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 照顧自己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隨著COVID-19的疫情爆發,新聞裡每日破百例的確診數、醫療量能的不足、醫病關係的緊張、防疫物資的搶購…...等,實實在在顯示壓抑不住內心的焦慮。

raw-image

這些是一年前的我們未曾想像過的畫面,正赤裸裸地在醫院上演著。


醫療防疫人員

帶著密不通風的N95口罩、著全身的防護衣、帶著3層的手套、腳上套著鞋套、帶著防護面罩,頂在烈陽下,最裡層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濕透,臉頰滑落的不知是汗水還是眼淚……

raw-image

突然增加的確診數,也衝擊北台灣的醫療體系,檢驗檢體的增加,病床數超出附載量能,照護人力的不足,在在考驗前線的醫護人員。


疫情下的生活

當全台籠罩在第三級的警戒裡,出門變得謹慎小心,人民的自主性封城,少了人潮的台北街頭變得格外冷清,

捷運裡的車廂格外空曠,帶著手套與護目鏡的防護裝備,我想這時唯一的熱門景點不外乎是民生必需的超市與菜市場吧!

社交的生活減少了,冷漠的人群更加冷漠了,害怕疫情而銳減的互動,這時更能看出人性。

身為北漂遊子的我,這時好想好想回到家裡,待在家中吃著媽媽親手煮的熱騰騰飯菜,想像的畫面也覺得幸福,但因為疫情加上工作緣故,這時減少長途的移動,並在家好好照顧自己才是最好的選擇吧!

raw-image

辛苦了

「你們辛苦了!」感謝這些在疫情下的戰士們,穿著密不透氣的防護裝備,保護自己避免病毒威脅,才有更多的能力照顧其他的患者。希望彼此多一些尊重與體諒,沒有人會在此時冒著感染的風險上班,卻被自己照護的病患攻擊。

勤洗手、戴口罩、這時宅在家配合防疫也能保護自己,期待在未來的某一天可以戰勝病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無限的醫療故事
4會員
14內容數
不定時分享醫療小故事
2024/06/10
5歲的承承(化名)是軟喉症的小孩,今天要做氣切管的手術。 出生是早產,經歷了許多氣道撐開手術,因為呼吸肌的力量不夠,暫時性放置了呼吸管維持氣道。 「我會勇敢!」眼睛含著淚水,透露著不安,帶著氣音堅定的說著。 從旁人的角度看來,感覺是個比同年齡成熟的孩子,眼神不時透露對疾病、手術的害怕,
Thumbnail
2024/06/10
5歲的承承(化名)是軟喉症的小孩,今天要做氣切管的手術。 出生是早產,經歷了許多氣道撐開手術,因為呼吸肌的力量不夠,暫時性放置了呼吸管維持氣道。 「我會勇敢!」眼睛含著淚水,透露著不安,帶著氣音堅定的說著。 從旁人的角度看來,感覺是個比同年齡成熟的孩子,眼神不時透露對疾病、手術的害怕,
Thumbnail
2023/06/03
「聽說有一台器官捐贈,不過要等二判,等通過後,有可能明天進來手術室。」從leader學姊口中聽說。 從學姊口中得知:「聽說病人很年輕,是小腦自發性出血,人是清醒的到急診,照了電腦斷層發現是小腦出血,卻突然意識改變後緊急插管,無瞳孔反射,現在在加護病房。」
Thumbnail
2023/06/03
「聽說有一台器官捐贈,不過要等二判,等通過後,有可能明天進來手術室。」從leader學姊口中聽說。 從學姊口中得知:「聽說病人很年輕,是小腦自發性出血,人是清醒的到急診,照了電腦斷層發現是小腦出血,卻突然意識改變後緊急插管,無瞳孔反射,現在在加護病房。」
Thumbnail
2022/06/04
看著電腦手術中的刀表,查無資料,暫時鬆了一口氣,期許今晚的值班可以平平安安。 值班室電話響起,「等一下有一台急診,是 Type A disection,有建議轉院,但其他家醫院無ICU無法收治,現在在問有沒有ICU,PCR已驗,先跟你們說有這台刀」。看了一下手機,現在是凌晨一點半。
Thumbnail
2022/06/04
看著電腦手術中的刀表,查無資料,暫時鬆了一口氣,期許今晚的值班可以平平安安。 值班室電話響起,「等一下有一台急診,是 Type A disection,有建議轉院,但其他家醫院無ICU無法收治,現在在問有沒有ICU,PCR已驗,先跟你們說有這台刀」。看了一下手機,現在是凌晨一點半。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