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在開車/騎車的人都知道
當車子過了保固期
通常不會回原廠修
最關鍵的因素是, 原廠的零件相較副廠太貴
機車還好些, 有些原廠副廠零件不會差太多
但汽車就通常不是這麼一回事
尤其高檔車更是容易有明顯價差
在維修這檔事上, 為了保護消費者的選擇權利
一些國家(主要是歐洲)立法使維修不構成侵權行為
(台灣只有在商標權法上有立這個排除條款)
但美國一直以來都沒有設計這個排除條款
台灣在專利權法上也仿效美國的制度
因此才會有如同新聞這個事件
事實上, 以一個產業布局而言
當主要獲利來自於新車銷售時
車燈等經常性替換的零組件, 給副廠賺也無所謂
為了這點錢去打跨國訴訟, 律師費都不划算
但隨著大陸新車補貼停止/減少
整體大陸市場新車銷售大幅下滑
再加上全球經濟明顯疲弱不振
這些過去被副廠搶占市場的頂級車廠
自然會希望把這塊餅搶回來
尤其近年5G逐漸在開發應用
車聯網/物聯網等議題不斷發酵
車子內不同系統透過CAR進行溝通已經不夠
未來勢必會與城市應用連結
此時開發車燈的成本一定不斷上升
車廠自然會思考回收的可能性
這次的事件只是第一槍
以專利全球佈局的角度來說
通常是在生產國/銷售國都會申請專利
尤其在歐美的主要大廠
通常會透過WIPO的PCT去降低成本、增快通過速度、以提升專利有效年限
台灣雖然非WIPO的會員國/地區
但因為台灣加入了WTO
也跟大陸談成了協議
因此歐美大廠自然而然會透過PCT到台灣申請專利
(畢竟台灣也是歐美高級車款的銷售市場之一)
過去大廠的思考會是
只要在主要關鍵市場告副廠侵害專利
自然能有效遏阻副廠產品在主要市場的進口/生產
但這次是直接到台灣, 主要的副廠模具開發地告侵權
依民法的規定, 專利權人具備排除請求權
生產模具就是主要的侵害手段
因此大廠要求帝寶銷毀生產模具只是剛好而已
此時不得不說帝寶的主要競爭者: 堤維西
這間公司確實聰明
知道自己所在的產業, 就是不斷侵害大廠辛苦努力研發的成果
因此堤維西聘僱了一個team, 專門繞開大廠在台的設計專利
如此有效避免了這次的法律風險
目前新聞上主要的探討都是以法律人的角度出發
希望政府能研擬出一套能保護副廠這個產業的繼續經營
當然有效的方式自然是如同前面所述
直接在專利權法中設計維修的排除條款
但這涉及到了很多的利益平衡的問題
可能也不是一時半刻、以台灣目前的立法院成員, 能改得出來
但以投資人的立場來說
有外部PEST的威脅, 不能直接說這塊餅消失
需端看各廠的努力方向
假若未來帝寶仍是繼續維持一貫的經營風格-使命必達
那現在只是賓士
未來可能會是BMW
再來可能會是Porch之類的
真的要告是告不完的
當然一定會有人說
那只要不在台灣生產不就沒事(專利權是屬地主義)
可是呢, 蓋一個廠大概幾億元台幣
申請一個專利大概幾十萬
想要透過移轉生產基地到其他國家
就算是不是WITO的會員國好了
可能最終的結果仍是帝寶黯然收場
最後, 想提一下, 帝寶可行的處理方式
其一自然是學習堤維西, 透過內部的分析,
找出可以攻破設計專利的點(ie. 舉發專利無效)
或是繞開設計專利的地雷
假若真的繞不過去, 那就乾脆不做也不去碰觸侵權的風險
其二就是改生產較冷門的車款的副牌
這主要是判斷對方的心理
銷售量大的車款的車燈, 餅很大, 告贏了拿回來的餅足夠負擔律師費
但銷售量小的車款, 可能就不會如此
這時候原廠不一定會想去告帝寶
因此轉向少量多樣的方向繼續前進
但這事實上遲早有一天仍會有被告的可能性
其三自然就是接受大廠的強制授權
可惜在台灣因為專利沒有刑事訴訟的規定
因此不太容易以刑逼民
所以除非最後真的都沒路了
接受大廠的授權, 可能是保持著公司生存的一絲希望
但這時候成本墊高, 副廠產品是否仍能有現今的價格優勢
有待商榷
甚至大廠不允許副廠的繼續存在
要求帝寶變成車燈的原廠產品的生產廠商之一
這也是有可能的方向
但重申一次, 這是最後的路
走到這一步, 台灣副廠的產業規模, 大概會急速萎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