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台南華谷理容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一篇提到,我參加了「理容院城市生活博物館」的活動,因此前往淡水的「東山理髮廳」體驗傳統理髮,並感覺自己「重新長大」。

這一篇想跟大家分享,我將「重新長大」的版畫交至活動發跡地--台南「華谷理容院」的紀錄。

由於我在「東山理髮廳」剪完了頭髮,所以來到台南便讓 Vicki 體驗修腳指甲和修手指甲的服務。

raw-image

照片中的人物是「華谷理容院」的修甲師--阿妙,她專心工作的神情觸動了我,那是我所嚮往的、認真生活的模樣。於是我拿出速寫簿,快速地畫下她。此處的快速,與攝影相比,仍然緩慢。

選擇需要較長時間的圖畫紀錄,一來是我更能掌控畫面的焦點,二來是對我而言,畫人這件事,是用畫筆慢慢地認識所描繪的對象,這個過程表達了重視、欽佩、在乎、關心。

正如同傳統理容院的「慢」在理容師傅與客人之間搭起了交流的橋樑,畫圖的「慢」在創作者與模特兒之間也產生了羈絆。創作者因創作而執行的注視,有時傳達了「從此刻起,你不再是個陌生人」的含義。因此我畫人,總不只是單單畫人,更想畫出一些其他的什麼。

raw-image

後來,我跟「華谷理容院」的黃碧霞老闆娘分享我在東山理髮廳的紀錄,也分享 Vicki 爺爺退休前,也在台南經營理髮廳。三間老理髮廳和理容院,透過智慧型手機上的照片和不輪轉的台語隔空交匯。

對談到一半,碧霞老闆娘忽然問我是哪裡人。我說我是嘉義人。

「那你講台語的腔調怎麼那麼奇怪?好像外國人。」她說。

這讓我想到大學時的英文課,有幾次在視聽教室的課程要戴上耳機和隨機同學對話。幾乎每一次,對方聽完我講中文,都會問我是不是馬來西亞人。

語言的腔調似乎很容易定義我們的出身。就像在英國,藍領階級的腔調、上流階級的腔調、蘇格蘭格拉斯哥的腔調、英格蘭伯明罕的腔調......不同的腔調區分了成長區域和社經地位。

但不管是什麼語言、什麼腔調、什麼階級、什麼財富狀況,在理髮椅上,眾生都是理容師傅的貴客,也是手持利器的理容師傅的人質。我們在理髮椅上脆弱地活著,理容結束才又變得神氣。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理髮椅上才是真平等。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從上述三張照片得知,比起理容院,我看華谷更像是一間旅社。或許理容院本就可以超越理容院,它也能是一座社區中心、一個資訊交換的場所,或是一個協助疲憊之人重獲力量之地。

