浸漏出來的點滴,構成了每個人的過去與現在。
聽和說故事都是人的本能。我們從小就愛以故事來建立個人的世界觀,有聽到多少故事,自己的世界就有多大。
書中記載了十一個故事,其中個人最有感的是在越南的河粉,跟柬埔寨的魚湯米線的故事。雖然書中的地方我都沒有去過,但從作者的字裡行間看出食物為人帶來的情緒,這才是令人難忘。
越南河粉的故事由一位老婆婆細說過去的歷史,懷緬食物會隨記憶走味,就如我們無法別到回憶中的味道一樣,有些事就是會走味。老婆婆的故事在磨練戰亂背後,仍能有著「世間最大的招搖不是你什麼都想要,而是你什麼都可以不不要」,這才是在過去留下的精神。
柬埔寨魚湯米線的故事則帶著濃濃的宗教色彩,跟著和尚走過一生,在皈依我佛跟還俗經歷世塵之間游走,最後發現「魚一直生活在水中,出家或在家,都在求道。」,他就是他自己的皈依,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各自的修行。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有稍稍在網上找過相關資訊。無奈卻未見多少書評,全是書店賣書的官方資訊。我不清楚這書的關注度如何,只是覺得如果不知道它有點可惜。特別在這兩年,人們都在慌亂當中,無閑平靜下來,又或是無法逃離煩囂,出走他國忘卻一切,這書也許能讓你稍稍喘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會員
44內容數
喝杯茶,看個書。 在書香感受茶味,在茶香中嘗到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希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樣寫出暢銷小說》James Scott Bell 之前看過《寫出娛樂的力量》、《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是從靈感開始,一步步讓你走進寫作之路。如果從零開始,這些都是很好的開始。有人會說,我們從學生時代就有寫作課,每次都要創作不同的文章,怎麼會是從零開始﹖
《被討厭的勇氣》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這書明明已經暢銷很久,我卻現在才買才讀(因為之前找不到啊)。大概不用特地介紹,寫甚麼感言也可,畢竟現在不買書也能在網上找到懶人包,但我蠻確定光看懶人包的你,只是把這書當作是心靈雞湯。好書也經過時間磨練還是讀者多次的細讀,我相信這書就是好書之一。
《生命之花的靈性法則》Drunvalo Melchizedek 「啊~~茲~肯亞!媽媽咪,吉娃娃」 不好意思走錯棚
《棄貓 關於父親 我想說的事》村上春樹 光看封面,可能會有一絲錯覺以為棄貓是指父親捨棄了村上春樹。利申,這是本人讀村上春樹的第三本作品,對他的文風或特色稱不上熟悉,多少有著模糊的印象吧。
《魔法世界之旅》天沼春樹、水月留津 魔法、巫術等等也許都是我們小時候曾經夢想過的能力,渴望一天能不靠工具在天空翱翔,盼望收到霍格華茲遲來的入學信…
《龍鱗焰火》Joe Hill 看到翻譯書名和封面,誤以為是中古奇幻類小說,像《魔戒》之類的。看到宣傳,猜想故事有多驚悚恐怖。看到文案,以為這是單純的末日小說或者跟《亞特蘭提斯進化三部曲》同類型的小說,結果真正開讀——我還是太年輕的少年。
《這樣寫出暢銷小說》James Scott Bell 之前看過《寫出娛樂的力量》、《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是從靈感開始,一步步讓你走進寫作之路。如果從零開始,這些都是很好的開始。有人會說,我們從學生時代就有寫作課,每次都要創作不同的文章,怎麼會是從零開始﹖
《被討厭的勇氣》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這書明明已經暢銷很久,我卻現在才買才讀(因為之前找不到啊)。大概不用特地介紹,寫甚麼感言也可,畢竟現在不買書也能在網上找到懶人包,但我蠻確定光看懶人包的你,只是把這書當作是心靈雞湯。好書也經過時間磨練還是讀者多次的細讀,我相信這書就是好書之一。
《生命之花的靈性法則》Drunvalo Melchizedek 「啊~~茲~肯亞!媽媽咪,吉娃娃」 不好意思走錯棚
《棄貓 關於父親 我想說的事》村上春樹 光看封面,可能會有一絲錯覺以為棄貓是指父親捨棄了村上春樹。利申,這是本人讀村上春樹的第三本作品,對他的文風或特色稱不上熟悉,多少有著模糊的印象吧。
《魔法世界之旅》天沼春樹、水月留津 魔法、巫術等等也許都是我們小時候曾經夢想過的能力,渴望一天能不靠工具在天空翱翔,盼望收到霍格華茲遲來的入學信…
