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 最後的演講: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的精采演說與書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最近因為假放得比較多,多了一些空白的時間讓我開始思考一些關於人生的不同想法,甚至一面也在思考要轉職重回學術界。雖然距離「最後的演講」至今已經超過15年,但是這基於Randy Pausch(蘭迪·鮑許)最後的演講而撰寫整理而成的《最後的演講(The Last Lecture)》,令我深感啟發。


正向管理人生

「重點不在於你要怎麼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是在於怎麼過你的人生。你如果以正確的方式度過人生,上天自然會眷顧你。夢想會自己實現。」《最後的演講,第245頁》

蘭迪鮑許是一位在卡內基美隆大學(CMU)任教的大學教授,但是他在46歲時被診斷出癌症,而且只剩下三到六個月的生命。他在2007年的九月發表了一場「最後的演講」,振奮人心、發人深省,後來華爾街日報的專欄作家Jeffrey Zaslow基於演講的架構與採訪的內容,完成了《The Last Lecture》這本書。

時至今日,CMU仍然在網頁上放著蘭迪的故事,在2017年這場演講過後10年,也再次有了紀念性的活動來喚醒了世人對於這場演講的記憶。而鮑許教授也有一個個人網頁,紀錄了當時他最後時刻的生命。另外,我發現Youtube上面可以找得到有中文字幕的演講影片。感謝上傳者,讓中文世界的人也能一睹這場演講的風采。

不論是演講影片還是書本的內容,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來自於鮑許教授所傳達的對於看待人生的正向態度,我先看了書之後,才上網看影片,這位教授神采奕奕的模樣,真的讓人感覺不到已經剩下幾個月的壽命,而他看起來確實是一個帶著笑容與歡樂的人,這一點真的讓人覺得很棒。

而在他所提供的人生忠告裡面,我自己歸納筆記了幾點重點:

  1. 不要害怕嘗試,去試試看、問問看,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2. 對他人保持感激,而且能以實際行動親自感激,報以忠誠,是最好的。
  3. 不用害怕自己借助了他人的力量去得到想要的東西,不須因此而害怕地感到自己不值得擁有。
  4. 保持謙遜的態度,不要自大
  5. 保持認真,做好份內該做的事情
  6. 說真話,不要拐彎抹角,但是同時也應該要有禮貌。

關於這些正向的人生態度,書裡面鮑許教授也提供了很多真實的例子,以及他如何將這些正向的人生態度帶入到教學裡面的實例。而鮑許教授的態度,除了讓人覺得很有道理之外,也常常有讓人會心一笑的一面。


作為一位大學教授

最近正好有在思考回學術界擔任教職的議題,而我在這本書中,也藉著鮑許教授多年的教學經驗所累積下來的智慧,接收到了不少啟發。

1.從運動家精神學習到的生命態度

在書中,鮑許教授提到小時候的他經歷了美式足球的訓練,而他也在美式足球的訓練中,學習到了不少教育的理念,他甚至也會在大學裡面對大學生經常用美式足球的概念來比喻他想傳達的想法。

現在常有人說要給孩子自信心,可是自信心不是你可以給他們的東西,而是必須由他們自己建立。葛拉翰教練從來不會和顏悅色。自信?他知道要教導孩子建立自信,實際上只有一種方法:交給他們一件他們做不到的任務,讓他們努力練習,直到做得到為止,然後不斷重複這項過程」 (《最後的演講》,第56頁)

裡面也有一個故事我也很喜歡,鮑許教授提到有一次比賽的時候,整隊打得很糟,一到了中場休息時間,整隊孩子衝去搶水喝,差點把水桶弄倒,讓教練大發雷霆,大罵他們比賽不好好努力,反而努力搶水,於是把水桶一提,將所有的水都倒在地上。

儘管這件事情放在今日的社會會變成一個具有爭議性的作法,很有可能教練會被投訴。尤其斷章取義來看的話,會覺得這位教練不適任。但是,當時教練其實有確實注意到上半場選手都有水喝,而且他也有確保幾位先發選手有足夠的水。那時爭先恐後的搶水,只是一群孩子的魯莽行動。但鮑許教授說,那次的經驗讓他難以忘記,也讓他深刻的反省自己怎麼可以喝水比打球還積極,而在教練指導下練習美式足球所學到的經驗,對他的人生確實受用無窮

