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無菸日》「無煙台灣」反煙募資計畫開跑 發起人:傻瓜才可以改變台灣

世界無菸日》「無煙台灣」反煙募資計畫開跑 發起人:傻瓜才可以改變台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世界衛生組織(WHO)1987年創立「World No Tobacco Day」,後來正式固定5月31日為「世界無菸日/世界無煙日」。WHO每年會依煙害防制的需求與迫切,訂出世界無菸(煙)日與該年的煙害防制重點目標,重視全球對菸品行銷及煙霧致命影響。

WHO FCTC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面對全球煙害防制迅速變化的節奏,決定在2021年世界無菸日發起全台第一個反煙募資活動「《無煙台灣基金會》揮別|煙臭味|菸屁股|」,鼓勵菸民戒煙或轉換使用減害菸品,推動2040年無煙台灣(Smoke-Free Taiwan 2040)國家政策,王表示:「我想讓更多台灣人知道國際上最新的煙害防制到底在玩什麼,我相信真實的科學證據,可能只剩傻瓜才可以改變台灣。」

在世界無菸日,無煙台灣基金會鼓勵菸民戒煙或轉換使用減害菸品。/圖:無煙台灣基金會 提供。

在世界無菸日,無煙台灣基金會鼓勵菸民戒煙或轉換使用減害菸品。/圖:無煙台灣基金會 提供。


2021年全球煙害防制主題:「承諾戒除菸草」

WHO資料指出,全球每年因菸害死亡人數超過800萬人,其中高達120萬人因二手煙而死亡,每2位吸煙者,至少就有1位是因其吸煙而死亡。2020年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國際研究接連證實「吸煙就是新冠肺炎重症的危險因子」,吸煙者罹患新冠肺炎引發重症風險提高2倍、住院治療兩週後持續惡化風險增加14倍。


募資推動無煙台灣 揮別惱人煙臭味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二手煙暴露除增加致癌風險,亦會增加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及罹病死亡之風險。然而,承受二手煙危害的同時,還得面對三手煙的威脅,所謂「三手煙」(third-hand smoke)是指香菸熄滅後在環境中殘留的污染物。根據三手煙研究指出,尼古丁有很強的表面粘附力,會與空氣中的亞硝酸、臭氧等化合物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更強的新毒物,如亞硝胺等致癌物,黏在衣服、家具、窗簾或地毯上。為免於二、三手煙害,無煙台灣基金會呼籲民眾不要在家吸香菸,讓家人遠離二、三手煙危害,也避免鄰居遭受到二手煙的危害。

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二手煙暴露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二手煙主要是來自於菸品燃燒之側流煙霧及吸煙者呼出主流煙霧之混合物,另有被動吸煙(passive smoking)、非自願吸煙(involuntary smoking)或環境菸煙(ETS: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等意思。研究顯示,二手煙會促進血小板活化、造成血管內皮功能缺損,加速發炎反應,導致HDL下降,氧化LDL增加,引發動脈硬化斑塊不穩定,加上氧化壓力及胰島素阻抗的增加,最終將導致心肌梗塞區域擴張、心律不整、動脈硬化及增加冠狀動脈疾病風險,儘管二手煙暴露者為被動吸入菸品燃燒物,但二手煙所含毒性物質對健康的影響,仍不容忽視。

募資推動無煙台灣 揮別滿地菸屁股

據TVBS報導,台灣一年會產生342億根菸蒂,約有三分之一會被隨手丟棄,但是香菸濾嘴有化學成分,需要10年才能分解是海洋垃圾最大宗,而裏頭含有的尼古丁和菸毒甚至會影響環境,抽菸後把菸蒂隨手一扔,這樣看似小小的一個動作卻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且根據海洋保護協會統計,海洋垃圾裡最大宗的就是菸蒂,淨灘日收集到的垃圾中,每五樣就有一個菸蒂。當菸蒂成為垃圾進入環境之後,便會污染土壤、水生環境。且菸蒂釋出的重金屬及環境賀爾蒙,會進入食物鏈循環,最後透過食物造成累積效應的影響。

對幼童來說,1-2毫克的尼古丁將導致噁心和嘔吐,更高劑量則會有更廣泛的神經症狀。菸蒂含有神經毒素,有可能引發急性症狀,如噁心、嘔吐等;嚴重中毒者,可能產生抽搐、心律不整或呼吸困難。此外,若家中的寵物誤食菸蒂,則可能有生命危險。


台灣每年上百億根菸蒂遭亂丟 政府束手無策 只能勸導!?

募資發起人:相信科學證據 傻瓜才可以改變台灣

”無煙台灣?不可能啦!“,「這四年來,當我跟其他人說我希望實現的理想時,這是最常聽見的回應」,WHO FCTC 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說。網路上鍵盤酸民的用詞更是極盡諷刺,甚至還衍生出許多,我為何要推動無煙台灣的陰謀論,最常看到的是「電子菸商發大財!」,但我也只能自己默默習慣、消化,這些網路以及現實的言語霸凌,畢竟依照我有限的資源,實在不夠去澄清反對財團大撒幣,造成的社會主流風向。

然而,國際新的反煙科學證據,從2017年到2021年間持續更新,並不斷推翻過去有瑕疵的壞科學(bad science),套句天后蔡依林說過的話:「我相信真實的科學證據。」,我想讓更多台灣人知道國際上最新的煙害防制到底在玩什麼,因此我才發起此次「《無煙台灣基金會》揮別|煙臭味|菸屁股|」募資活動,希望讓更多台關心煙害防制的台灣人一起找尋真相、讓台灣能朝著「無煙台灣」的目標前進。

