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現代人而寫的,實踐財富倫理的九堂課:《財富大思考》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前言
二○一八年秋,筆者曾浩浩蕩蕩以三十萬字的規模,就三十位以上大師的財富觀,出版了《大師眼中的金錢:財富的倫理》一書(台北,立緒文化,共四八八頁)。出乎意料地,那樣一本頗為厚重又有濃濃的哲學味、而且作者還不是老外的作品,竟然書友們的反應不錯。當年底,筆者還入圍了「誠品職人大賞:二○一八年度最期待的作家」名單。二○一九年一月下旬,知名的評論家楊照,更在他所主持的廣播節目《楊照談書》裡,以兩集的時間特別予以推介。
不過回顧起來,那本書僅是奠基之作,還未完整體現筆者的寫作構想。它簡單的初心,只是想讓自己對財富倫理的探討,扎根在大師們的經典上,而拒絕表現為心靈雞湯式的隨筆小品。畢竟,後者的情況在市面上已經太氾濫了。至於在整本書的論述鋪陳上,當時,筆者先是詳盡探索了歷史中財富倫理的三條路線,接著,在扼要歸結出財富倫理的四大核心課題後,全書就收筆結尾了。
然而進一步地,那三條路線以及四大核心課題,它們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呢?對於當今的人們,又可以有怎樣的引申應用、啟發省思或是方案倡議呢?很遺憾,如此重要又是筆者心繫已久的大哉問,在該書裡只有輕描淡寫的零星論述。因為一來,高達三十萬字的篇幅在出版上已達於極限;二來,其性質和主軸也有所不同。故而,當時就決定了要分開來處理,另行撰寫如今呈現在各位讀者面前的這一部著作。
歷經了將近兩年的撰寫,改了又改,現在終於出來見人了。
為了凸顯本書的主旨和定位,在此,請容許筆者覆述,在舊作中已經揭露的三大建構工程構想,也就是從一開始的整個寫作規劃。筆者的企圖心,首先著眼的是「歷史脈絡的大探索」,即對於財富倫理在歷史中的發展,予以爬梳歸類、並區分辨別出不同的路線。其次則是「對論述的思辨分析」,即對於其中各家的觀點和論證,呈現出清晰明瞭的哲學性解剖。
而就在這兩重寫作工程的基礎上,最後一部曲,當然是得回到「現時此地」(here & now)。試問,過去大師們的思索和歷史積累,對於當下這個世代和處境,可以呈現出什麼意義和價值?又有怎樣的引申應用、啟發省思和方案倡議?對筆者來說,如此的寫作發展,不僅是再自然不過了,更重要地,這樣才終於讓整個財富倫理的浩大工程,邁向完成、劃下句點。
明顯地,在此一終末的樂章、即本新作中,焦點不再是那些經典級大師們的宏偉之論了,而是換由筆者粉墨登場,來「再建構」適合於現代情境的財富倫理。
當然,大師們的精彩以及智慧的結晶,在經由筆者的消化、融會和濃縮後,仍活生生地躍然在本書的字裡行間。只不過在他們的肩膀上,會更多看到筆者吹奏跳舞般地加以詮釋和轉化。有時是穿針引線、有時則是借題發揮。說句玩笑話,在前一本書中與那些大師朝夕相處、對話綿綿後,他們對筆者已經像是陰魂不散了。
上述所析論的,正就是本書的主旨和定位。那接下來,具體的撰寫綱要呢?筆者必須提醒,這可不能依憑撰述者的偏好而天馬行空、任意構思的。它得有所「本」。
就有如房屋的骨架,必須是地基的連結延伸。同樣地,本書的大綱,也是以舊作為地基的連結延伸。具體來說,筆者在舊作裡,從三條路線的探索所歸結出的四大核心課題,正鋪陳出了這本新書的架構。以此而言,舊作中整個對大師們的論證,已經為此一架構的適切性,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其中:
—— 財富的追求動機,這構成了本書的第一章。它指的是吾人在動機上,對於致富是該淡泊輕看呢?抑或是積極進取?是看財富如浮雲、甚至追求放空的清貧極簡呢?還是該抱持著對致富的渴望、某種使命和雄心?
