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刺青的日子

    踏入刺青行業有10年了 ,還是有許多人對刺青有誤解 !
    只想分享一些刺青的文化 刺青的故事 加上 自己朋友刺青的經驗談,希望能對未來發問的朋友有些幫助。
    近年來很多人將刺青當作藝術、紀念、人生態度、自我風格等等,表達自己想傳達的意念,賦予刺青獨特的意義,然而,在刺青走向普及且被人們接受之前,其實有著不輝煌且鮮為人知的歷史歲月。從歷史上來看,刺青曾在各國的作用大致分成標誌身份(希臘羅馬人將刺青當作奴隸與戰俘的標記,作為懲罰;納粹將集中營裡的俘虜刺上編號,當作罪犯的象徵)、儀式性意義(水手將刺青當作保平安的寄託;軍人身上的刺青是對主國效忠的表現)、紀念重大事件或人生階段(日本的阿伊努人和琉球人,用刺青表示婚姻狀態)。各國對於刺青的文化也都截然不同,今天就要來講講關於我們「台灣」自身的刺青文化轉變。
    一提到刺青,很多人就會聯想到台灣的原住民以紋面、紋身象徵著他們的身分或榮譽。但就引響近代刺青而言,原住民的紋身並沒有外傳的跡象可循,所以要說近代刺青是由原住民紋身轉變而來,顯得有點牽強,只能說台灣早期確實有此相似文化。事實上,日本可以說是台灣近代刺青文化的源頭,受到日本長達50年統治的影響,台灣早期的刺青多半以日式文身為主,龍、虎、鯉魚、五毒、鬼頭等日本傳統圖案,或是浮世繪風格的大幅刺青。
    幫派聚集的監獄為當時台灣刺青流傳發展的重要場所,因當時生活中的緊張對立,許多人藉由刺青來武裝自己,讓自己看起來更加強勢,在黑社會幫派中,刺青是一種勇氣的表現,也能在同儕之中取得認同感,之後很多流氓、犯罪、黑道等等身上都有刺青的存在,也因此使人們對於刺青產生負面形象的觀感,使刺青這個文化在台灣遲遲無法讓大眾普遍接受。
    直到歐美逐漸將刺青視為藝術後,受到美國文化影響的台灣才開始轉變對於刺青的刻板印象,許多歐美名人紛紛樂於分享自身的刺青,台灣媒體也漸漸以更多元的角度看待這個文化,甚至在90年代的台灣掀起熱度,年輕人的刺青風潮達到高峰,圖案也更加多元,不再局限於傳統日式圖案,歐美風格成為新的選擇。
    到現在,刺青文化依舊蓬勃發展,越來越多人選擇投入刺青師這個行業,刺青的專業性與藝術性都不斷提高,人們對於刺青圖案的追求也充滿自我意識及態度,客製化圖案成為現在的主流,透過與刺青師討論,完成一件又一件具有非凡意義的刺青。全球對於刺青的態度都越來越開放,不論是何種形式的刺青,都已成為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該以欣賞的角度看待,消除那些對於刺青的負面刻板印象,而我們更不該以刺青來當作評斷一個人的方式。在未來,我們無法確定大家對於刺青都能抱持接受態度,但能確定的是,刺青文化不會因此停下,只會越來越豐富多元。
    出自 https://www.wowzumi.com/2020/07/31/20200731/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