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7|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人人都該知道的《祕密》

      當《祕密》不再是祕密,善用吸引力法則,那麼人們就能更加善待自己,成為心靈富足,常感恩與給予的人,並由己出發,用更開闊的眼光與心胸去看待人生,創造善的循環。
      《祕密》這本書出版已經有一陣子了,近期在練習斷捨離的過程中,又再度翻閱,喚醒了我第一次在書店拿起這本書閱讀的熱情,也活化了我的內心,在迷惘困頓的時刻,這本書帶來了光明與力量,也在這個時刻對於書中的「吸引力法則」有了些新的體悟。
    運用吸引力法則將美好的事物帶到生命中
      其中的祕密-吸引力法則貫穿全文,首次讀到總覺得有些神祕學的味道,細細品味後發現殊途同歸,其實不論是宗教、古聖先賢都早已提醒過我們類似的概念,只是作者現在用「吸引力法則」來詮釋,道理究其根本或許是我們已經很熟悉的價值觀。
      吸引力法則是什麼呢?根據書中所說,我的理解是人們在當下所關注的焦點(不論是正向、負向)會造成同類相吸的效應。也就是說當我們在當下關注的美好富足的生活,那麼也會召喚更多美好的事物發生;反之,若是關注在焦慮煩悶的事情,也會召來其他的厄運。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可能讓自己的焦點多放在正向的地方,減少負向的部分。
      這讓我想到,心理學常會用到的方式-重新框架,通常前來諮商的人都是在生命的脆弱困頓之時,他們的思想往往都帶有負面的因子,而長期的沉浸於這樣的狀態,將會破壞身心健康與生活,所以使用重新框架,帶著個案去看到他們關注的負面部分之餘,更要讓他們看到其他的可能性,進而有了新的感受,而改善了非理性信念。
      一般人常說的振作、振奮、打起精神,或是失意時去大吃大喝、找人訴苦、唱歌、閱讀...等等,轉換注意焦點的模式,也可以讓自己從負面的地方抽離,也是一種停損方式,當感覺好些,就有動力再繼續生活。書中將這些方式,稱為「秘密移轉物」是幫助我們轉換情緒的方法,會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因應之道,其中尤其強調愛的力量,此處所說的愛,不限於親情、愛情、友情、可以是任何一種愛的形式,而且面對痛苦的境地,付出愛或是獲得愛,都能夠療癒撫平。
      或許看到這裡會有點混亂,當自己已經在苦難中,又要怎麼付出愛?像是陳樹菊女士,在台東數十年如一日的種菜賣菜,生活清苦,但是積攢下來的錢用來付出幫助他人,內心的強大與無私,是讓人欽佩讚嘆,不過也由此可以看出她心裡的富足,所以才能夠「給予」,那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捐贈與助人使她感到滿足,也使她從過去家庭中面臨的種種困苦中走出來,憑著一己之力超脫困境而施予,我想她是最好的例子,也難怪連海外媒體都稱譽她,2010年更受邀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的聚會。
      在吸引力法則中提到「專注什麼,就得到什麼」,因為樹菊阿嬤她看到的是自己「擁有」的,而非注意「沒有」的部分,她關注和她或她的家人一樣辛苦地人們,所以付出,而付出又帶給她快樂,甚至在捐款前她就已經感受到未來可以助人的快樂,或許這就是施比受更有福吧!佛教也說萬法由心造,若今天人們因為自己曾經的苦難而感到悲傷、怨嘆,關注在自己的苦難,自然就會更苦,而這些都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念想所造成的呀!
      「心」會帶著我們走向我們想去的方向,「感覺」是指南針幫助我們辨別方向。所以當我們想要些什麼,就由自己創造,如同胡適所說「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書中整理了三個步驟:
    一、要求:先定向,釐清我「要」什麼?
    二、相信:「裝久了,也會成真」,當作自己已經擁有,表現出擁有的狀態,相信並感受著那種感覺。
    三、接收:持續著前面的狀態,某個時刻回頭看就會發現已經實現的情形。
      或許聽起來有點玄,不過這種觀想和心理學中的「心像練習」有些類似,用在體育領域中很普遍,後來漸漸地也可應用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訂定目標,透過在腦中的想像模擬,然後有信心地將想像的狀況表現出來。而且想像也可以每天不斷地修正,調整到自己滿意的狀態,所以需要有後設認知(註:知道自己怎麼想的自我監控),經常去追蹤自己的想法,調整自己的想法趨於正向,書中也提到可以用願景板的方式,將所想要的東西貼上去,並感受已經擁有的感覺,心懷感恩並常保信心,終有實現的機會!
      想像不難;對擁有的事物充滿感激,則需要有一份小我的謙遜心理,沒有理所當然,如同兒時的課文《謝天》的態度,自然更能知足常樂,從感謝中感受到自己的幸運、幸福,進而感到快樂,我們許多時候的不快樂,是來自於我們專注在「沒有」,而非「擁有」,因此在慾望的驅使中,總是汲汲營營的想要更多,自然無法感受快樂,曾被譽為「快樂國」的不丹,也因為3C的進入,使得原本純樸的生活,因為開拓了眼界而促使人們想要的更多,於是更多了些煩惱。所以練習「感恩」,要從小做起,更是該從「小事」做起。
      步驟中我覺得比較難的是「保持相信」,不只是要相信,還要長期維持這樣的狀態,尤其是我們容易因為生活中的挫折、他人的言語與眼光而懷疑,動搖我們的信念,甚至有時候連我們都難以相信自己,這時候又怎麼可能去實現我們的願望呢?因此「相信」,更是需要堅毅的意志與堅定的信念。
      最後就是接收,雖然看似等待機緣成熟自能水到渠成,不過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先全然接納自己的一切,如同心理學人本的理念,只是對象換成是自己,當我們對自己可以全然的接納與包容,自己才會懂得愛自己,而這種愛的感受,能幫助我們擁有正向的態度去面對生活,進而感受到自己由內而外的心靈豐足,就達到我們想要的境界。
      這本書讓祕密不再是秘密,但即使知道了,要奉行也是不容易,需要修心、調頻、正念、相信、感恩、還有專注投入,當人生出現了些不是預期中的困難,更可以用書本的例子幫助我們重燃希望,願大家都可以走向嚮往之處,感受幸福並分享幸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