如果是我的話,我也好想傳達我在練舞、練拳當中學到的經驗,就像鮑許教授所說,他不可能進入國家隊打美式足球,而我儘管也不是體育國手,但是從體育訓練中,還是學到了很多珍貴的人生道理,不論是團隊合作、責任感、堅持的心、努力的價值等等都包含在內。


2.協助學生學會自我評估

書中還有一個概念也讓我很有啟發,也跟我原本所想的不太一樣。鮑許教授說,雖然老師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很重要,但是他覺得更重要的目標是協助學生學會自我評估。而這也源自於美式足球給他的想法。

教師能夠交給學生最有用的東西,就是幫助他們更懂得自我反思。正如葛拉翰教練所教我的,我們唯一能夠改善自己的方式,就是真正發展出評估自我的能力。《最後的演講》,第133頁。

也許就像跆拳道的訓練一樣,練到黑帶之後,也已經代表發展出了可以自主訓練能力,應該要能夠評估自己的強項與弱項,並且試著去補足自己比較弱的部分。

結合在課程裡面,鮑許教授也進行了不少團體作業,並且設計出了讓同儕互評的方法,最後,他也會將同儕互評的統計結果呈現出來給修課同學看,讓同學們互相可以了解自己在同儕眼中的能力是什麼樣子。

3.如何進行團體作業

書中鮑許教授也分享了他讓學生做團體作業的方法,很特別的是,他會在分組後的那堂課發講義跟學生們說明「團隊合作的訣竅」。感覺非常老生常談,但是鮑許教授會一項一項的帶著同學們看過講義上的重點。他的訣竅包含幾點:

  • 以得體的方式與別人認識 (聯絡方式、姓名發音)
  • 找出共通之處
  • 盡量在最舒適的狀況下會面
  • 讓別人把話說完
  • 不要把自尊自大的心態帶到會議上
  • 互相讚美
  • 以問句的方式提出不同選項

另外,他也會請同組的同學必須要坐在一起,而這些重要的基礎,就是他想要教給同學們團隊合作技巧。同時這也源自於美式足球的啟發,而這樣的基礎是相當重要的。

從基礎與基層開始

最後,我覺得鮑許教授也提供了很珍貴的,但是卻常常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被忽略的重點,就是基礎與基層

如果你得到收發室的工作,也應該為此感到高興。一旦開始上班之後,你必須要做的就是:把整理信件的工作做好。」《最後的演講》,第202頁。

書中強調,「絕對沒有哪一種工作會有失我們的身分」,工作本身並不會損及任何人的身分,而且假設連整理信件都不會(或不願意),那麼要拿什麼來證明自己能夠從事其他工作呢?

我想,基礎與基層的工作,就是在證明自己也有能夠把小事情處理好的能力。認真的把份內的事情處理好,強化它、優化它,等於也是證明了自己能夠再往下一個階段繼續努力

鮑許教授在名校教書,針對畢業生,鮮少有公司主管抱怨學生的工作能力或技術,但是給學生的負面評語常常是太自以為是或是眼睛長在頭頂上。

我想,我大概也曾經是自以為是的大學生,但如今,距離大學畢也已經過了多年的洗禮,我也體認到要做好分內的事情以及保持謙虛是多麼的重要。就像踢跆拳時,同一個踢技,快速上手所踢出來的樣子,跟練了多年的拳所踢出來的樣子,儘管乍看之下相同,但呈現出來的質地是完全不同的,練久了之後,也漸漸開始能看出有沒有底子的踢腳了。

