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台灣港人速寫日記#137 碩鼠碩鼠 移民前內心掙扎的血淚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突然又很多人查問移民台灣,他們懷着忐忑的心,對未來茫茫的思緒,雙手握着沉重至提不起的行李,遲疑着要不要跨出那道家門。他們詢問移民的手續不過就是那些,但後面更多的是移民前的不安與焦慮,這讓天爸回想起快10年前的那段日子,也讓天爸回想詩經中《碩鼠》的世界。
移民前整理家中一切,讓人非常崩潰!
天爸第一次興起移民台灣念頭是2012年初,天一才3歲,弟弟還沒有出生。那時候整個社會結構已經出現滿多問題,人活在香港就如整台機器的螺絲釘,處處逢迎中國來的貴賓,沒有尿布沒有奶粉沒有醫院床位,即使如此,香港政府仍然叮矚香港人必須尊敬每一位來自中國的貴賓。雖然表面上很自由,但資源卻慢慢離我們而去,大學的學位不再為香港人而預備,生活上處處受限:
那時候香港人不敢創業,因為創業成本實在太高了;
那時候香港人不敢有理想,因為房價與生活費實在太高了,理想很奢侈;
那時候香港人不敢有未來,因為未來的主人翁已被上一代的「收成期」標籤為廢青,社會一切的崩壞,對這些「收成期」來說,不是他們過去三四十年來沒有顧好,而是下一代太不如上一代!
千錯萬錯,都是年輕人的錯!
在那個非常壓抑的年代,天爸也想逃離這台機器,不要只做螺絲釘,而希望做回自己,希望在台灣過一個有生活的地方。但天爸在工作上已經小有成就,也已經置業成家,要離開香港好難。從2012年初,心中開始七上八下,慢慢經歷了國教事件,開始慢慢探索心中追求的理想教育。至2014年初,我們遇上華德福教育,如果孩子的未來真的是不等人,那是不是就要決定人生的下一步了?
「⋯⋯⋯⋯一張圖片」
2014年2月底,我們家因為教育的原因,決定要去台灣!但是心裏仍然很多掙扎,例如佔領運動讓天爸對香港更不捨,公司也提出超吸引的薪資條件讓天爸留下來(那時候天爸才知道原來自己那麼值錢)……但是同一時間第三位小孩來到我們家了,難道要天媽一人帶着三個小孩孤身上路前往台灣嗎?所以萬般不捨,我們仍然全家齊上齊落移民台灣,開始了我們新一段的人生冒險。
天爸天媽拿着在香港的一點小積蓄來到台灣,只想努力活得更好,只想盡快融入台灣的新生活,所以我們沒有優先考量如何賺錢。過不久日本NHK來採訪我們一家,如實地反映出我們一家移民後的狀態。不少香港人看到這訪問後,指責之聲四起,說我們不負責任、太任性之類。對,大部份香港人已經被壓到透不過氣,當看到我們不以賺錢為優先考量時,都替我們家小朋友的未來擔心,而不知道離開香港後,生活的選擇可以不一樣。
「⋯⋯⋯⋯一張圖片」
我們也有試過窮到快繳不出學費的時候,我們也有試過找到不錯工作的時候,我們稍有能力時開始回饋台灣,回饋幫助過我們的所有朋友。生活不就是這樣子嗎?哪可能一直風平浪靜沒有半點風波?風浪再大,也因為跨出了這一步,我們的人生才有更多可能。
但跨出去是一步,但每一步都得小心,因為我們來到別人的家裏,我們應該學習去適應,學習去理解,學習去融入,學習成為台灣的一份子。當我們都成為台灣人,然後就要為台灣貢獻出自己的光跟熱。除此以外,請還記得我們來自香港,或許讓台灣人更懂得香港已經是我們這些移民者的任務,我們是不同世界中的一條橋,透過這條橋,彼此更信任、彼此更共好,不是很好嗎?
還記得《碩鼠》嗎?苦求巨大的田鼠不要再吞食僅有的農作物,人民誓要逃離巨大田鼠的侵害,尋找自己的樂土。讀書時不懂碩鼠的世界,但原來我們已經活在哀求碩鼠不要再欺壓人民的時代。為了未來,我們尋找樂土、樂國、樂郊⋯⋯可悲的是,不管是移民或留下,都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每一位移民者背後都有血與淚的故事,旁人難以評價,只好送上無限的祝福。希望我們未來的人生,都因為我們的選擇去與留,一起變得更好。
註1:「⋯⋯⋯⋯」的部份是收費讀者才看到的資訊喔!
