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廠高爾夫球的八字!

小廠高爾夫球的八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天來聊聊高爾夫球,球是必須的物件,球的好壞對擊球的手感和結果都是決定性的因素,所以如果你在意你的表現和結果,球就是不可省略的一環。當然球有很多款式和品牌,哪個適合我,真的沒有球桿來的容易分辨。當然如果你的技術和動作沒有到一個火候,也無法評判球的適合與否。對於一個假日球友或業餘球友來說,要如何去選擇適合的球款真的很重要。

raw-image


首先,如果你一場球掉球超過2個的球友,我建議你可以用一般2層款或3層比賽球。選擇價位不要太貴,大品牌的。當然T牌是首先,T是number one golf ball in the tour那個牌子。T牌的好是經過幾十年累積下來的結果,再加上它們家的東西不管球桿和球的質量和公差都是業內最屌。用它們家的球基本性能絕對在前三。


當然對一些比較在意數據和技術的球友,你絕對可以在室內去比較不同廠牌的球,而數據一定可以讓你知道哪一款表現最好,但我的經驗是數據好不見得實戰也是最好。室內對模擬器擊球是一個狀態相對穩定,和沒有考慮到很多外在因素,所以得到的結果是和實際下場有不小誤差。我的經驗是以下場的結果為評估依據,單純靠數據,最後結果不會太好。

raw-image


我通常在測試球或球具,如果可以的情況下,我會在同一個擊球,去打第二次,用不同球或球桿去比較結果。這樣的結果是最有效和正確,東西好壞一比就知道。當然如果可以最好就是一款球可以用至少9洞去看整體表現,然後後9洞再用不同球款來比較。因為距離是可以比較得出來,球的飛行表現也可以分別出來,這就是實際操作給你的衝擊和紮實回饋。


高爾夫球現在是藍海時代,大品牌也是一堆款式,2層、3層、4層、5層,表皮材質、球的軟硬度、球洞設計與數量都是一堆天書級數據,有看沒有懂。再加上現在不少台制品牌也推出很多球款來搶佔市占率,當然不少球友也是支持國產,讓品牌商可以突破品牌枷鎖,得到球友的青睞。對球友來說,哪些是濫竽充數是一個難以辨別的任務。


因為我做過高爾夫球,也比較清楚球的一些技術和材質的東西,也可以來分享。多數台制品牌或陸制品牌的高爾夫比賽球都會走多層球款的銷售,因為性能、利潤、和技術都是驅動銷售的原因。但不是做多層的球就一定會比較遠、技術就比較超前。我自己也一直在測試一些台灣和大陸的工廠球款,所以我才會敢說這樣。

raw-image


因為很多小品牌本身的技術、生產能力、材料都跟不上大的球具品牌,就是主打一個多層、價格的優勢來搶佔市場。這個方法也讓Vice, Snell從而站上美國銷售的榜單,也造就台制代工廠的洗牌。小品牌的多層球款很大的問題在,材料、質量上無法和大品牌相比。因為材料是大品牌優勢,要好的材料,甚至一些材料只會供給特定品牌商,因為它們可以吃量!


材料就輸了,同時在製造上的技術也沒有大廠的能力。雖然結構上都是3層、4層球,但明顯在結構的緊密度還落後大廠一段距離。另外表皮的厚度也是生產製造的差異。為什麼T牌的表皮可以做這樣薄?當然T牌有對表皮的厚度有專利,但在厚度上也明顯技術碾壓小品牌的地方。我上面說的東西都和你最後擊球結果有緊密關係。

raw-image


小品牌雖然也是標榜用軟的TPU材質或urethane,但實際用起來卻不耐打/不耐用。打一兩洞下來就明顯有刮傷,有時就一個短桿或短鐵就會產生明顯表皮刮痕。這是它們還沒有掌握到表皮材質的一個比例配方,導致皮雖然軟卻沒有達到一定的抗刮能力。另外一個地方就是漆的能力,它們在漆的運用上還是沒有大廠的好,一來也是成本考量,二來沒有對漆的配方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如何把漆做到耐打、美感和“薄”?這都是小廠的軟肋!

raw-image
raw-image


這也是我自己打球都是用T牌或其他大廠的球款,至少不會踩雷。最後,小廠的公差和質量都遠不及大廠的標準,雖然小廠有價格優勢,但我下場是要和別人拼搏、廝殺,面子沒有可以,但裡子可是最後的底線。總不能和業餘球友同組,開球就短別人30~40碼的水準,那還怎麼打!所以當你的動作穩定,剩下來就是工具要到位,這是比拼的家底,不能打折和省的!


Chien Pear Golf

avatar-img
chien的沙龍
41會員
233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hi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3月快到月底了,天氣感覺慢慢的變溫暖,當然就手癢了。今年的第一場球就選Bethpage Yellow Course/ 黃場來試身手,因為朋友約12點開球,想說氣溫應該可以到10度,但還是有大風影響。到開球台,風就大到像台灣的颱風,站都站不穩,我們的推車前後被吹倒好幾次。開球就來一個左拉,還好球道寬,
2025年新球桿也是雨後春筍的問市,我也買了Callaway Elyte木桿來做為2025的先發。當然也打算購置另一支木桿來進行比較,我的首選就是Titleist GT木桿。我也對這款木桿先做瞭解和研究,首先,近5年的木桿都是走智慧或AI桿面設計,簡單說就是桿面的背面會是不規則的厚度設計。因為這樣才
今天來說說推桿的東西,主要是在如何去選和配置推桿設定這2個部分,對於產品端我都有固定去分享使用不同推桿的心得。推桿是大家都可以掌握的桿子,但如何選擇桿頭和相關設定是很多人不清楚的地方。如果你知道這些知識和原理,對於你去找到你要的規格設定是至關重要。首先,推桿桿頭基本就2類,一種是傳統刀背型,如new
3月快到月底了,天氣感覺慢慢的變溫暖,當然就手癢了。今年的第一場球就選Bethpage Yellow Course/ 黃場來試身手,因為朋友約12點開球,想說氣溫應該可以到10度,但還是有大風影響。到開球台,風就大到像台灣的颱風,站都站不穩,我們的推車前後被吹倒好幾次。開球就來一個左拉,還好球道寬,
2025年新球桿也是雨後春筍的問市,我也買了Callaway Elyte木桿來做為2025的先發。當然也打算購置另一支木桿來進行比較,我的首選就是Titleist GT木桿。我也對這款木桿先做瞭解和研究,首先,近5年的木桿都是走智慧或AI桿面設計,簡單說就是桿面的背面會是不規則的厚度設計。因為這樣才
今天來說說推桿的東西,主要是在如何去選和配置推桿設定這2個部分,對於產品端我都有固定去分享使用不同推桿的心得。推桿是大家都可以掌握的桿子,但如何選擇桿頭和相關設定是很多人不清楚的地方。如果你知道這些知識和原理,對於你去找到你要的規格設定是至關重要。首先,推桿桿頭基本就2類,一種是傳統刀背型,如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