----

《最後的演講》繁體中文書出版於2008年,上網看了一下網路書店,這本書已經絕版,不見得買得到,我很幸運的在網路上買書的時候,選到了這本書作為贈品。也許這是一種命運的安排,讓我思考,也許今後的人生,可以作為一位大學教授,試著走走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fe Notes | Guan-Yun Wang
119會員
144內容數
高中時候夢想成為一位「文人」,至今依舊。雜食性熱愛學習,念過中文系、心理所、資訊所。古有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願以文字為核心,建立我的六藝。這是我的沙龍,包含文學、心理學、AI、資訊工程,還有很多雜七雜八。透過書寫持續成長,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好,散發正能量。E-mail: gywang.tp@gmail.com
2025/03/01
《暮光之城》系列小說和電影在我國中的時候甚為流行,當時班上不少同學都在說著電影演員有多帥、小說有多好看等等,於是那時候的我也加入了看這部小說以及電影的行列。最近因為整理房間的關係,又再次挖出了這一部系列小說,在想著要不要處理掉這部書的之前,開始翻起了第一集,於是開始把這部小說再重看了一遍。而原來英文
Thumbnail
2025/03/01
《暮光之城》系列小說和電影在我國中的時候甚為流行,當時班上不少同學都在說著電影演員有多帥、小說有多好看等等,於是那時候的我也加入了看這部小說以及電影的行列。最近因為整理房間的關係,又再次挖出了這一部系列小說,在想著要不要處理掉這部書的之前,開始翻起了第一集,於是開始把這部小說再重看了一遍。而原來英文
Thumbnail
2025/01/11
有一天在手機的新聞訊息跳出了關於「現代大人」有關的評論記事,傳統上所認為的「30歲大人」是一個有結婚、有車子、有孩子、甚至有房子的樣貌。然而,現代大部分已經30歲的「大人」卻大不相同。評論說這是一個「長不大的時代」,這也可以說是一種社會變遷吧。 「我真的可以繼續這樣下去嗎?」 這個問題其實從20
Thumbnail
2025/01/11
有一天在手機的新聞訊息跳出了關於「現代大人」有關的評論記事,傳統上所認為的「30歲大人」是一個有結婚、有車子、有孩子、甚至有房子的樣貌。然而,現代大部分已經30歲的「大人」卻大不相同。評論說這是一個「長不大的時代」,這也可以說是一種社會變遷吧。 「我真的可以繼續這樣下去嗎?」 這個問題其實從20
Thumbnail
2024/10/19
這本書其實原文出版的時間在2012年,作者是MIT畢業,在喬治城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書的Cal Newport博士。不過中文版在2018年才出版。這本書作者藉由找大學教職的過程,打破了我們用「熱情」來選擇工作的迷思,告訴我們應該以「技能思維」,讓自己「讚到沒人可以忽視」來換取美好的工作條件,以此開創職涯
Thumbnail
2024/10/19
這本書其實原文出版的時間在2012年,作者是MIT畢業,在喬治城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書的Cal Newport博士。不過中文版在2018年才出版。這本書作者藉由找大學教職的過程,打破了我們用「熱情」來選擇工作的迷思,告訴我們應該以「技能思維」,讓自己「讚到沒人可以忽視」來換取美好的工作條件,以此開創職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你可曾想過,你的生長年代、父母、出身、偏見,如何左右你的決策?”--麥可羅(Thomas K. McCraw)教授《記得你是誰》第四篇。 推薦書籍“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 哈佛學生畢業前,每一科的最後一堂課,教授們會說一個關於自己,讓學生終身難忘的故事。這本書共收錄了十五個故事,
Thumbnail
“你可曾想過,你的生長年代、父母、出身、偏見,如何左右你的決策?”--麥可羅(Thomas K. McCraw)教授《記得你是誰》第四篇。 推薦書籍“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 哈佛學生畢業前,每一科的最後一堂課,教授們會說一個關於自己,讓學生終身難忘的故事。這本書共收錄了十五個故事,
Thumbnail
紀錄大學時期選修東坡詞課程的難忘回憶,以及近期將舊課本回收的過程與感受。除了回顧青春歲月與文學之美的記憶,也意識到需要向前邁進,迎接新的學習與體驗。
Thumbnail
紀錄大學時期選修東坡詞課程的難忘回憶,以及近期將舊課本回收的過程與感受。除了回顧青春歲月與文學之美的記憶,也意識到需要向前邁進,迎接新的學習與體驗。
Thumbnail
當時的我還沒有意識到, 這是我在這裡的最後一場發表, 如果我知道, 我會做得更好嗎?
Thumbnail
當時的我還沒有意識到, 這是我在這裡的最後一場發表, 如果我知道, 我會做得更好嗎?
Thumbnail