註2:你的訂閱是給天爸天媽最佳的支持喔,始終要維持三個仔女的生活費不容易啊⋯一個月只需要60元,你就能看到所有文章囉,不然部份收費文章就可能會錯過啊!訂閱請按我,謝謝!
註3:不管你有沒有訂閱,你都可以按以下「贊助」來支持天爸及天媽喔!謝謝!
註4:歡迎到《帶住三個仔女去台灣》粉絲專頁,了解更多天爸的想法喔!
註5:如果你會粵語,歡迎到《親子・生活・去台灣》,天爸不時會有粵語影片發佈喔!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三個仔女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237會員
271內容數
一位普通不過的爸爸,分享生活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三個仔女 的其他內容
恭喜台灣,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宣佈「2021年經濟自由度調查」結果,台灣從184個經濟體中排名第6,繼新加坡之後成為亞洲第二最自由經濟體!大家知道嗎?香港自1995年起,連續25年成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第一位,直至2020年才滑落一名,今年更因為被真正一國兩制,所以視為中國其中一個城市,不再獨立評級。恭
大年初一,香港的朋友在Facebook不斷發文,描述大廈管理員為了「逗利市」(討紅包)而一改冷淡或惡劣態度,人人笑口常開。一棟大樓出現2-3位管理員工作,清潔阿姨亦很努力在大堂清潔打掃,園圃中的花王努力澆花打掃…目的就是為每一位進出大廈的住客拜年,說一句「恭喜發財」,期待能從住客手中接過紅包!
1月1 日一家大小坐在電腦前,觀看香港叱吒樂壇頒奬典禮。節目完結之後,大女兒天一想多了解香港流行曲,尤其是姜濤、MIRROR、林家謙、馮允謙、Serrini等等。天爸作為廿四孝老豆(老爸),當然答應她去找他們的CD,也因此展開了一段尋找唱片的歷程。
三個仔女的寒假開始,大約三至四星期的假期,渡過農曆新年及隔開上下學期。假期開始,台灣父母都安排興趣班讓孩子消磨時間,也有部份送仔女到長輩家中「安親」,解決照顧煩惱。以往寒假,我們會返回香港或澳門探訪親友,歡渡新歲。但疫情與國安法關係,我們已經有家歸不得,所以選擇從新竹回到台南,那是我們在台灣的家鄉。
12月開始,冬至、聖誕、除夕、新年……要慶祝的節日多不勝數,所以這陣子到酒店(飯店)吃自助餐,亦成為我們的日常。住台灣日子久了,自助餐也多吃了幾家之後,發現台灣有些自助餐的概念是與香港不同!
走進餐廳,發現店員已經安排好餐具,四套大人碗筷,還有一套兒童餐具。所謂兒童餐具,就是打不破、只有湯匙與叉子而沒有筷子的餐具。台灣就是如此貼心,只要看到不算太大的小孩,就會自動安排不會打破的餐具。但我家小三已經五歲半,我們也讓她用筷子很久了,所以請店員換一套大人餐具。店員問:她會打破餐具嗎?
恭喜台灣,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宣佈「2021年經濟自由度調查」結果,台灣從184個經濟體中排名第6,繼新加坡之後成為亞洲第二最自由經濟體!大家知道嗎?香港自1995年起,連續25年成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第一位,直至2020年才滑落一名,今年更因為被真正一國兩制,所以視為中國其中一個城市,不再獨立評級。恭
大年初一,香港的朋友在Facebook不斷發文,描述大廈管理員為了「逗利市」(討紅包)而一改冷淡或惡劣態度,人人笑口常開。一棟大樓出現2-3位管理員工作,清潔阿姨亦很努力在大堂清潔打掃,園圃中的花王努力澆花打掃…目的就是為每一位進出大廈的住客拜年,說一句「恭喜發財」,期待能從住客手中接過紅包!
1月1 日一家大小坐在電腦前,觀看香港叱吒樂壇頒奬典禮。節目完結之後,大女兒天一想多了解香港流行曲,尤其是姜濤、MIRROR、林家謙、馮允謙、Serrini等等。天爸作為廿四孝老豆(老爸),當然答應她去找他們的CD,也因此展開了一段尋找唱片的歷程。
三個仔女的寒假開始,大約三至四星期的假期,渡過農曆新年及隔開上下學期。假期開始,台灣父母都安排興趣班讓孩子消磨時間,也有部份送仔女到長輩家中「安親」,解決照顧煩惱。以往寒假,我們會返回香港或澳門探訪親友,歡渡新歲。但疫情與國安法關係,我們已經有家歸不得,所以選擇從新竹回到台南,那是我們在台灣的家鄉。
12月開始,冬至、聖誕、除夕、新年……要慶祝的節日多不勝數,所以這陣子到酒店(飯店)吃自助餐,亦成為我們的日常。住台灣日子久了,自助餐也多吃了幾家之後,發現台灣有些自助餐的概念是與香港不同!