  • 財富的牟取之道,這構成了本書的第二章。它指的當然並非致富的方法或技巧問題,而是吾人在賺錢的手段和方式上,黑不黑心、正不正義的倫理爭議。尤其,在自利性經濟行為被高度肯定的今天,合宜的原則為何呢?
  • 財富該如何使用,這構成了本書的第三章。它指的是在倫理意涵上,吾人該以財富去換取什麼樣的其他價值,人生才更有價值?而所抱持的原則,是該儉樸節約呢?抑或是慷慨大方?其中的理由又是什麼?
  • 財富的分配正義,這構成了本書的第四章。它指的是各種所得和賦稅,在不同的角色、付出和成果之間,該依據什麼標準來分配,才符合公平或合理?而在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又該如何取捨或折衝呢?
回顧筆者的舊作,這四大核心課題原本是以不同的成分、比例和樣貌,散見在不同大師的論述裡。但由於它們再三地交錯重疊,突出為醒目的匯集點,筆者才會在結論的篇章中做出上述的歸納。無疑地,財富倫理長久以來最引致爭議的癥結,幾乎都在這四大核心課題了。也因此,它們非常適合用來作為本書的探討架構。
進一步地,既然本書以應用和落實於「現時此地」為主旨,而為了能貼近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於是,筆者又將上述的四大核心課題加以細分,結構成了可以更引發閱讀和思考興趣的所謂「九堂課」。
首先,針對財富的追求動機,筆者細分出了第一、二堂課。即「為什麼我該積極致富?」以及「為什麼我該淡泊輕看?」明顯地,這兩個似乎背道而馳的子題,都是屬於動機層次的提問,它們呈現出在追求財富上兩種基本的差異。
經由前者,筆者要探索的是,發財慾經常有如性飢渴,而它只是出於經濟衝動、完全不需要理由嗎?試問,一種真正的財富熱情,應該有哪些合宜的動機?至於後者則是申言,在積極致富之外,吾人其實可以有一種超越,認知貪婪和財富的風險,以及匱乏所具有的正面意義;從而去追求某種程度的放空、或極簡地擁有。
其次,針對財富的牟取之道,則可以細分出第三、四堂課。即「在商言商,有何不可?」以及「利益極大化,有錯嗎?」很清楚地,這兩個子題所凸顯的,正是人們在追逐財富之際,手段上賴以合理化的兩種典型辯護。
透過前者,筆者企圖說明,對於商業牟利及其慣常的追逐和鑽營手法,何以竟從傳統上的鄙視排斥,發展到對「背德者」的辯護呢?到底這一頁歷史是怎麼走過來的?至於後者,筆者則針對資本主義最核心的牟利立場——利益的極大化,提出一種「既肯定又否定」的修正式批判。
再來,財富該如何使用呢?對此,筆者進一步細分出了第五、六堂課。即「儉樸節約是為了什麼?」以及「錢該花在哪裡最值得?」前者討論的是節省的哲學。經常,儉樸節約只是出於一種捨不得花錢的性格習慣、或缺乏安全感下的儲蓄衝動,而試問,倘若其在倫理上要有可資辯護的真正理由,則應該為何呢?
至於後者,表述的則是花錢的哲學。在此一篇章裡,筆者力言,花錢不應只定位在經濟上需不需要、買不買得起。它毋寧是自我意義的賦予和表達。花錢因而該有其合宜的目標,並且在花錢的背後,歷經一番價值哲學的思辨和選擇過程。
最後,關於財富的分配正義,筆者則細分出了三堂課。其一,是「雖然眼紅,卻很羨慕?」這樣的弔詭,正指出了一個關鍵原因,何以分配問題總擺不平。簡單來說,就是社會普遍存在著兩種互相矛盾的心理:我們嫉妒肥貓,卻從不反對自己成為肥貓。人性的本質總呈現為既深怕矮人一截、又渴望高人一等。
那面對這兩股「必然而又衝突」的人性力量,該怎麼辦呢?
