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惑與三德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煩惱即菩提
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
般若德、解脫德、法身德
來推導啊!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就像我們大家一起考一張數學考卷,
你考98分,我考2分,
我們面對的是同樣的試題,不是嗎?
難道因為你考得比我高分,
就硬要說我們的考卷是不一樣的吧? (咦?)
所以,如果一定要說羅漢考得比菩薩低,
那我只能說,
考題還是一樣的,
只是小師弟考的是數學卷,
不會就是不會,永遠都騙不了人,連自己都騙不了。
而師兄考的是中文卷,
說是就是,不是也是;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同樣的道理,
真的要區分破相顯性、融相入性有什麼高低不同,
不可能因為破不了相,就代表融得了相啊!
因為相就是性,性就是相,
破顯融入的,都是完全相同的佛性啊!
煩惱就是菩提啊。
通篇就是講,
一直鑽名詞,就離證本心越遠。
但即使是離證本心越遠,
基於同樣的道理,
越遠,其實也一樣是越近。
有歌為之頌:
不知道 不明瞭 不想要 為什麼 我的心
明明是想靠近 卻孤單到黎明
不知道 不明瞭 不想要 為什麼 我的心
那愛情的綺麗 總是在孤單裡 
再把我的最好的愛給你

--- 五月天-溫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怎樣都是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心不急,急的就是不斷變動的現象。
導師從來沒有改變對眾生的愛與對待。 導師知道我們所有一切的不柔軟,但是 導師對我們永遠是那樣的慈悲,不曾因為我們說了什麼蠢話、做了什麼蠢事就有所改變。
妙緣善法啟自性 嚴謹清淨礪修行 豈曰無處尋?法界共此心! 讚頌吾導師,窮盡言詞語,任時空過盡,不能表萬一!
佛乘宗法要序 心淨,則眾生業淨,眾生界淨,此是菩薩行處住處。
如果心不急,急的就是不斷變動的現象。
導師從來沒有改變對眾生的愛與對待。 導師知道我們所有一切的不柔軟,但是 導師對我們永遠是那樣的慈悲,不曾因為我們說了什麼蠢話、做了什麼蠢事就有所改變。
妙緣善法啟自性 嚴謹清淨礪修行 豈曰無處尋?法界共此心! 讚頌吾導師,窮盡言詞語,任時空過盡,不能表萬一!
佛乘宗法要序 心淨,則眾生業淨,眾生界淨,此是菩薩行處住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厭欣心-菩提心-他力三心(象山慶24.8.4))     問:若三心凡夫不能發,佛說的豈不是無意義語。佛說法是契理契機的,不會說空話的。只是我們要知三心之體來自名號,稱名就具足三心,也就是凡夫能發起與獲得三心之辦法。三心都做不到佛說來做什麼?往生豈不是沒有希望了?貪瞋癡具足的凡夫都,能做到,才是殊
Thumbnail
※經文: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前言:  從〈離色離相分第二十〉、〈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至〈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佛陀揭示般若妙理,亡分別
Thumbnail
攝影:哈克 「擇法覺支」必須運作於生活的每一項緣起和經驗中。 「念念覺照」並不只是說給他者的口頭禪,而是一名修法者必須訓練自我、融為體氣的慣習。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認同與「心相應」 ——梁寒衣   老子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道德
悉同一類,眼耳口鼻舌身意,何分別之有。 本自一心,喜怒哀樂愛惡欲,何執著之需。 智力一百,上下左右通八方,何無創之能。 才華滿腹,文韜武略貫九州,何乏進之路。 把嗔恚放下,不要成就黑一百思考,就是不要殺人。畫出最美的四色世界,笨巧、能量、德行、嗔恚得到平衡。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菩薩五相」第二個叫做「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一切的佛法或深或淺視各類眾生的需求,用善巧方便宣說佛法。 宣說佛法跟做學問不一樣,有的人說:「佛法要讀佛學院才能弘揚。」讀佛學院很重要,沒有讀佛學院的成就者(解脫成就的)也很多,佛學院成就倒是有限。 因為一直把佛法當做學問的人,容易起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前言: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
Thumbnail
我若不放下自己的妄念執著,世界怎麼可能為我改變,來滿足我的妄念?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厭欣心-菩提心-他力三心(象山慶24.8.4))     問:若三心凡夫不能發,佛說的豈不是無意義語。佛說法是契理契機的,不會說空話的。只是我們要知三心之體來自名號,稱名就具足三心,也就是凡夫能發起與獲得三心之辦法。三心都做不到佛說來做什麼?往生豈不是沒有希望了?貪瞋癡具足的凡夫都,能做到,才是殊
Thumbnail
※經文: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前言:  從〈離色離相分第二十〉、〈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至〈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佛陀揭示般若妙理,亡分別
Thumbnail
攝影:哈克 「擇法覺支」必須運作於生活的每一項緣起和經驗中。 「念念覺照」並不只是說給他者的口頭禪,而是一名修法者必須訓練自我、融為體氣的慣習。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認同與「心相應」 ——梁寒衣   老子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道德
悉同一類,眼耳口鼻舌身意,何分別之有。 本自一心,喜怒哀樂愛惡欲,何執著之需。 智力一百,上下左右通八方,何無創之能。 才華滿腹,文韜武略貫九州,何乏進之路。 把嗔恚放下,不要成就黑一百思考,就是不要殺人。畫出最美的四色世界,笨巧、能量、德行、嗔恚得到平衡。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菩薩五相」第二個叫做「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一切的佛法或深或淺視各類眾生的需求,用善巧方便宣說佛法。 宣說佛法跟做學問不一樣,有的人說:「佛法要讀佛學院才能弘揚。」讀佛學院很重要,沒有讀佛學院的成就者(解脫成就的)也很多,佛學院成就倒是有限。 因為一直把佛法當做學問的人,容易起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前言: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
Thumbnail
我若不放下自己的妄念執著,世界怎麼可能為我改變,來滿足我的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