走進餐廳,發現店員已經安排好餐具,四套大人碗筷,還有一套兒童餐具。所謂兒童餐具,就是打不破、只有湯匙與叉子而沒有筷子的餐具。台灣就是如此貼心,只要看到不算太大的小孩,就會自動安排不會打破的餐具。但我家小三已經五歲半,我們也讓她用筷子很久了,所以請店員換一套大人餐具。店員問:她會打破餐具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中年爸爸的生活挑戰和內心掙扎。面對生活的壓力,爸爸們在家庭、工作與自我角色之間掙扎,他們表達對家庭的愛與責任感,並鼓勵彼此在困難時刻堅持下去。文章旨在讓讀者瞭解夜以繼日奮鬥的爸爸們背後的故事,並激起共鳴與支持的情感。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母親頓日愁煩  教了五年書,有意再升學,申請保送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母親卻頓日愁煩 隔壁家正在蓋房子正搭了鷹架,我從自己家裡後陽台爬過去,翩翩然下到樓下來,穿著外出服自外走入自家門。有一群人,和一個媒婆正在聊天,最近這種情形特別頻繁。雖然媽媽無意早早把我嫁出去,可是正值芳年20的卻像是一朵盛
Thumbnail
現在正值畢業季,很多大學生從學生轉為準社會人。 不知道大家對待業中的壓力有多大呢?對於僑生留在臺灣找工作來說,簽證、家庭和生活等不同壓力下,著實不輕。這篇文章探討僑生畢業後找工作的壓力和心路歷程。
Thumbnail
Hello~大家好,我是文仔,先跟大家自我介紹一下٩(。・ω・。)و 我是一位在台灣念大學的香港僑生,目前已經畢業留台,正在企業當上班族(朝九晚六的社畜)。因爲一直以來都會被問說在台灣念書或者是申請簽證的東西,所以趁著今年的畢業季,想說直接寫一篇來幫大家解惑(?)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Thumbnail
一位70幾歲的長者,回到老家臺灣度過晚年,思考著孩子們各自的生活選擇。他分享了生活態度與心得,包括對孤獨的打敗與對健康的重視。
Thumbnail
對於在台灣完成學業後希望留在這片土地上發展的僑生而言,入籍成為台灣人是一個可行的選擇。本文將詳細介紹在台灣大專院校畢業的僑生如何申請入籍。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中年爸爸的生活挑戰和內心掙扎。面對生活的壓力,爸爸們在家庭、工作與自我角色之間掙扎,他們表達對家庭的愛與責任感,並鼓勵彼此在困難時刻堅持下去。文章旨在讓讀者瞭解夜以繼日奮鬥的爸爸們背後的故事,並激起共鳴與支持的情感。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母親頓日愁煩  教了五年書,有意再升學,申請保送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母親卻頓日愁煩 隔壁家正在蓋房子正搭了鷹架,我從自己家裡後陽台爬過去,翩翩然下到樓下來,穿著外出服自外走入自家門。有一群人,和一個媒婆正在聊天,最近這種情形特別頻繁。雖然媽媽無意早早把我嫁出去,可是正值芳年20的卻像是一朵盛
Thumbnail
現在正值畢業季,很多大學生從學生轉為準社會人。 不知道大家對待業中的壓力有多大呢?對於僑生留在臺灣找工作來說,簽證、家庭和生活等不同壓力下,著實不輕。這篇文章探討僑生畢業後找工作的壓力和心路歷程。
Thumbnail
Hello~大家好,我是文仔,先跟大家自我介紹一下٩(。・ω・。)و 我是一位在台灣念大學的香港僑生,目前已經畢業留台,正在企業當上班族(朝九晚六的社畜)。因爲一直以來都會被問說在台灣念書或者是申請簽證的東西,所以趁著今年的畢業季,想說直接寫一篇來幫大家解惑(?)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Thumbnail
一位70幾歲的長者,回到老家臺灣度過晚年,思考著孩子們各自的生活選擇。他分享了生活態度與心得,包括對孤獨的打敗與對健康的重視。
Thumbnail
對於在台灣完成學業後希望留在這片土地上發展的僑生而言,入籍成為台灣人是一個可行的選擇。本文將詳細介紹在台灣大專院校畢業的僑生如何申請入籍。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