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音導覽可以怎麼更「好」?Feat.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文化館
方格精選

淺談語音導覽可以怎麼更「好」?Feat.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文化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知道大家參觀博物館的時候,是習慣租借個人語音導覽機?是喜歡參加團體導覽?還是覺得自己看自己的就好?作為一個時常進入博物館,而且工作和製作語音導覽相關的人,我個人其實是比較傾向於參加團體導覽,因為我喜歡和導覽員互動,僅管有時候要遇到能讓自己產生共鳴的導覽員是一種緣分。

不過並非每個館舍都有導覽員,也不是每次參觀都剛好可以聽到團體導覽,所以作為讓觀眾更深入認識展覽並獲得更深刻體驗的工具,語音導覽就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這也是為什麼,當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的工作人員在參觀前交給我一台個人語音導覽機時,我會這麼驚喜的原因了。

raw-image

位於臺北市南港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是一個很年輕的館舍,才剛於今年(2021年)九月正式對外開放的它,第一檔常設展「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已經吸引了不少觀眾前去參觀。為了讓觀眾能更加沉浸於這個以臺灣流行音樂為主題的展覽,工作人員會事先發下一台語音導覽機讓大家一邊觀展一邊聆聽。不過最酷的是,當你戴著耳機在各個展區裡面走動時,語音導覽機會透過紅外線,來感應你現在走到哪一個展區,然後根據你身處的位置,來播放相對應的語音導覽。

raw-image

舉例來說,「年輕人的精神世界」這個展區將臺灣不同時代年輕人的房間投影在牆面和地板上,所以當我走進這裡時,耳機就會根據眼前的畫面,播放不同時代年輕人所聆聽的流行音樂。但當我離開展區後,音樂就會停止。

raw-image

一剛開始我對這種自動感應的語音導覽感到很驚艷,可惜沒過多久,我就注意到這個語音導覽的不足之處。首先,這些語音導覽的內容實在太單薄了。即使主辦單位邀請了不同的歌手藝人參與錄音,包括李宗盛、陶晶瑩、羅大佑、陳綺貞等等在導覽開頭針對該展區說一段話,但是要嘛內容太簡短,觀眾根本還來不及好好了解這位歌手,以及他之於這個展區的關聯;要嘛那段話根本就是該展區的展覽論述,觀眾直接閱讀牆上的文字就好,有必要再用聲音的方式呈現一次嗎?

另外一個讓我覺得可惜的地方,是這些語音導覽幾乎沒有針對觀眾眼睛看到的東西進行引導和描述。換句話說,這個常設展的語音導覽和它視覺滿分的沈浸式展覽完全是兩種分開的體驗,而不是讓導覽補足展覽無法呈現的故事。這會導致觀眾非常忙碌,又要忙著聽導覽內容以及裡面不斷重複播放的流行音樂,又要忙著看琳瑯滿目的歌曲手稿、樂器、黑膠唱片等珍貴的文物,注意力超級分散!


當然,我相信也有不少樂迷觀眾很享受一邊聽著有名的歌手講話和喜歡的流行音樂,然後一邊欣賞各種歌手和樂團的文物,以及體驗超級酷炫的視覺效果。然而,對於那些不熟悉臺灣流行音樂的觀眾,或是期待收穫更多流行音樂知識和歷史面的觀眾,這個展覽可能比較像淺淺地經歷了一場懷舊的音樂慶典。

雖然我個人對於語音導覽有點挑惕,希望主辦單位可以重新讓錄音的歌手藝人們說一個更加完整、有脈絡且搭配展覽視覺的音樂故事。不過整體而言,「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還是一個非常值得參觀和體驗的常設展,能夠看到過去百年來臺灣多元自由的音樂創作被具體的展示出來,真的是很感動的一件事。

avatar-img
Hey! Fang 莫思安迷
20會員
38內容數
莫思安迷=Museum+ing,也就是參觀博物館中的意思。 你好,我是方(FANG)。 因為喜歡博物館同時作為休閒娛樂和自主學習新知的地方,所以我會在這裡分享參觀博物館和文化遺產的體驗心得,以及分析這些文化景點的教育推廣和行銷策略等等。 Let the world be your museu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Hey! Fang 莫思安迷 的其他內容
前陣子我人生第一次去首爾旅行,並拜訪了位於龍山家族公園內的韓國中央博物館(以下簡稱央博)。這個博物館是我在首爾最喜歡的景點之一。其中,我認為央博之所以能夠讓不同背景的參觀者對展覽更有共鳴,使參觀體驗升級,展廳空間的設計實在功不可沒!
抱著對陳澄波的喜愛,我去參觀了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的《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不過,這檔紀念陳澄波冥誕130歲的特展,竟然意外地只展出了8幅陳澄波的畫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你是一個喜歡探險新地方的人嗎?如果有一個一整年只開放48小時的隱藏版建築空間,你會想參與它的限定導覽嗎?今年我參加「打開臺北」的限定導覽,獲得深入新芳春茶行閣樓的機會!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不僅是一個文化館,更展示了臺灣製茶的歷史。
前陣子我人生第一次去首爾旅行,並拜訪了位於龍山家族公園內的韓國中央博物館(以下簡稱央博)。這個博物館是我在首爾最喜歡的景點之一。其中,我認為央博之所以能夠讓不同背景的參觀者對展覽更有共鳴,使參觀體驗升級,展廳空間的設計實在功不可沒!
抱著對陳澄波的喜愛,我去參觀了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的《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不過,這檔紀念陳澄波冥誕130歲的特展,竟然意外地只展出了8幅陳澄波的畫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你是一個喜歡探險新地方的人嗎?如果有一個一整年只開放48小時的隱藏版建築空間,你會想參與它的限定導覽嗎?今年我參加「打開臺北」的限定導覽,獲得深入新芳春茶行閣樓的機會!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不僅是一個文化館,更展示了臺灣製茶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