這個月,我爸過世了。 我在6月看完地海系列前三集,我原先就決定10月要看完後三集,這個月我再基於興趣挑了兩本推理小說和一套漫畫,最後挑中一本我平常不會看的書《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沒想到看得正是時候…
Thumbnail
這個月,我爸過世了。 我在6月看完地海系列前三集,我原先就決定10月要看完後三集,這個月我再基於興趣挑了兩本推理小說和一套漫畫,最後挑中一本我平常不會看的書《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沒想到看得正是時候…
Thumbnail
下午工作休息之餘,隨手查看博客來上有沒有什麼有興趣的新書,才發現這本《Midlife: A Philosophical Guide》(2017年出版) 已經出了繁體中文,書名叫做《中年哲學:寫給所有與不可逆的時間搏鬥的人》 剛好我最近都在看「中年議題」相關書籍和資料,剛好這本書的原文版也有翻看
Thumbnail
下午工作休息之餘,隨手查看博客來上有沒有什麼有興趣的新書,才發現這本《Midlife: A Philosophical Guide》(2017年出版) 已經出了繁體中文,書名叫做《中年哲學:寫給所有與不可逆的時間搏鬥的人》 剛好我最近都在看「中年議題」相關書籍和資料,剛好這本書的原文版也有翻看
Thumbnail
今天參加了一場精彩的演講,主講人是王溢嘉老師,他分享了自己的著作《青春第二課》。 . 《青春第二課》既是一個講題,也是一本書。在這本書中,王老師提到:「人生最重要的功課,就是去發現、尋找並實現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生命意義。而青春期,正是對未來產生憧憬、開始編織夢想、動身去追尋的關鍵時刻。
Thumbnail
今天參加了一場精彩的演講,主講人是王溢嘉老師,他分享了自己的著作《青春第二課》。 . 《青春第二課》既是一個講題,也是一本書。在這本書中,王老師提到:「人生最重要的功課,就是去發現、尋找並實現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生命意義。而青春期,正是對未來產生憧憬、開始編織夢想、動身去追尋的關鍵時刻。
Thumbnail
最近因為假放得比較多,多了一些空白的時間讓我開始思考一些關於人生的不同想法,甚至一面也在思考要轉職重回學術界。雖然距離「最後的演講」至今已經超過15年,但是這基於Randy Pausch(蘭迪·鮑許)最後的演講而撰寫整理而成的《最後的演講(The Last Lecture)》,令我深感啟發。
Thumbnail
最近因為假放得比較多,多了一些空白的時間讓我開始思考一些關於人生的不同想法,甚至一面也在思考要轉職重回學術界。雖然距離「最後的演講」至今已經超過15年,但是這基於Randy Pausch(蘭迪·鮑許)最後的演講而撰寫整理而成的《最後的演講(The Last Lecture)》,令我深感啟發。
Thumbnail
2023.10.25(三)     在讀碩士之前,聽到有人學位論文寫五年、六年,甚至博論寫十年的也有,覺得很不可思議。以前在大學期間,我也有申請寫學士論文,從找指導老師、提出問題意識、找資料、翻報紙、寫草稿直到完稿總共也就花大約八個月的時間,所以我預計自己碩士論文應該也是一年之內就可以全部完成。
Thumbnail
2023.10.25(三)     在讀碩士之前,聽到有人學位論文寫五年、六年,甚至博論寫十年的也有,覺得很不可思議。以前在大學期間,我也有申請寫學士論文,從找指導老師、提出問題意識、找資料、翻報紙、寫草稿直到完稿總共也就花大約八個月的時間,所以我預計自己碩士論文應該也是一年之內就可以全部完成。
Thumbnail
又想起這位影響一個世代的精神導師,2005 (15 年前) 的演講,讀他數十次都不厭倦,每次都還有新的感動;沒有高亢的演講氛圍,也聽不出刻意鋪陳的任何技法,就是那麼的僕實無華,真令人驚奇! 關於「連結」是怎麼說?它絕無法預期,必須在心理有堅定的信念,相信未來總有一天冥冥之中的命運或因緣會把所經
Thumbnail
又想起這位影響一個世代的精神導師,2005 (15 年前) 的演講,讀他數十次都不厭倦,每次都還有新的感動;沒有高亢的演講氛圍,也聽不出刻意鋪陳的任何技法,就是那麼的僕實無華,真令人驚奇! 關於「連結」是怎麼說?它絕無法預期,必須在心理有堅定的信念,相信未來總有一天冥冥之中的命運或因緣會把所經
Thumbnail
日前,參加了一場讀書會,書名為「第一次工作就該懂」,是由LinkedIn創辦人- Hoffman與Ben Casnocha共同撰寫的一本書。 此書將「以終為始」的概念作了重新的定義 「以終為始」源自於「與成功有約」 這本書,如果你查詢一下,你會發現,他是暢銷30年前的經典,試想一下,30年前的時代,
Thumbnail
日前,參加了一場讀書會,書名為「第一次工作就該懂」,是由LinkedIn創辦人- Hoffman與Ben Casnocha共同撰寫的一本書。 此書將「以終為始」的概念作了重新的定義 「以終為始」源自於「與成功有約」 這本書,如果你查詢一下,你會發現,他是暢銷30年前的經典,試想一下,30年前的時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