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2月23日(蓋亞那國慶日、汶萊國慶日)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焦點─兩個中國和平之路~江澤民時期
1991年 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總統府成立的國家統一委員會舉行第3次會議,通過「國家統一綱領」,以4大原則,3個階段進程,實現建立民主、自由、均富中國的終極目標。
「國家統一綱領」出爐的背景是,共產黨中國逐漸走出1989年血腥鎮壓北京天安門民主運動的陰影,被指為「劊子手」的共產黨中國第2代領導人鄧小平,相繼辭去中央軍委會主席、中國共產黨總書記和國家軍委會主席等職務,由奉詔連夜從上海北上的江澤民接班,但實際權力仍掌握在鄧小平手中,以「太上皇」之姿在幕後下指導棋。
鄧小平處理台灣問題的立場,和仍由英國殖民統治的香港相同,以「一個國家,兩個制度」運作50年不變,繼續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不會實施和共產黨中國相同的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並授意江澤民同意與台灣執政黨中國國民黨進行「黨對黨」談判。
年輕時曾經短暫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步步為營接招,拒絕接受「一個國家,兩個制度」,但仍審慎的走在「一個中國」道路上,1990年10月7日中華民國國慶日前夕,成立國家統一委員會並召開首次會議,主張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兩岸摒棄國共內戰以來近半個世紀的敵對狀態,經由中介機構加強雙方對等交流,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個中國一切爭端,依照兩岸人民的意願,實現建立民主、自由、均富中國的終極目標。
台灣海峽兩岸休兵,朝和平之路前進,完全符合鄧小平致力以經濟改革開放政策,挽救共產黨中國貧窮且脆弱經濟的戰略目標,對內再三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改革開放基本路線要管100年,動搖不得,否則只是死路一條;相形之下,台灣海峽兩岸問題並不頂重要,經由新加坡卸任總理李光耀穿梭奔走台灣海峽兩岸,兩個中國各自成立官方授權的白手套機構,也就是台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和共產黨中國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雙方於1993年4月27日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的「辜汪會談」,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和海協會會長汪道涵,經過3天會談後,簽署包括4項協議的「辜汪會談共同協議」,分隔台灣海峽對峙的兩個中國露出和解的曙光。
歷史發展潮流沒有回頭路,兩個中國和平之路在波濤洶湧中載沈載浮,1996年甚至爆發瀕臨戰爭邊緣台灣海峽飛彈危機,在共產黨中國始終不放棄以武力解決兩個中國的威脅下,台灣做為兩岸關係最高指導原則的「國家統一綱領」形同具文,代表台灣本土意識的民進黨於2000年首次取得中央政府執政權後,更是面臨高度質疑和挑戰,國統會停擺沒有再召開議會,國家統一綱領也在2006年2月正式終止運作。
在美國的壓力下,民進黨籍總統陳水扁在第1任總統就職演說,雖然提出「4不1沒有」的公開承諾,保證在總統任期內,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但國統會與國家統一綱領一直束之高閣,陳水扁連任成功後,更高調推動「去中國化」運動,2006年2月27日宣布「終止適用」,國統綱領與國統會就此走進歷史,兩個中國的命運,持續懸而未決。(延伸閱讀1:近代中國命運的起伏~台灣海峽兩岸和平之路~江澤民時期Ⅰ、Ⅱ);(延伸閱讀2:近代中國命運的起伏~台灣獨立運動之路Ⅰ~Ⅵ)
◆「辜汪會談」是江澤民主政時期兩個中國和平之路重大事件(圖/王文章翻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會員
    29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僑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焦點─亞洲惡名昭彰的獨裁者 
    今天焦點─美國與兩個中國~毛澤東時期 
    今天焦點─日本以慰安婦為掩飾的性奴隸戰爭罪行 
    今天焦點─性,說不完……
    今天焦點─共產黨中國對外戰爭與準戰爭 
     今天焦點─亞洲惡名昭彰的獨裁者 
    今天焦點─美國與兩個中國~毛澤東時期 
    今天焦點─日本以慰安婦為掩飾的性奴隸戰爭罪行 
    今天焦點─性,說不完……
    今天焦點─共產黨中國對外戰爭與準戰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後,經歷了從革命到共和的艱辛過程,面對著袁世凱的崛起與獨裁統治。隨後的國共內戰將國民政府迫至臺灣,開啟兩岸分治的歷史。經過數十年的威權治理和國際變遷,中華民國實現了臺灣化,並逐步走向民主化。這篇文章探討中華民國的歷史、挑戰以及其在臺灣的轉型過程。
    戒嚴令的解除 戒嚴本為國共內戰下的產物,而國共內戰也因為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停止炮擊外島並改革開放後逐步拋棄計劃經濟模式而發生質變。總統蔣經國在一開始採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與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以對抗一國兩制,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後,加上台灣統獨議題發酵,國共之間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Thumbnail
