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4|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雋永系列EP2 _《南山的部長們》忠誠的限度、國家的大義、奪權的野心、獨尊的命運?

好作品的定義廣泛,即使偏好特定類型,多元的環境仍是所有影迷嚮往的。最近看得最多的是韓國電影,能如此大行其道必有其因,當中關於尺度、深度和歷史追溯的力道,可謂之深,過去事件的元素不見得是最具商業票房的保證,但一個作品不光看錢,更注重在它的影響力與省思餘波,對我而言,這也是志向的追求。
《南山的部長們》(The Man Standing Next)2020(圖片來源:https://reurl.cc/Dgk2x6)
《南山的部長們》(The Man Standing Next)2020(圖片來源:https://reurl.cc/Dgk2x6)
這次來回顧一部韓國電影《南山的部長們》(The Man Standing Next),由影帝李秉憲所帶來的歷史政治片,當時除了颳起一陣旋風外,李秉憲更於該年橫掃各大演員獎項,名利雙收。
作者我本身一直是李秉憲的影迷,固然私生活上有些汙點爭議,撇開緋聞,他的影視成就有目共睹,從《共同警戒區》、《不悔》、《萬惡新世界》到好萊塢的動作大片,李秉憲許多角色都以強烈鮮明的人格特性、深刻情感來震撼觀眾,即使為「直男」,還是抵擋不了他的魅力,難免萌生崇拜之感。
南韓前總統朴正熙(圖片來源:https://reurl.cc/3aEnRM)
說回電影,咱們也簡單描述本片背景,將時間拉到韓國的一九七九年,正值冷戰中後期,美國與韓國的關係起了微妙變化,產生疏遠,時任總統的朴正熙,自五一六政變後,把持韓國朝野十八年之久,朴正熙功過褒貶不一,充滿爭議、一生動盪也死得離奇。
當然,一部電影不可能概括完這麼多年的時代背景,《南山的部長們》聚焦在1979年的幾大時刻:「金炯旭案」、「釜馬民主抗爭」和本電影主軸「10・26事件」。
金炯旭,前南韓中央情報局局長,於1979年在海外遇刺(圖片來源:https://reurl.cc/rgGqA4)
一、 首先是前韓國中央情報部長金炯旭,遠赴華府公開朴政府的醜行,引發「韓國門事件」,最終於巴黎被暗中殺害。
釜馬民主抗爭(圖片來源:https://reurl.cc/4aez8D)
二、再來是「釜馬民主抗爭運動」,當地民眾對於政府獨裁反民主的行為引發一連串抗爭行動,進而遭到鎮壓。
10・26事件,犯案現場還原(圖片來源:https://reurl.cc/R0GVEr)
三、最後是「10・26事件」,時任韓國中央情報部部長的金載圭,槍殺了總統朴正熙與總統警護士長車智澈。
劇照(圖片來源:https://reurl.cc/W3Qmox)
全戲步調緊湊,有如節奏緊密卻又輕響的低沉鼓聲敲擊,成功造就懸疑氣氛。
劇中「南山」指的是韓國中央情報部KCIA的所在地與簡稱,正如同「蘭利」所代表美國中情局的符號意義,而英文片名The Man Standing Next則更有直接的指涉性,象徵著刺殺朴正熙的正是他的心腹左右手,無論是中英文片名,都包藏著各懷鬼胎的立場,前者是劃清楚河漢界、後者則是陽奉陰違。
總之,朴正熙失去了親信的忠誠,已成定局。
劇照(圖片來源:https://reurl.cc/MA5Qm3)
而「10・26事件」事件背後諸多揣測,金載圭在法庭上自白是為了追求民主化、有消息則說是美國勢力插手又被闢謠、也有人說只是純粹的政治鬥爭,不管結論是什麼,當事人的真正動機也只能經由後人解釋……至少有個跡象表明,看似如日中天的朴正熙,儘管權傾一時,還是逃不過物極必反的道理,葬身於是非不分的槍口之下。
劇照(圖片來源:https://reurl.cc/2rG9km)
本片則是以金載圭的證詞為出發多做聯想,增添新的詮釋:金載圭被賦予了一點民主志士的氣節,使得開下那槍的行動,不再如真實事件那樣撲朔迷離。李秉憲所飾演的金規泙(影射金載圭),流露身在高位卻險象四伏的緊張與質疑,他是朴正熙的戰友,實質更似統領的獵犬,剷除了在國際撒野的政敵,卻淪為政治棄子,曾經的「人民忠僕」把「人民」變成「忠僕」,理念相左、想法不合,透過一層層事件的堆疊,金規泙看清真相,朴正熙所編織的藍圖幻滅,也使得金規泙扣下扳機,原本看似荒謬,經歷這一切也顯得合理。
而李秉憲渾然天成、絲絲入扣的演技,無論語氣、表情、肢體動作甚至連神態都散發出正襟危坐的高官氣息,自然更使得氛圍濃厚。
為官不易啊,此幕刻劃地淋漓盡致(圖片來源:https://reurl.cc/VEOxvb)
朴正熙無疑造就了「漢江奇蹟」,使南韓走向至今仍持續擴張進步的狀態、令人稱羨的發展宏圖,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高經濟成長也養肥了私人企業,財閥干政、壟斷的現象屢見不鮮,儘管時隔已久,仍影響著當今的韓國。
即使對國力發展功不可沒,「獨裁者」的實質名號始終擺脫不了。鎮壓民主聲浪,間接使得軍人干政的風氣猖獗,在他任後,將領全斗煥如法炮製,靠政變上台,直至1987年「六月民主運動」爆發才卸任,在位期間也發生著名的「光州事件」,這中間關聯難以衡量,但也是有了朴正熙,才先奠定了強人奪權的戲碼。
那從電影的再現當中,又有何借鏡之處?
情節這樣鋪陳,很容易就聯想起「江南案」:集權政府目中無人的跨境刺殺行為,釀成國際一發不可收拾的輿論撻伐,進而將政權給斷送,而高層究竟有何膽量?敢把如此大逆不道之舉做得理所當然?打著旗號、推崇理想的領袖,又怎麼走向野蠻殘暴的貪婪?
目前相對民主開化的台灣與韓國,在上個世紀,皆於很長一段時間臣服於革命統領的家天下政權,歷經艱辛的追求之路,相似的過程,也在差不多的時間點達到民主的太平局面,但這社會仍有股力量壓制著群眾,它們不像顯而易見的暴君獨裁者,沒法用一槍一砲消滅掉,仍有一頭巨大的猛獸在一旁垂涎,對於公平正義的奮鬥,仍然不能停歇。
我想,這是《南山的部長們》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朴正熙這個強人政權的代表,被也不明是為己還是為民出發的南山部長刺殺,換來的是對自由更加脅迫的全斗煥……專制的輪迴,不因一霸的倒台而終結,反之,會衍生出下個橫行霸道的繼承者。
最後,自身解讀《南山的部長們》所隱含著雙向的諭示,贈官就是一句話「你以為能隻手遮天?醒醒吧!指頭有縫的。」贈民則是對歷史多些認知,對過往提高警惕有前車之鑑,康莊大道前行不易,勿因無知倒退而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