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為什麼總是存不了錢?從情緒心理的角度剖析~臨床心理師的投資心理學2

    是否曾想過,自己想要理財,但總是支出的錢比省下來的錢多上許多,最後仍存不到什麼錢?
    一般來說,可以去審視這個問題的方法有許多種,有的專家會建議先記帳,就能夠知道自己在哪個方面的支出過多。也有的專家會聲稱,先存錢理財,再做消費,才不會到了月底口袋空空。抑或是分帳戶管理財務,把錢分別投入不同的帳戶,例如有投資理財帳戶、消費玩樂帳戶、保險帳戶、緊急救助金帳戶等...。
    以上,我覺得這些想法都好棒,我自己也有去參考這些做法,調整適合我理財習慣的方式後,〝紀律地〞進行財務管理。但是,這些專家可能忽略了心因性造成存不了錢的狀態。
    以我舉例來說,每當我心理壓力過大時,總是想要大肆花錢來平復心理的不愉快,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切身的感受。即便我做了分帳戶管理,我仍會去提取其它帳戶的錢做消費,這些專家的理財建議就破功了,因此我要處理的部分,追本溯源應該是心理壓力的處理,而不是給予我其它理財建議,再怎麼建議,這些訊息仍進入不了我的頭腦之中。
    也就是說,許多不理性或漫無目的與計畫的消費行為,背後可能隱藏不同的心理問題,它們需要被正視與處理的。像是雙相情緒障礙症(舊稱:躁鬱症),在躁期時,可能會有過度消費或衝動消費的狀態。
    我本身是受過完整臨床心理學培訓的臨床心理師,我就會根據我過去所學的治理方法,例如:認知行為療法、正念、肌肉放鬆訓練等,去因應不同的心理問題,當我的心理問題解決時,我過度消費的狀態也就改善或緩解了。
    總的來說,我並非是要否定專家的理財方法,這些理財建議都非常的棒,我所要表達的是,有時候存不了錢的背後,可能心理情緒所造成的,心因性的部分是不能夠被忽視的部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1987年生,處女座O型,一位平凡的國中教師。 對於投資理財、心理學、性別議題及紫微斗數有濃厚的興趣。 歡迎一同分享您的看法。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