    臺灣過去數十年來因民主政治逐漸呈現自由狀態,2024總統大選有16個政黨參選,兩岸議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等議題引發民眾關注。日本歷史上的江戶和平模式與會津爭戮模式成為臺灣借鏡對象,強調時空背景相同,但立場不同的傷痛。張安樂強調臺灣不能再沈浸在幻想中,時間有限,應從日本歷史中吸取教訓。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在處理中國與臺灣關係時,堅持一中原則是維護國家主權和促進和平統一的基石。一中原則明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的中國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通過堅定不移地堅持一中原則,我們將爲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創造有利條件。
    實現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偉大事業,也是國家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爲一個國家,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對於實現兩岸統一具有重要意義。這一原則奠定了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石,推動了兩岸和平發展和互利合作的良好局面。 首先,堅持一箇中國原則體現了國家的主權和尊嚴。一箇中國原則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
    Thumbnail
    本文將敘述臺灣從戒嚴到解嚴、獨裁到民主化的整個過程,以歷任總統和政治人物為主軸,文章紀念和肯定李元簇先生對臺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貢獻。
    一言蔽之,蔣介石是「戰後台灣」、蔣經國是「現代台灣」或(轉型台灣) 1950年起的「中華民國」(GRC),其根本問題:缺乏國際法人條件的「國家」。那是源於「軍事佔領」與「政權流亡」的雙重糾葛。 作為國際法人,國家state的四項資格:恆常人口、固定疆域、政府/統治、與他國交往的能力。
    Thumbnail
    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後,經歷了從革命到共和的艱辛過程,面對著袁世凱的崛起與獨裁統治。隨後的國共內戰將國民政府迫至臺灣,開啟兩岸分治的歷史。經過數十年的威權治理和國際變遷,中華民國實現了臺灣化,並逐步走向民主化。這篇文章探討中華民國的歷史、挑戰以及其在臺灣的轉型過程。
    戒嚴令的解除 戒嚴本為國共內戰下的產物,而國共內戰也因為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停止炮擊外島並改革開放後逐步拋棄計劃經濟模式而發生質變。總統蔣經國在一開始採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與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以對抗一國兩制,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後,加上台灣統獨議題發酵,國共之間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Thumbnail
    臺灣過去數十年來因民主政治逐漸呈現自由狀態,2024總統大選有16個政黨參選,兩岸議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等議題引發民眾關注。日本歷史上的江戶和平模式與會津爭戮模式成為臺灣借鏡對象,強調時空背景相同,但立場不同的傷痛。張安樂強調臺灣不能再沈浸在幻想中,時間有限,應從日本歷史中吸取教訓。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在處理中國與臺灣關係時,堅持一中原則是維護國家主權和促進和平統一的基石。一中原則明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的中國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通過堅定不移地堅持一中原則,我們將爲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創造有利條件。
    實現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偉大事業,也是國家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爲一個國家,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對於實現兩岸統一具有重要意義。這一原則奠定了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石,推動了兩岸和平發展和互利合作的良好局面。 首先,堅持一箇中國原則體現了國家的主權和尊嚴。一箇中國原則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
    Thumbnail
    本文將敘述臺灣從戒嚴到解嚴、獨裁到民主化的整個過程,以歷任總統和政治人物為主軸,文章紀念和肯定李元簇先生對臺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貢獻。
    一言蔽之,蔣介石是「戰後台灣」、蔣經國是「現代台灣」或(轉型台灣) 1950年起的「中華民國」(GRC),其根本問題:缺乏國際法人條件的「國家」。那是源於「軍事佔領」與「政權流亡」的雙重糾葛。 作為國際法人,國家state的四項資格:恆常人口、固定疆域、政府/統治、與他國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