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喝酒的頻率非常低,(這十多年來,每年平均只有三次、五次)但是我算是蠻會喝的,年輕時一次聚會喝一瓶二瓶葡萄酒或半瓶威士忌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我喝酒臉都不會紅,其他會臉紅的朋友都笑說,臉愈喝愈白一定是肝功能不好,的確當時「民間說法」以為,一喝酒立刻就臉紅脖子粗,表示肝的解毒功能好,能夠快速代謝酒精。
其實這個講法大錯特錯,剛好相反,喝酒會臉紅的人是天生的基因裡,少了一種能代謝酒精的酵素,而無法代謝掉的乙醛會在體內亂竄,除了會造成皮膚微血管發炎,所以看起來又紅又腫之外,也會對身體的其他組織產生慢性發炎,乙醛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最毒的一級致癌物。
講得詳細一點,酒精是乙醇,乙醇進入體內後,會先被乙醇去氫酶(ADH)代謝成乙醛,然後再由乙醛去氫酶(ALDH2)代謝為醋酸,然後醋酸再經由其他酶代謝成水和碳化合物排出身體。
有將近一半的台灣人缺少乙醛去氫酶,這種基因的天生缺陷在亞洲各民族很常見,中國、韓國、日本、大約也都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左右,而西方人就很少,大約在百分之十以下,所以臨床上有「亞洲紅臉症」的稱謂。
有研究指出,體內這種由酒精代謝不掉產生的致癌物乙醛,會造成許多癌症,尤其是頭頸部的癌和食道癌,居然高出對照組五十倍之高(抽菸罹癌也只高出對照組三十倍),其他如口腔癌,大腸癌的機率也很高,同時心臟病或中風,更是不在話下了。
不過像我這樣喝酒不會臉紅的人也不必太開心,以為可以放心喝酒,若喝太多,雖然不會增加上述食道癌……等等疾病風險,可是真的會「傷肝」,也就是容易引起酒精性脂肪肝或肝炎。
一般的建議,喝酒會臉紅的人,就絕對不要再喝了,但是喝酒不會臉紅的人,喝酒也不能過多,通常65歲以上的成年男性最多每天一罐啤酒(350c.c)或者一杯150c.c的紅酒或者一杯45C.C的威士忌,小於65歲的容許量可以增加一倍,也就是每天最多二罐啤酒。至於女性的建議量是男性的一半。
酒精在人體的消化系統吸收速度很快,百分之二十由胃立即吸收,百分之八十在小腸吸收,因此若在喝酒前先吃點東西,至少喝杯牛奶,可以降低人體對酒精的吸收速度。
喝酒前後最好不要吃藥,尤其是降血壓藥,抗過敏藥或是精神用藥,因為會造成酒與藥物的交互作用,恐怕會超過人體的耐受量,產生急性中毒。
總之,朋友相聚,喝點小酒,的確可以助興,但是要注意自己適不適合喝酒,而且也不宜過量,以免樂極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