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10/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0月7日:諾貝爾文學獎的啟發

臺灣時間今天晚上7點鐘,瑞典學院公佈了202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現居英國的坦尚尼亞作家 Abdulrazak Gurnah ,理由是他「對於在文化與土地間掙扎的難民命運,以及殖民主義,表現毫不妥協與充滿熱情的深入觀察」。

可惜不是村上春樹
或許是因為最近在讀村上春樹,加上每一年都會聽到他得獎呼聲很高的消息,因此剛剛在看瑞典學院直播的時候,特別希望得獎者是他。其實他的作品我看得很少,小說作品尚未閱讀,目前只讀了散文隨筆、訪談和繪本作品。最初會開始閱讀村上春樹,也是因為喜歡安西水丸的關係,所以有盼望他得獎的這種情緒,甚至在宣布得獎者時感到緊張,我自己也覺得滿奇特的。即使如此,仍然祝福他有朝一日能夠獲獎。不,應該說,祝福每一個用心透過文學和文字作品影響世界的人獲得支持與肯定。

我曾幻(肖)想過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在掛名諾貝爾的六個獎項中,我最關注的即是文學獎,原因可能與我從小的志向有關。成為一名詩人與作家曾經是我最初也最大的願望,這麼多年過去了,這個願望並沒有消失,它只是換了一個樣子:它如今以一個更適合我的樣子,持續引領著我體驗生活。自從投入繪本創作後,我開始好奇,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除了詩人與作家,會不會有別種可能?
而201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Bob Dylan 即是這個問題的答案。甚至,他在得獎謝辭中,將這個「別種可能」敲破,可謂給予我一記當頭棒喝。在那之前,我糾結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身份定義」,也就是說,「詩人」、「作家」、或者「歌手」、「作詞人」都只是一個「身份」,一個「角色」。我狹隘地思索著,還有哪些創作文字的「角色」可以得到諾貝爾文學獎,「電影編劇」可以嗎?「評論家」可以嗎?「繪本作家」可以嗎?

不要想太多,創作就對了
但是在 Bob Dylan的謝辭裡,他說,他並沒有煩惱過他的作品是不是文學,他只是一直創作,以及一直面對人生中各種煩心瑣事。聽起來如此簡單,對我卻有極大的衝擊。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不是因為他們想要變成功;而是因為他們努力確保生活能允許他們持續做著喜歡的事。然後有一天,他們的成功帶給許多的人正面影響或幸福的感覺,於是他們在某些人心中,就變成偉大的人了。
「努力確保生活能允許他們持續做著喜歡的事」,多麽簡單,也多麽困難。安西水丸先生曾在訪談中表示,他一年只會休息新年假期三天,其他日子都在工作,但是他很快樂,因為這是他選擇的道路。還有其他許多的創作者,每日每夜都在創作,他人眼中的辛苦,對他們來說都是幸福。
他們投身創作的身影都在提醒著我莫忘初衷,也在邀請我緊緊跟隨他們的腳步,努力確保生活能允許我持續做著喜歡的事,同時帶給他人面對生活的力量。就像一盞燈,一面發揮自身價值,一面在他人需要的時候,照亮他們的世界。
好了,晚安。

Boris Lee Illustration | 繪本創作者
如果喜歡我的工作日誌,請追蹤、贊助我,或是幫我拍拍手。若有需要繪本製作與編輯、插畫學習、書籍與刊物插畫、海報與卡片設計、講座或工作坊邀約等服務,歡迎與我聯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