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2/1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過之價值在於覺而不是紀錄

    有部香港的愛情電影《原諒他77次》(英語:77 Heartbreaks)。根據李敏的同名小說《原諒他77次》改編。說的是一位女主角有一本記錄心碎的筆記本,兩人交往本應該有幸福存摺,紀錄幸福時光,日後翻閱才會有幸福的甜蜜可以提取;若是每次吵架、委曲、退讓也都有紀錄,那怎堪翻閱?新仇舊恨不都湧上心頭?!當時設計這筆記的人說,相愛的人原諒七次太少(的確,一輩子很長!)但像聖經中七十個七次又太多了。所以有了七七的概念。​
    七十個七次的概念出自聖經中馬太福音 18:22:​
    21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 22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
    電影不想著墨太多因為有沒第七十八次的機會,得自己看看。​
    想對話的是,七七個關係中的小叉叉是不同的錯,或者根源可能都是同一個?!當一個人被對方紀錄了七七次的畫面,可能都讓人淚流心碎。七七次後,原諒會不會是一種習慣?或許也會是一種無力的冷漠?能犯七七次或者七十個七次的錯,是不是也是一種不自覺的習氣?真的,七十個七次後改變的是哪一方?!​
    易經每卦有六爻,所以七就變成另一現象,也說七日來復。復可以是回復正道;也有說就重複一遍。有人說逢七就變。所以星期七要休息要安息靜聽天音。​
    【論語里仁】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黨:類別。性格、背景不同,錯也不同。好色容易誹聞、貪財很難不貪汙、好名的易犯剽竊他人。 斯知仁矣:知道行仁的道路在哪。 無心之失曰過;有心之失曰惡。<衛靈公篇>: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所以並不強調無過。整部<易經>:如何才能無咎。「無咎者,善補過也」改過,要先觀過,觀過,斯知仁矣。 ​
    另一段常被誤解其實也是談將道走歪的。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死是讓「過」死。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顯然,人生無法無過。但光紀錄,不找機會與關心的人說,讓人能知過,則自己也應有過的。七次、七七次、或是更多的七,對於要繼續經營關係的人,數數字是無意義的。怎麼讓彼此更有覺知,做一個更好的人,更適合走在關係之大道的人。才是好朋友也是好伴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