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的父親來求救,該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往生的父親來求救,唯有誦經超度,才能讓祂離苦得樂。
父親在端午節前過世了,當時已經94歲,好朋友都安慰我,父親很高壽、很有福報。父親對我恩重如山,我永遠記得在我19歲的時候,因為很嚴重的感冒,躺在床上三天沒辦法下來。當時父親日夜不休地照顧我、餵我吃飯、吃藥直到康復為止,那個記憶令我永生難忘。
我和父親相差50歲,祂是外省老兵,但我從小卻不是很喜歡和祂在一起,因爲別人都說他是我阿公,而且他又重男輕女。但直到我出嫁那天,見他哭得很傷心,從那刻起我才感覺到他也很愛我。
出嫁以後我和先生創業、生子,父親總是一路相挺。我曾經小產,因只是小產不想勞動娘家照顧,我選擇在家休養,簡單做個小月子;父親仍舊很不放心,三餐、水果、補品不停地往我家裡送,一直送到滿月,我的父親他就是這個樣子,默默地表達對子女的關懷和愛。
「子欲養而親不待」,我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父親能夠往生淨土、離苦得樂。在他臨終前我做了很多的功課和準備,包括臨終前請老師開示、斷氣後不移動身體、家屬保持正念及助念八小時以上,才能移至殯儀館……等等,做完這一切自己感覺很圓滿。但在上個月的清晨我夢到父親了,夢境非常清楚,我問父親您現在在哪裡?他用很微弱的聲音告訴我,他在三惡道受苦,我告訴他:「無論如何我一定會救您!」夢就醒了。
為了父親,我到精舍請示,佛菩薩慈悲開示:「是父親來求救。」我曾請示過在父親臨終前及斷氣後為祂所做的一切,其實對祂並沒有究竟的幫助;再加上這一次父親來夢裡求救,我才真正明白─原來唯有「超度」,才能真正幫助父親離苦得樂。感恩佛菩薩開示超度父親的經文,讓我有機會能以誦經功德迴向給父親,幫助祂脫離三惡道之苦。雖然經文數量不少,但「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用心努力、堅持不輟,經文一定有誦完的一天。我給自己一個目標,在父親對年之前圓滿功德。「人生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愛的力量,令人無堅不摧」,我相信,我一定能做到,圓滿本世父女的緣分。
(分享完畢)
天倫之樂,是人間最溫馨動人的情感交流,也是最幸福安樂的祥和景象。家,是我們的避風港;家人,則是我們最強而有力的後盾。世界上有數十億人口,在茫茫人海中,能相遇、能成為一家人,是非常深厚的緣分,無論過去如何相處、有多少恩怨情仇都應當學習放下,從現在開始學習彼此了解、互相感恩、好好相處,自己的心胸放寬、放大,您就能慢慢地感受到,原來,我的家庭真可愛,幸福美滿又安康。
古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人生只有短短數十寒暑,轉瞬即逝,若是無常來臨,更是令人措手不及。雖然人與人之間的相遇不外乎「報恩」、「報仇」、「討債」、「還債」這四種關係,但我們可以透過修行,提升心性來昇華這四種緣分。無論過去世有什麼糾葛,在本世相遇了,就要把心量放大、放寬廣,有恩一定要報恩,將善緣提升成至善的緣;有仇就要放下,將惡緣轉化成善緣。如此,才能圓滿本世的每一段緣分,在相遇的過程中歷事練心、淬鍊智慧。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在往生前,油盡燈枯,體衰力微,所有干擾都會出現。」
「已知父母快往生,子女可以先誦經累積要超度父母的福德資糧;待父母往生後,子女可以趕快迴向超度父母到佛化家庭。」
超度,才能真正地讓歷代祖先、父母長輩離苦得樂。眾生無明,在還沒有學佛修行之前通常習氣深重、無惡不作,凡事以滿足自己的欲望和利益為優先,就算犧牲、傷害他人也在所不惜,因此這世間才會有愛恨情仇、因果討報和六道輪迴。唯有學佛修行才能提升心性、端正習氣、開啟智慧,唯有誦經迴向才能消除累世業力、超度親人、補福德資糧;唯有行善布施才能積功累德、人生順遂圓滿。
有緣人藉由超度父親的過程當中,重新梳理了與父親過往的點滴,所有的愛恨情仇皆因父親的往生而放下,如同過眼雲煙,消散在虛空之中。放下無明習氣中的執念,剩下的就會是人間最真摯、無私的情感,以及子女對於父母最深刻的孺慕之思與感恩。
父母把我們養大,真的是恩重如山。孝養父母要及時,父母不需要子女給他們金山銀山,只要我們時常的惦記、溫暖的關懷和真心的陪伴。台語俗諺云:「在生一粒豆,卡贏死後拜豬頭。」有時間多陪伴父母,陪他們說話閒坐,有機會引導父母誦經持咒、學佛修行,這就是最大的孝心。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不是為了遇見佛,而是為了明心見性,要修正自己的心性,示導見性(開示、導引、明心見性),找回自己的佛性。在沒有證悟前,要大量誦經,唸經千遍,其義自見。」
