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3|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讀書筆記|《走進我的交易室》摘要

大家好,我台股小書僮啦。
還是一樣繼續整理粉專的舊文,上班很忙只能利用下班時間整理,可憐吶。
延續在〈關於投資邏輯與架構的建立〉一文提到的建立投資邏輯以及建立一套交易架構的概念,《走進我的交易室》這本書對本書僮執行資金控管提供了滿不錯的方法,今天就來介紹一下這本吧。
這本書的作者是亞歷山大‧艾爾德,看名字就知道是傳說中的戰鬥民族。 作者認為大部分的交易人則是介於不用學習的天才與怎麼學習也沒用的傻瓜之間,擁有有些天份,但需要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交易人會經歷數個發展階段。例如許多新手(也就是韭菜),把交易看成一種機械式的追求,進而認為只要找到技術指標正確參數或適當的均線長度就會成功賺錢,但事實上反倒成為交易市場上的肥羊。
這道理很簡單,因為市場本身就是理性與非理性的交錯結合,試想幾乎大部分韭菜都懂KD低於20買高於80賣,但真的這麼容易就賺錢了嗎?有沒有常常出現在低檔黃金交叉、又死亡交叉、又黃金交叉、又死亡交叉然後股價一路往下滑一底還有一底底的情況,有嘛。
所以事情絕對不是韭菜想得這麼單純,特別當不甘寂寞的自認英明神武睿智聰慧的韭菜們,覺得ETF賺太少,覺得自己天選之人一定可以超越大盤的時候。(事實上,常常的現實狀況是,殺進殺出一整年之後年底結算還賺輸年初買後放到年底的牛皮權值股,也許韭菜們想要的不是獲利資產增加,而是有幫券商打工的參與感吧)
作者認為,交易新手第一件該做的事,是學習如何交易,不是賺錢!(書僮:因為你只擅長賠錢),在擁有成功的基礎建材,搭建起成功交易的結構後,學會交易,錢自然就會接踵而至。而所謂的搭建成功交易的架構,像是懂技術面分析、遵循資金管理準則,也了解交易心理的價值,培養新的組織技巧等,即交易成功三要素:心、法、錢。
【交易成功三要素:心、法、錢】
書裡提到成功交易取決於心、法、錢三要素(即3M原則:Mind、Method、Money),三要素哪個重要,作者以三腳凳舉例,一次取走一隻腳坐看看就知道了。意思就是缺一不可都很重要。
  • 心的要素
所謂的心,指發展出一些心理準則,且這套準則能讓自己置身於市場時得以保持冷靜、謹慎思考。在心智上,一個適格的投資人須讓自己成為一名紀律的交易者(沒錯,這又有一本好書可以看,馬克‧道格拉斯《紀律的交易者》),需要設計、測試並且遵循這套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在這過程需要學會依據預定的學習模式進出場,而非一個腦衝就猜底摸頭搶進殺出。
欠缺心智的人會是什麼樣的,作者舉例像是責怪營業員、責怪名嘴(當然這裡也能改成責怪分享資料讓你能搭便車無腦跟單的DADA)、責怪出乎意料的新聞(例如一下怪川普、怪日韓、怪香港、怪政府,但永遠都不會怪自己)、一廂情願不肯認輸,把明明只是想接個短線卻被套牢的賠錢交易安慰自己說是投資,沒賣就不算賠。
  • 法的要素
法就不用多說了,大家最愛的各種分析、選股模型等。作者雖是以技術面分析的交易人。但並沒有說技術分析才是王道其他都假賽之類的,這點很重要。
  • 錢的要素
錢,指的是資金管理,說穿了就是針對風險的管理,作者認為資金管理有兩個目標:生存與壯大,第一要務當然是生存,然後才是穩穩賺進獲利讓自己茁壯進而大賺一筆。但韭菜們往往是反過來,只想著大賺一筆,生怕沒賺到,卻從不考慮死了怎麼辦,不把錢當錢看大概就是這樣吧?
1、金額的控管
考量先生存後壯大,作者認為任何一筆交易都只拿操作資本的一部分去冒險,將各筆資金分開像是潛水艇的密封艙,即使有艙房浸水也不至於立即沉沒,作者採取一套管理方式,即【資金管理方程式:2%法則與6%法則】:
(1)防鯊魚(瞬間大筆虧損)的2%法則:
即限制任何一筆交易的損失只占交易帳戶資金的2%,2%高不高?對小韭菜來說可能真的不高,但資金上億的大戶呢?1000萬的2%就已經高達20萬了,不高嗎?且因有2%限制,那麼將可預估能買的股數、股價及可能的停損位置,進而就能控制總資金所能承受的風險,達到縱使賠錢也是小賠的成果。
(2)防食人魚(小筆蠶蝕總資金的虧損)的6%法則:
避免東小賠一點西小賠一點,最後總計賠出來卻很大一點,也就是做總資金的最高風險水準的控管,最多可以賠到多少錢。 舉例來說當我買了股票A承受2%的資金風險後,又買B跟C也各自承受2%風險,那麼看到D則不能再買,因為ABC三個未平倉交易已經各自承受總資金虧損2%的風險,如果市場走空那就可能一次虧掉6%,所以這時候看到D就不能買。那什麼時候可以買?如果A大漲,已經解除掉2%風險時,這時總資金最高風險水準變成4%,此時D就能買了,當然D也須受到6%上限的限制。
2、部位大小的控管
此外,除了單筆的資金控管外,資金的部位大小不同對風險的管理就會不同;同樣的,融資買進或現股買進不同對風險的管理同樣也會不同。一個手持100張股票的而且有50張都是融資買進的投資人A,與一個手持一張現股買進的投資人B,即使兩人對於某支股票看法相同,但兩人的風險控管會一樣嗎?決策的方式會一樣嗎?當然是不會。
作者的方式當然是屬於作者的交易勝盃,但每個人都適用嗎?想也知道不是,不然巴菲特怎麼不用看看?怎樣的交易聖盃適合自己,取決於每個人的目標以及現實可支配時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個人理財規劃、資產配置、金融商品投資或投機的隨筆紀錄,以及相關書籍資料的閱讀筆記。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