在阿妙師傅下班離去前,她再次拍下她的畫像。當下,我感到十足的榮幸。

raw-image

這次的「理容院城市生活博物館」活動,不僅喚起了我兒時的理容回憶,也讓我重新走入理容院,和逐漸消逝的文化連結。

也許未來的某一天,老理容院會因為時代的演變而全數消失,但我卻樂觀地覺得,只要我們能支持理容院超越理容院,那它們極有機會持續存在。

畢竟,除了理髮和理容的需要,我們也需要與他人互動。而更重要的是,在理容院,我們總能被傾聽。


理容院城市生活博物館:https://www.taiwanbarbershoptrave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oris 李晨豪的沙龍
64會員
201內容數
在這個專題裡,我會分享每一天的靈感和想法、繪本創作過程、工作紀錄和速寫本內頁。此外,我也會分享插畫學習心得、我喜歡的書籍,以及一些插畫的教學內容。如果你喜歡繪本、插畫或是畫圖,也許這些文章能讓你感興趣。
2022/08/08
你還記得上一次踏進傳統的理容院或家庭理髮廳的日子嗎?為了體驗「理容院城市旅行」,我硬著頭皮踏入了「東山理髮廳」,對著阿婆大聲說:「您好!我要剪頭髮!」
Thumbnail
2022/08/08
你還記得上一次踏進傳統的理容院或家庭理髮廳的日子嗎?為了體驗「理容院城市旅行」,我硬著頭皮踏入了「東山理髮廳」,對著阿婆大聲說:「您好!我要剪頭髮!」
Thumbnail
2022/05/09
之前新書分享會的時候,有人問我:「粉蠟筆要怎麼畫,才能畫得平整,不會粗糙或透出底下紙張的顏色?」
Thumbnail
2022/05/09
之前新書分享會的時候,有人問我:「粉蠟筆要怎麼畫,才能畫得平整,不會粗糙或透出底下紙張的顏色?」
Thumbnail
2022/05/06
如果你對油性粉彩或粉蠟筆有興趣,不需有繪畫經驗,都歡迎參加!紙、畫材、畫框都準備好了,人來就好。
Thumbnail
2022/05/06
如果你對油性粉彩或粉蠟筆有興趣,不需有繪畫經驗,都歡迎參加!紙、畫材、畫框都準備好了,人來就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你有去過家庭理髮嗎? 還記得小時候我媽總是會帶我去一個阿姨家剪頭髮,一個不起眼的巷弄內,沒有扛棒、沒有招牌,外頭只掛著一個不會轉的三色旋轉燈,裏頭是單純的家飾擺設,靠近門口則擺著一張花邊白布點綴的墨綠色理髮椅,再加一面大鏡子,簡單樸實,溫暖又親切。
Thumbnail
你有去過家庭理髮嗎? 還記得小時候我媽總是會帶我去一個阿姨家剪頭髮,一個不起眼的巷弄內,沒有扛棒、沒有招牌,外頭只掛著一個不會轉的三色旋轉燈,裏頭是單純的家飾擺設,靠近門口則擺著一張花邊白布點綴的墨綠色理髮椅,再加一面大鏡子,簡單樸實,溫暖又親切。
Thumbnail
看完電影《本日公休》,想起老家巷子裡還掛著藍白紅燈但早已不再旋轉的家庭理髮店。記憶中,這裡就是街坊鄰居的八卦交流站,踏進店裡不只是修剪頭髮、整理儀容,更多時候是鄰里串門子的所在,有時還充當郵件包裹轉運站。 隨著時代的變遷,家庭理髮店逐漸式微,被專業髮廊沙龍或是快速剪髮取代。
Thumbnail
看完電影《本日公休》,想起老家巷子裡還掛著藍白紅燈但早已不再旋轉的家庭理髮店。記憶中,這裡就是街坊鄰居的八卦交流站,踏進店裡不只是修剪頭髮、整理儀容,更多時候是鄰里串門子的所在,有時還充當郵件包裹轉運站。 隨著時代的變遷,家庭理髮店逐漸式微,被專業髮廊沙龍或是快速剪髮取代。
Thumbnail
當這幾年因為疫情與科技刷洗著人們的習慣,讓恐懼、焦慮趁虛而入我們的意識與心靈,我們更需要這樣一部能安定心神的電影,教我們可以理直氣壯的說:「人生不是這樣算的。」只是傳統的理髮店在後繼無人的情況下,這份人情味勢必也會跟著沒落的理髮店消逝在臺灣吧,還好還有這一部《本日公休》將它保存起來。
Thumbnail
當這幾年因為疫情與科技刷洗著人們的習慣,讓恐懼、焦慮趁虛而入我們的意識與心靈,我們更需要這樣一部能安定心神的電影,教我們可以理直氣壯的說:「人生不是這樣算的。」只是傳統的理髮店在後繼無人的情況下,這份人情味勢必也會跟著沒落的理髮店消逝在臺灣吧,還好還有這一部《本日公休》將它保存起來。
Thumbnail
令人懷念的家庭理髮廳, 全片充滿到有點膩的人情味, 卻也包含了很多人的回憶。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令人懷念的家庭理髮廳, 全片充滿到有點膩的人情味, 卻也包含了很多人的回憶。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故事從一台粗暴撞開障礙物出發的VOVOL老車開始,看起來一個三寶之王要上路了,他要去哪裡?拉下了鐵門,有間小店因此掛上了「本日公休」小牌。 阿蕊經營著一個小小的家庭理髮店已經40年,他的客人都是老客人,總讓自己的門面完全交給他,他覺得該怎麼剪就怎麼剪,人一定都有一個自己最適合的樣子,他總是最知道的那
Thumbnail
故事從一台粗暴撞開障礙物出發的VOVOL老車開始,看起來一個三寶之王要上路了,他要去哪裡?拉下了鐵門,有間小店因此掛上了「本日公休」小牌。 阿蕊經營著一個小小的家庭理髮店已經40年,他的客人都是老客人,總讓自己的門面完全交給他,他覺得該怎麼剪就怎麼剪,人一定都有一個自己最適合的樣子,他總是最知道的那
Thumbnail
看似日復一日的生活之流中,有時蘊藏著意想不到的驚喜。不抱有任何期待,也才能深入每一個平凡,卻又充滿奇蹟的時刻。
Thumbnail
看似日復一日的生活之流中,有時蘊藏著意想不到的驚喜。不抱有任何期待,也才能深入每一個平凡,卻又充滿奇蹟的時刻。
Thumbnail
藍色的華華理髮廳,是屬於上世紀的回憶。 推開藍色的木門,我用彆扭的台語說道:「頭家! 我要剃頭!」雖然戴著口罩,但還是習慣性的擠出一個禮貌的笑容。此時阿華老闆正把塑膠袋裡的白菜羹倒入鐵碗。
Thumbnail
藍色的華華理髮廳,是屬於上世紀的回憶。 推開藍色的木門,我用彆扭的台語說道:「頭家! 我要剃頭!」雖然戴著口罩,但還是習慣性的擠出一個禮貌的笑容。此時阿華老闆正把塑膠袋裡的白菜羹倒入鐵碗。
Thumbnail
正如同傳統理容院的「慢」在理容師傅與客人之間搭起了交流的橋樑,畫圖的「慢」在創作者與模特兒之間也產生了羈絆。創作者因創作而執行的注視,有時傳達了「從此刻起,你不再是個陌生人」的含義。因此我畫人,總不只是單單畫人,更想畫出一些其他的什麼。
Thumbnail
正如同傳統理容院的「慢」在理容師傅與客人之間搭起了交流的橋樑,畫圖的「慢」在創作者與模特兒之間也產生了羈絆。創作者因創作而執行的注視,有時傳達了「從此刻起,你不再是個陌生人」的含義。因此我畫人,總不只是單單畫人,更想畫出一些其他的什麼。
Thumbnail
你還記得上一次踏進傳統的理容院或家庭理髮廳的日子嗎?為了體驗「理容院城市旅行」,我硬著頭皮踏入了「東山理髮廳」,對著阿婆大聲說:「您好!我要剪頭髮!」
Thumbnail
你還記得上一次踏進傳統的理容院或家庭理髮廳的日子嗎?為了體驗「理容院城市旅行」,我硬著頭皮踏入了「東山理髮廳」,對著阿婆大聲說:「您好!我要剪頭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