「古云:『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人不可以有得過且過的想法,認為年老了再來修行,再去當義工就好,那是消極的想法。修行和利益眾生要趁早,因為人死後就只能等別人超度了,莫等年老歸塚方知修行好。因此,平時就要修行和利益眾生,心性才能提升,並替以後的人生加分。」
〈普賢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陶淵明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一寸光陰,一寸命光,別等到時間過了才來後悔什麼都沒做,那已經來不及了!愛惜寶貴的人生就是要積極的活,人生最積極的活法就是─把握現在,珍惜當下,精進修行,利益眾生!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最近去養老院看望一位年老的長輩,感觸挺深的。他是我的叔公,因腦部曾經受傷,最後導致一隻腳動彈不得,生活也不能自理。雖育有兩兒、一女,但是兒女工作忙碌不能時常陪伴照顧,所以他自己提出要去養老院。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讀書的目的是要明白事理,要懂得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修行人更是如此,家庭要顧得圓滿,方能作為他人的榜樣。」   「修入外道,外道會附在信徒身上,控制信徒的思想行為,越修越糟糕。家庭越不圓滿,這樣的修行無法說服他人。」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今天分享文主要是針對「修行」對我人生的改變,希望藉此提高人們對修行的觀念和唸經的意願,並期待趕緊消除外道願,看見自己人生的轉變與改變。以下是我修行後覺察自我的轉變與改變:   第一,改掉愛吃糖的習慣,遠離潛在的健康危機。
以下為三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生在世,修行是根本,應作為首要任務,所有人事物隨著時間流逝都會幻滅,因世間的一切都是成住壞空,到最後都是一場空,所以要看清真相、學會放下,不要看重這個暫時的『假我』(即去我執、無我相),唯一能帶走的是心性的提升與未銷完的業障。」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最近去養老院看望一位年老的長輩,感觸挺深的。他是我的叔公,因腦部曾經受傷,最後導致一隻腳動彈不得,生活也不能自理。雖育有兩兒、一女,但是兒女工作忙碌不能時常陪伴照顧,所以他自己提出要去養老院。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讀書的目的是要明白事理,要懂得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修行人更是如此,家庭要顧得圓滿,方能作為他人的榜樣。」   「修入外道,外道會附在信徒身上,控制信徒的思想行為,越修越糟糕。家庭越不圓滿,這樣的修行無法說服他人。」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今天分享文主要是針對「修行」對我人生的改變,希望藉此提高人們對修行的觀念和唸經的意願,並期待趕緊消除外道願,看見自己人生的轉變與改變。以下是我修行後覺察自我的轉變與改變:   第一,改掉愛吃糖的習慣,遠離潛在的健康危機。
以下為三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生在世,修行是根本,應作為首要任務,所有人事物隨著時間流逝都會幻滅,因世間的一切都是成住壞空,到最後都是一場空,所以要看清真相、學會放下,不要看重這個暫時的『假我』(即去我執、無我相),唯一能帶走的是心性的提升與未銷完的業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前陣子剛過完父親節,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和爸爸一起過節或送禮物呢? 我父親在三年前去世了,我們家一直以來也沒有過節日的習慣,所以我根本沒注意到那天是父親節。 8/8那天,和朋友聊天時,他忽然問我:『欸,DT,你會想你爸爸嗎。』 我愣了一下,才想起那天是父親節。
Thumbnail
文章中,作者回顧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及其對父職的理解與實踐。通過反思早年的遺憾與未滿足的期待,作者探討瞭如何透過學習與成長來成為更好的父親,以及對自己的照顧與愛的重要性。文章以父親節為背景,分享了陪伴孩子的喜悅與心路歷程,並強調與他人建立真誠的聯結。這份對父親身份的反思,對許多父母而言是具啟發意義的。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父母恩重難報,為人子女者宜盡力報效親恩。」父親一生為子女犧牲奉獻,不怕勞苦地為我們遮風擋雨,將我們養育成人。父親傾盡所有,為我們換來安心成長的避風港,而今,我們學佛修行,方知父母恩重,亦深知老之將死。面對死亡的恐懼感,唯有以佛法利益他們,才能真報恩。