此即第八堂課所要探討的課題,也就是「可以既公平又繁榮嗎?」無疑地,這是兼容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理想目標。但它能夠實現嗎?為此,筆者建構了一個內含四大原則的芻議方案,企圖揉和前述兩種互相矛盾的心理,同時又能緩解各自所帶來的弊病,以實踐一種能夠邁向進步富裕的分配。
至於結尾的一堂課,則回歸到一個最基本的挑戰,即「貧窮問題該如何解決?」筆者在此篇章中指出,照顧窮人和弱勢者,為財富分配最不可或缺、最前提性的使命。分配問題不能淪為只是在追求公平,而窮人和弱勢者卻悲慘依舊。進一步地,在左派之路與右派之路的爭論中,到底該訂立出哪些基本的方向和原則,才可以真正改善窮人和弱勢者的命運呢?
臚列起來,這九堂課分別是:
  1. 第一堂課:為什麼我該積極致富?
  2. 第二堂課:為什麼我該淡泊輕看?
  3. 第三堂課:在商言商,有何不可?
  4. 第四堂課:利益極大化,有錯嗎?
  5. 第五堂課:儉樸節約是為了什麼?
  6. 第六堂課:錢該花在哪裡最值得?
  7. 第七堂課:雖然眼紅,卻很羨慕?
  8. 第八堂課:可以既公平又繁榮嗎?
  9. 第九堂課:貧窮問題該如何解決?
上述所勾勒出來的整個寫作工程,明顯地,呈現出了一種宏觀式的系統化思考。它們很完整,幾乎觸及了財富倫理的每一個面向;包括有追求動機的取捨和思辨、牟利手段的爭議和規範,財富在使用上的價值哲學,乃至於分配正義的解析和實踐。而這就是為什麼本書會取名為「財富大思考」。
反觀坊間大部分的相關著作,則往往只有片面的主題,甚至呈現為零散式的個人感想。其中最常見的是,強調有錢人的思維、理財的技巧和習慣,還有就是老生常談地告訴你一些有關財富的格言和警語。概括來說,既缺乏哲學深度的論證,對於財富倫理的建構,也無系統化和完整可言。
緣此,筆者可以大膽地說,倘若能按照本書的整個工程藍圖,來對財富倫理提出一種在「現時此地」下的引申應用、啟發省思或方案倡議,其所收穫的寫作成果,對於現代人的啟迪,應該是最扎實、深刻和全面的。
當然,無論是舊作抑或本書,筆者一貫不變的提問還是那番老調,即質問為什麼要有錢?它代表的意義是什麼?面對金錢,除了發財夢之外,吾人該有怎樣的價值思辨和選擇、該有怎樣的倫理?