《龍鱗焰火》Joe Hill 看到翻譯書名和封面,誤以為是中古奇幻類小說,像《魔戒》之類的。看到宣傳,猜想故事有多驚悚恐怖。看到文案,以為這是單純的末日小說或者跟《亞特蘭提斯進化三部曲》同類型的小說,結果真正開讀——我還是太年輕的少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除了「懂吃」,《迷宮飯》也回到人體,或者說生命,最最核心的本質。在吃喝之間,在人與人的關係之間,寫實多過虛幻。他們在迷宮裡共構出完整的生態系統,在外面世界作為掠食者頂端的「人類」,入迷宮就像入山林,回到最原始的姿態。每一次的挑戰都是一場哲思。
Thumbnail
主軸是華人社會所共有的特色物品—筷子🥢。      將筷子直立插在碗裡是祭拜先祖的方式,連續84天能實現一個願望,類似都市傳說的怪談,有人嗤之以鼻、有人姑且一試,對心術不正的覬覦者頗具吸引力。願望與代價本是焦孟不離的存在,沒有妥適處理就會留下後遺症,貫穿本作就有先天遺傳及後天出現在左手的魚形胎記。
Thumbnail
說到食物,撇除掉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目的之外,對你來說,是否還有其他的象徵意義存在?對作者來說,食物封存的是和至親之間的美好往昔,童年母親的台菜手藝、岳母經典的江浙菜色、太太融會世界各地的多元創新料理,這些味覺經驗,連繫的是無可替代的情感。復刻記憶中的菜色,流露而出的是作者對摯愛的無盡思念。
紀錄片《開動之前》(Before You Eat)便以貼近真實的方式,呈現了一個深藏在全球漁業背後的動人故事,提醒我們餐桌上的每一餐背後,其實都有一群被忽略的人們在默默承受著辛酸與血淚。
Thumbnail
我把吃飯分成兩種,「生存」與「生活」。聊聊我最近迷上的「東港飯湯」,還有我對平民美食的熱愛。
Thumbnail
我們可以從一個地方的居民吃什麼,推敲該地的特色,例如靠海的地方漁產興盛,所以我們不會到山裡找好吃的海鮮;碼頭邊常有重口味又富含澱粉的美食,因為那是過去勞力階層補充能量的重要餐食。在外地討生活的遊子,時常說著想念「家鄉味」,其實想念的不僅僅是那道料理,而是那個飲食符碼背後所代表的地方風情與鄉土情懷。
Thumbnail
大抵我是喜歡看別人的故事,因為所謂的歷史時刻、道德批判,當來到個人身上,隻身面對整個時代洪流,很多時都是夾雜深深的無奈。
Thumbnail
放工晚飯後打書釘的日子,眨眼已過十多年,當時完全不懂下廚,只因獨居勉強學了點維生料理技。然而莊祖宜的文字於我,像在自己身旁留了一個位置給讀者,比肩看她眼中那個餐飲世界,原來書卷氣與提刀庖廚並無矛盾,由進入廚藝學校到在香港找到餐廳實習,還有背後推動這一切的攻讀人類學的身份,寫下了她的廚房裡的田野筆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除了「懂吃」,《迷宮飯》也回到人體,或者說生命,最最核心的本質。在吃喝之間,在人與人的關係之間,寫實多過虛幻。他們在迷宮裡共構出完整的生態系統,在外面世界作為掠食者頂端的「人類」,入迷宮就像入山林,回到最原始的姿態。每一次的挑戰都是一場哲思。
Thumbnail
主軸是華人社會所共有的特色物品—筷子🥢。      將筷子直立插在碗裡是祭拜先祖的方式,連續84天能實現一個願望,類似都市傳說的怪談,有人嗤之以鼻、有人姑且一試,對心術不正的覬覦者頗具吸引力。願望與代價本是焦孟不離的存在,沒有妥適處理就會留下後遺症,貫穿本作就有先天遺傳及後天出現在左手的魚形胎記。
Thumbnail
說到食物,撇除掉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目的之外,對你來說,是否還有其他的象徵意義存在?對作者來說,食物封存的是和至親之間的美好往昔,童年母親的台菜手藝、岳母經典的江浙菜色、太太融會世界各地的多元創新料理,這些味覺經驗,連繫的是無可替代的情感。復刻記憶中的菜色,流露而出的是作者對摯愛的無盡思念。
紀錄片《開動之前》(Before You Eat)便以貼近真實的方式,呈現了一個深藏在全球漁業背後的動人故事,提醒我們餐桌上的每一餐背後,其實都有一群被忽略的人們在默默承受著辛酸與血淚。
Thumbnail
我把吃飯分成兩種,「生存」與「生活」。聊聊我最近迷上的「東港飯湯」,還有我對平民美食的熱愛。
Thumbnail
我們可以從一個地方的居民吃什麼,推敲該地的特色,例如靠海的地方漁產興盛,所以我們不會到山裡找好吃的海鮮;碼頭邊常有重口味又富含澱粉的美食,因為那是過去勞力階層補充能量的重要餐食。在外地討生活的遊子,時常說著想念「家鄉味」,其實想念的不僅僅是那道料理,而是那個飲食符碼背後所代表的地方風情與鄉土情懷。
Thumbnail
大抵我是喜歡看別人的故事,因為所謂的歷史時刻、道德批判,當來到個人身上,隻身面對整個時代洪流,很多時都是夾雜深深的無奈。
Thumbnail
放工晚飯後打書釘的日子,眨眼已過十多年,當時完全不懂下廚,只因獨居勉強學了點維生料理技。然而莊祖宜的文字於我,像在自己身旁留了一個位置給讀者,比肩看她眼中那個餐飲世界,原來書卷氣與提刀庖廚並無矛盾,由進入廚藝學校到在香港找到餐廳實習,還有背後推動這一切的攻讀人類學的身份,寫下了她的廚房裡的田野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