「雖然,還是非常多人不看好、覺得不可能。但我依舊相信「傻瓜才可以改變台灣」,只要持續努力堅持下去,或許有那麼一天,會被看見」,王郁揚說。

募資專案名稱:《無煙台灣基金會》揮別|煙臭味|菸屁股|

募資專案連結: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SmokeFreeTaiwan



無煙台灣基金會FSFT 介紹動畫。

avatar-img
台灣威卜 菸草減害網路媒體的沙龍
7會員
185內容數
台灣威卜菸草減害網路媒體(VAPE Taiwan Inc.) 成立於2017年,是最具影響力的菸草減害產業(電子煙、加熱菸、尼古丁製品)中文媒體。身為菸草減害(產業領導中文媒體,台灣威卜針對國際最新產業新聞、研究、國家資料進行收集、分析、翻譯、傳播,以實現無煙台灣的目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行政院版菸防法修正案從2020年公告至今仍未送進立法院。無煙台灣基金會、台灣菸草減害協會、台灣威卜有限公司、台灣尼古丁品味師、加熱菸/加熱不燃燒中文資訊網、正臺媒、健康食品大麻二酚CBD推動聯盟、戒焦油QUITAR、罪惡黨等九大民間團體成立「台灣禁菸聯盟」,呼籲行政院應儘速將菸防法草案送至立院審議,
董氏基金會是台灣一個以反香菸聞名的民間團體,2016年曾因營養主任許惠玉與橙姑娘爆發爭議鬧上媒體版面及法院,2020年則因臉書貼文涉嫌加重誹謗WHO FCTC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而再度鬧上法庭,YOUTUBE頻道「阿謙會客廳」採訪被害者時驚呼:原來董氏基金會是在跟國際(反菸)組織嗆聲。支持王郁揚的網友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本世紀將有十億人死於香菸,香菸每年使700多萬人失去生命,其中有600多萬人緣於直接使用香菸,有大約89萬人屬於接觸二手煙霧的非吸菸者,整體而言,平均不到5秒就有1人因菸害死亡。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台灣每年約27,000人死於菸害,每20分鐘就有1人死於菸害。WHO F
菸害防制法打算修法禁止電子煙,未來使用電子煙屬違法行為,依法可 #開罰5萬元。您今天的慷慨解囊,是推動電子煙、加熱菸除罪化的修法關鍵。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SmokeFreeTaiwan
立法院系統資料顯示,本週四(109/10/22) ,由「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召委陳瑩招集,於立法院群賢樓801會議室進行「立法院第10屆第2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6次全體委員會議」,該會議邀請衛生福利部、財政部、教育部及內政部就「為保護兒童青少年免於菸害,如何建立兒童及青少年正確觀念以
WHO FCTC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則拿出2018年衛福部長陳時中接受專訪影片,陳部長在2018年承諾:「如果大家有提出一些很明確的證據跟理由,那我們當然還是會從善如流嘛, 但是要有科學的證據。」這段專訪不就是陳時中自己「逆時中」的鐵證嗎?現在WHO與FDA的正面科學證據都在檯面上,只等衛福部長點頭了
行政院版菸防法修正案從2020年公告至今仍未送進立法院。無煙台灣基金會、台灣菸草減害協會、台灣威卜有限公司、台灣尼古丁品味師、加熱菸/加熱不燃燒中文資訊網、正臺媒、健康食品大麻二酚CBD推動聯盟、戒焦油QUITAR、罪惡黨等九大民間團體成立「台灣禁菸聯盟」,呼籲行政院應儘速將菸防法草案送至立院審議,
董氏基金會是台灣一個以反香菸聞名的民間團體,2016年曾因營養主任許惠玉與橙姑娘爆發爭議鬧上媒體版面及法院,2020年則因臉書貼文涉嫌加重誹謗WHO FCTC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而再度鬧上法庭,YOUTUBE頻道「阿謙會客廳」採訪被害者時驚呼:原來董氏基金會是在跟國際(反菸)組織嗆聲。支持王郁揚的網友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本世紀將有十億人死於香菸,香菸每年使700多萬人失去生命,其中有600多萬人緣於直接使用香菸,有大約89萬人屬於接觸二手煙霧的非吸菸者,整體而言,平均不到5秒就有1人因菸害死亡。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台灣每年約27,000人死於菸害,每20分鐘就有1人死於菸害。WHO F
菸害防制法打算修法禁止電子煙,未來使用電子煙屬違法行為,依法可 #開罰5萬元。您今天的慷慨解囊,是推動電子煙、加熱菸除罪化的修法關鍵。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SmokeFreeTaiwan
立法院系統資料顯示,本週四(109/10/22) ,由「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召委陳瑩招集,於立法院群賢樓801會議室進行「立法院第10屆第2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6次全體委員會議」,該會議邀請衛生福利部、財政部、教育部及內政部就「為保護兒童青少年免於菸害,如何建立兒童及青少年正確觀念以
WHO FCTC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則拿出2018年衛福部長陳時中接受專訪影片,陳部長在2018年承諾:「如果大家有提出一些很明確的證據跟理由,那我們當然還是會從善如流嘛, 但是要有科學的證據。」這段專訪不就是陳時中自己「逆時中」的鐵證嗎?現在WHO與FDA的正面科學證據都在檯面上,只等衛福部長點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