只是在這一部新作裡,老調新唱了。之前的舊作所探索的標靶,是歷史中經典級的大師們,預設的讀者群為喜好深思的社會菁英。如今,則是由筆者在消化、融會和濃縮大師們的論述之後,提出現代情境下可以日常實用的個人見解,預設的讀者群很自然地改為社會大眾。
為此,筆者在寫作心境上走入了更大的通俗化壓力,深怕預設的讀者群對本書的論述食不下嚥。因而,除了多加引用現代學者的看法外,在寫作風格上沒選擇餘地,只能淺顯、再淺顯,並儘可能多舉一些例證和小故事予以生活化。
但儘管在新舊作之間有上述的差異,筆者仍必須強調,在它們彼此之間,是既獨立分離、又互相連結呼應的。期待這兩本書的結合,能為整個財富倫理的探索,帶出一次「立足過去、而看向遠處」(standing back and looking forward)的跳躍。
毫無疑問地,大師們的經典一直是筆者的最愛,但心中更希冀的,毋寧是有如拉起姻緣紅線那樣,將財富倫理的歷史脈絡和思辨分析加以延伸,搭起一座通往現代社會的橋樑。它一方面企圖為大師們的古老論述,賦予現代的實用意涵;另一方面,也指望現代人在面對財富的若干核心課題時,能夠有歷史智慧的傳承和光耀,而不是日愈深陷庸俗化的窠臼。
整個來說,舊作呈現的是縱剖面的「大歷史」,它藉由對大師們的思辨分析,宏觀地探索了兩千多年來財富倫理的三條主要路線。而新作呢?則是將其中的精華和成果,針對現時此地,從橫剖面展開了一種系統化而完整的「大思考」。從「大歷史」走到「大思考」,這既表現了本書的延續性,更也是本書與眾不同的特色所在。以下,就讓我們開始這樣一個有價值的工程吧!

  • 書名:《財富大思考:四大課題九堂課》
  • 作者:葉仁昌
  • 出版社:立緒文化
  • 出版日期:2020/11/06

作者簡介

葉仁昌
1957年出生於台灣澎湖。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系退休教授,仍兼授中國政治思想史、財富與社會等課程。
著有《大師眼中的金錢:財富的倫理》(立緒,2018)、《儒家與韋伯的五個對話》(聯經,2015)、《獨唱的男人:隨想手札》(橄欖,2005)、《儒家的階層秩序論:先秦原型的探討》(瑞興,1996)、《邁向台灣神學的建構》(校園,1992),《五四以後的反對基督教運動:中國政教關係的解析》(久大文化,1992),並曾於1990年獲得「中國政治學會」傑出博士論文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立緒文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覺醒無有際涯,無有登峰造極,無有瞬間頓悟。 修行之路沒有捷徑。 喜樂與開悟的追求沒有週末,沒有速成,沒有短線。 過程與目的一體,投注其上的時間無他, 便是不斷開展的「當下」。
「此前諸支分,佛為智慧說;故欲息苦者,當起般若慧。」 明心見性的主要智慧是所知障,般若智慧就是它直接的除障劑。
覺醒無有際涯,無有登峰造極,無有瞬間頓悟。 修行之路沒有捷徑。 喜樂與開悟的追求沒有週末,沒有速成,沒有短線。 過程與目的一體,投注其上的時間無他, 便是不斷開展的「當下」。
「此前諸支分,佛為智慧說;故欲息苦者,當起般若慧。」 明心見性的主要智慧是所知障,般若智慧就是它直接的除障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金錢觀的形成及影響,並提出了改變金錢觀的方式和具體步驟。透過分析金錢腳本來瞭解自己的財務決策過程,並提出了實際的財務調整方案,包括儲蓄、投資、理財計劃以及與配偶共同制定的願景目標等。
Thumbnail
本書探討了人類金錢觀的形成及影響,並提出了改變金錢觀的方式和具體步驟。透過分析金錢腳本來瞭解自己的財務決策過程,並提出了實際的財務調整方案,包括儲蓄、投資、理財計劃以及與配偶共同制定的願景目標等。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探討了一般人無法致富的核心問題——心態。通過這本書擴展讀者的視野,改變他們的思考模式,並打開心扉,鼓勵迎接一個充滿機遇的嶄新世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財富自由的各種動機和人們對於財富自由心態的應對。金錢、動機、心態等問題被深入探討,並提出瞭如何正視內在的恐懼、尋求真正自由的見解。