Thumbnail
金剛乘特有 觀世音菩薩超渡法,能迅速蠲除自身所造諸業,亡者或鬼道眾生蒙受法益,脫離苦痛,得度至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或超薦至三善道。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公司行號、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祈願仰承諸佛菩薩的殊勝願力,使現世者長壽安樂,亡者離苦得樂、往生善趣。
Thumbnail
清明祭祖──大悲觀音超渡法會。禮請臺灣薩迦寺法師修持金剛乘特有「觀世音菩薩超渡法」,蠲除自身所造諸業,亡者或鬼道眾生還能蒙受法益,脫離苦痛境界,得度至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或超薦至三善道。為父母解冤釋結,以父母名義,亦可為歷代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恭立「超薦蓮位」。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訴說了龍德上師開示的孝順父母的五個方法,並且提醒人們在清明節應該陪伴老父母,超渡祖先,並介紹了一個4月3日在觀音山舉辦的大悲觀音超渡法會。
Thumbnail
佛陀開示:「超渡祖先是不能中斷的,每年還是要請出家眾為他們做超渡及布施,即使他們都已轉世,投生各道,都能因你的超渡獲得利益;相對的你們現世者也能得到事業順利、閤家平安。」 為什麼觀音山定期舉辦超渡法會?因為死亡,並不是終點,而是靈識會再輪迴於六道中,只有讓先人離苦得樂了,我們現世者才能夠平安順利。
Thumbnail
前陣子剛過完父親節,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和爸爸一起過節或送禮物呢? 我父親在三年前去世了,我們家一直以來也沒有過節日的習慣,所以我根本沒注意到那天是父親節。 8/8那天,和朋友聊天時,他忽然問我:『欸,DT,你會想你爸爸嗎。』 我愣了一下,才想起那天是父親節。
Thumbnail
文章中,作者回顧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及其對父職的理解與實踐。通過反思早年的遺憾與未滿足的期待,作者探討瞭如何透過學習與成長來成為更好的父親,以及對自己的照顧與愛的重要性。文章以父親節為背景,分享了陪伴孩子的喜悅與心路歷程,並強調與他人建立真誠的聯結。這份對父親身份的反思,對許多父母而言是具啟發意義的。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父母恩重難報,為人子女者宜盡力報效親恩。」父親一生為子女犧牲奉獻,不怕勞苦地為我們遮風擋雨,將我們養育成人。父親傾盡所有,為我們換來安心成長的避風港,而今,我們學佛修行,方知父母恩重,亦深知老之將死。面對死亡的恐懼感,唯有以佛法利益他們,才能真報恩。
Thumbnail
金剛乘特有 觀世音菩薩超渡法,能迅速蠲除自身所造諸業,亡者或鬼道眾生蒙受法益,脫離苦痛,得度至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或超薦至三善道。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公司行號、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祈願仰承諸佛菩薩的殊勝願力,使現世者長壽安樂,亡者離苦得樂、往生善趣。
Thumbnail
清明祭祖──大悲觀音超渡法會。禮請臺灣薩迦寺法師修持金剛乘特有「觀世音菩薩超渡法」,蠲除自身所造諸業,亡者或鬼道眾生還能蒙受法益,脫離苦痛境界,得度至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或超薦至三善道。為父母解冤釋結,以父母名義,亦可為歷代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恭立「超薦蓮位」。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訴說了龍德上師開示的孝順父母的五個方法,並且提醒人們在清明節應該陪伴老父母,超渡祖先,並介紹了一個4月3日在觀音山舉辦的大悲觀音超渡法會。
Thumbnail
佛陀開示:「超渡祖先是不能中斷的,每年還是要請出家眾為他們做超渡及布施,即使他們都已轉世,投生各道,都能因你的超渡獲得利益;相對的你們現世者也能得到事業順利、閤家平安。」 為什麼觀音山定期舉辦超渡法會?因為死亡,並不是終點,而是靈識會再輪迴於六道中,只有讓先人離苦得樂了,我們現世者才能夠平安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