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要直,肩膀要轉的好!
方格精選

球要直,肩膀要轉的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很多人都為自己球打不直而煩惱。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你的轉肩的問題。因為下桿如果你是有利用上半身的身體轉動,你的肩膀會帶動你的手臂來進行力量釋放。而如果你的肩膀有運作轉動的話,你的手臂就不會雞翅膀,讓你的觸球後桿頭可以持續朝目標方向移動。

raw-image

這看起來很容易但也是被大家所忽略。因為很多人都把重點放在手臂要然後做?手腕要如何做釋放等。但如果要讓球可以一路直到球道和果嶺上,你的肩膀需要轉動才能讓球往前跑,同時減少側旋問題。因為這是屬於細節和收桿的動作,多數球友都對這部分不了解或不熟悉。把揮桿動作集中在上下桿過程。

導致收桿後的釋放沒有做到位,而這就會影響的球尾段的方向。大多數的球友動作都是以手臂來進行,所以當觸球後,手臂就必須要拉起來,把球桿給帶上來。而這樣就容易讓觸球產生倒旋和側旋問題。所以球的距離和方向效果就比較不穩定。這也是要利用到身體來打球,不要偏重在特定身體部位來擊球。

身體是都連在一起,不可以各做各的事。一個揮桿動作是身體的整個連動性的表現。所以力量的產生是由下而上。不是靠手臂由下而上。正因為力量的由下而上,所以先要啟動下半身的扭轉,然後把力量傳送到上半身,在由腰、胸、肩來進行連動。所以你要讓你的力量有效去延續,就要有效利用你的上半身在擊球和釋放。

而對我來說,也依據我自己的經驗,最難的一哩路就是釋放。因為釋放就是檢視你上下桿的一個成果。更重要的是你的肩膀要完全的轉動。沒有這塊就算你的下盤轉的像電動馬達嚇嚇叫,一樣球打不直也距離無法發揮到最佳化。我必須說我自己花7、8年在轉肩,嘗試非常多的方法來讓肩膀可以轉起來,同時要讓手臂可以更容易去釋放。真的非常難。

我也觀察、研究很多選手的打法。以美國的選手打法都非常著重在上半身的轉動上。所以他們的身體肌肉非常強壯。肌肉也非常的發達。因為他們的是以上半身為主的發電機。這是比較近代化的打法!歐洲或澳洲的打法還是非常的50/50,上下半身的轉動各半。

而那一種好?各有所長,但美系的肌肉男的動作更加有效,因為他們把下盤當作支撐而已,力量完全以上半身為主。所以他們的站位更寬,因為如果你站寬,會讓下盤不容易把力量帶上去。不容易扭轉產生力量就是站寬的副作用。所以這是美系打法最大的亮點。但建議如果你的肌肉沒有美國隊長的水平就不要這樣做。因為力量會不夠。

站寬可以讓你的上半身的轉動更有支撐力,不容易晃動,尤其上半身的下桿速度是更快,力量大的往下灌入,如果下盤不穩,就會影響觸球和釋放。球就會亂跑。所以轉肩就是上半身最關鍵的力量發動機。要讓你的觸球可以把力量完全的灌注到桿頭上,你的手臂要完全釋放打直,必須要肩膀的協助。

肩膀的轉動對多數球友來說是不容易,因為這部分平時根本沒有用到,而且其他運動用到的機會也不大。所以你要知道如何用得順暢和到位,要先練肌肉,尤其是背部,肩膀和手臂等部位。這些肌肉沒有起來,肩膀不可能練起來。因為這很容易會拉傷或肌肉發炎。

大家可以觀察選手的擊球動作去瞭解肩膀如何轉動。我自己保留這個竅門。因為這一點都不難,只要把一個小動作做好,自然可以把肩膀轉好。但花了我7、8年才懂,才知道。對的動作都有共同點,所以觀察選手的動作就可以知道答案。這樣你的球就可以又直又遠!

chien,Peargolf網站洋梨高爾夫臉書chien個人臉書Pear Golf twitter

avatar-img
chien的沙龍
41會員
233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hi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來聊聊高爾夫球,球是必須的物件,球的好壞對擊球的手感和結果都是決定性的因素,所以如果你在意你的表現和結果,球就是不可省略的一環。當然球有很多款式和品牌,哪個適合我,真的沒有球桿來的容易分辨。當然如果你的技術和動作沒有到一個火候,也無法評判球的適合與否。對於一個假日球友或業餘球友來說,要如何去選擇
3月快到月底了,天氣感覺慢慢的變溫暖,當然就手癢了。今年的第一場球就選Bethpage Yellow Course/ 黃場來試身手,因為朋友約12點開球,想說氣溫應該可以到10度,但還是有大風影響。到開球台,風就大到像台灣的颱風,站都站不穩,我們的推車前後被吹倒好幾次。開球就來一個左拉,還好球道寬,
2025年新球桿也是雨後春筍的問市,我也買了Callaway Elyte木桿來做為2025的先發。當然也打算購置另一支木桿來進行比較,我的首選就是Titleist GT木桿。我也對這款木桿先做瞭解和研究,首先,近5年的木桿都是走智慧或AI桿面設計,簡單說就是桿面的背面會是不規則的厚度設計。因為這樣才
今天來聊聊高爾夫球,球是必須的物件,球的好壞對擊球的手感和結果都是決定性的因素,所以如果你在意你的表現和結果,球就是不可省略的一環。當然球有很多款式和品牌,哪個適合我,真的沒有球桿來的容易分辨。當然如果你的技術和動作沒有到一個火候,也無法評判球的適合與否。對於一個假日球友或業餘球友來說,要如何去選擇
3月快到月底了,天氣感覺慢慢的變溫暖,當然就手癢了。今年的第一場球就選Bethpage Yellow Course/ 黃場來試身手,因為朋友約12點開球,想說氣溫應該可以到10度,但還是有大風影響。到開球台,風就大到像台灣的颱風,站都站不穩,我們的推車前後被吹倒好幾次。開球就來一個左拉,還好球道寬,
2025年新球桿也是雨後春筍的問市,我也買了Callaway Elyte木桿來做為2025的先發。當然也打算購置另一支木桿來進行比較,我的首選就是Titleist GT木桿。我也對這款木桿先做瞭解和研究,首先,近5年的木桿都是走智慧或AI桿面設計,簡單說就是桿面的背面會是不規則的厚度設計。因為這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