Thumbnail
「金錢超思考 (How To Think About Money)」,華爾街日報最受歡迎財經作家的著作,逐步打破自己對於財富的框架,走出自由之路。本書以新觀點帶你重新思考金錢,引發對投資規劃的啟蒙。書中分享了作者獨到的觀點和策略,建議讀者品味細緻,並自行解讀。
Thumbnail
這本書談論有錢人與受薪階級的十個差異,提出了在思維轉變的時候讓自己逐步致富的十個思維來提醒閱讀者。書中的重要內容是作者自己的經歷及觀點,主要在強調金錢觀念和心態的轉變對於財富成功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書不是教你怎麼理財,反而在講述人生在世必須擁有的心態和價值觀。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閱讀狄帕克‧喬布拉的《豐盛》一書的心得,內容包括金錢的業力、業力的解法、雙重束縛、金錢與工作等。透過對業力的認識及改變,讓金錢和幸福流進生活。
Thumbnail
透過幾位理財作家的書籍,可以瞭解要想成為有錢人,必須先了解金錢的真正意義。錢不過是實現目標的工具,重要的是要透過金錢實現什麼目的,並且在賺錢後,更該瞭解金錢價值觀。本篇文章反省了作者過去對金錢的態度,分享了對金錢和理想生活的思考,並提出了試著寫筆記的挑戰。
Thumbnail
作者森博嗣是一位大學副教授,擅長的領域是理工科,而成為小說家後專職推理小說寫作,因為不是理財專家,這本書不會教人如何賺錢,純粹是闡述作者本人的金錢價值觀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金錢觀的形成及影響,並提出了改變金錢觀的方式和具體步驟。透過分析金錢腳本來瞭解自己的財務決策過程,並提出了實際的財務調整方案,包括儲蓄、投資、理財計劃以及與配偶共同制定的願景目標等。
Thumbnail
本書探討了人類金錢觀的形成及影響,並提出了改變金錢觀的方式和具體步驟。透過分析金錢腳本來瞭解自己的財務決策過程,並提出了實際的財務調整方案,包括儲蓄、投資、理財計劃以及與配偶共同制定的願景目標等。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探討了一般人無法致富的核心問題——心態。通過這本書擴展讀者的視野,改變他們的思考模式,並打開心扉,鼓勵迎接一個充滿機遇的嶄新世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財富自由的各種動機和人們對於財富自由心態的應對。金錢、動機、心態等問題被深入探討,並提出瞭如何正視內在的恐懼、尋求真正自由的見解。
Thumbnail
「金錢超思考 (How To Think About Money)」,華爾街日報最受歡迎財經作家的著作,逐步打破自己對於財富的框架,走出自由之路。本書以新觀點帶你重新思考金錢,引發對投資規劃的啟蒙。書中分享了作者獨到的觀點和策略,建議讀者品味細緻,並自行解讀。
Thumbnail
這本書談論有錢人與受薪階級的十個差異,提出了在思維轉變的時候讓自己逐步致富的十個思維來提醒閱讀者。書中的重要內容是作者自己的經歷及觀點,主要在強調金錢觀念和心態的轉變對於財富成功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書不是教你怎麼理財,反而在講述人生在世必須擁有的心態和價值觀。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閱讀狄帕克‧喬布拉的《豐盛》一書的心得,內容包括金錢的業力、業力的解法、雙重束縛、金錢與工作等。透過對業力的認識及改變,讓金錢和幸福流進生活。
Thumbnail
透過幾位理財作家的書籍,可以瞭解要想成為有錢人,必須先了解金錢的真正意義。錢不過是實現目標的工具,重要的是要透過金錢實現什麼目的,並且在賺錢後,更該瞭解金錢價值觀。本篇文章反省了作者過去對金錢的態度,分享了對金錢和理想生活的思考,並提出了試著寫筆記的挑戰。
Thumbnail
作者森博嗣是一位大學副教授,擅長的領域是理工科,而成為小說家後專職推理小說寫作,因為不是理財專家,這本書不會教人如何賺錢,純粹是闡述作者本人的金錢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