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溫風至

倏忽溫風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2023/07/07申時小暑節氣

暑者,《說文》曰:“熱也。”《釋名》曰:“熱如煮物也”暑近濕如蒸,熱近燥如烘。

《池亭納涼》

明 朱高熾(明世宗)

夏日多炎熱,臨池憩午涼。雨滋槐葉翠,風過藕花香。

舞燕來青瑣,流鶯出建章。援琴彈雅操,民物樂時康。

皇帝消暑方,除了體感的炎熱,午間最熱時找個水邊休息,看著被雨打過的綠葉翠,感受風吹過池塘送來的藕花香,再看著天上舞姿曼妙的鶯鶯燕燕穿梭飛翔,

耳聽古琴雅樂,便覺得日子甚康樂。

明世宗五感全開的夏日,相對現在平民對付夏日高溫,我們是粗暴許多,光靠空調降溫,忽略是眼耳鼻觸的感受,現在誰還用古琴雅樂降溫?在荷花池畔也來不及感受風與香,就想來杯雪花冰吧?!是古人優雅,或是對付生活的困境,人本來就有自己的一套智慧。現在就全依賴科技,誰還那麼呆?!

農諺說「小暑大暑無君子」,指天熱男士總是短褲、汗衫就穿著勞動,甚至清涼到處串門,現時代不一樣,要改成「小暑大暑無淑女」,滿街女生露腿露到股溝,袒胸露背為時尚,尤其走紅毯的典禮,都比誰的布料少方可吸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小暑,六月節。《說文》曰:暑,熱也。

古人觀察小暑十五天期間,也有三波物候表現: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此時節大地沒有一絲涼風,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有朋友說像易經的「鼎卦」天地為鼎,熱風一吹,走在戶外,活像牛魔王蒸人肉。

《詩經》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這裡所說的八月是指現在農曆六月,正値小暑節氣,由於炎熱, 蟋蟀離開田野,躲到庭院牆角下以避暑熱。 老鷹也因地面氣溫太高,只好在清涼的高空活動。

「大暑小暑,上蒸下煮。」馬上要進入「三伏天」,所謂「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黃帝內經 靈樞•本神》:「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辟邪不至,長生久視。」

「必順四時而適寒暑」,聰明的人養生,必須順應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來養生,根據氣候變化產生的溫度來確定 自己的飲食、穿戴、運動等內容。因為人是天地造化的產物,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順應天地自然的變化。人活在大宇宙中說人定勝天是大妄語唯有「順四時變化」方是王道。

「和喜怒而安居處」,主要從精神和情志上來闡述。「和喜怒」的重點在 「和」字上,也就是平衡,不是如石頭沒情緒。而是人與人、人與環境中都要「滾動管理」找到動態平衡。「喜怒」代表著情志上的七種變化——喜、怒、哀、樂、悲、恐、驚。整 句話的意思是強調養生需「養心」,只有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外邪不入。安居處,不管貧富環境所居,心安之處即淨土。

「節陰陽而調剛柔」,「節」是調節也是節制。 日夜生活正常,勞逸平衡,不當強迫症的完美者;也別落入擺爛,節是人的自我提醒與管理。也是陰陽平衡的刻度。

炎炎夏日,願大家心平氣和,五感全開自帶空調,安居處夏!


avatar-img
王怡然的沙龍
26會員
17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怡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3/07/23巳時大暑節氣   曾有一個題目:“用一句話形容你那裡的天氣有多熱?” 網友們詼諧並略帶誇張的回復中,透露出暑熱的煎熬 我這條命,是空調給的!   在路上摔倒了,90%的面積燙傷! 我和烤肉之間,只差一把孜然! 我一直都是七分熟的! 整座城市就是一個露天燒烤攤
《駱駝祥子》中對於暑熱的描述 ​ 他拉上了個買賣,把車拉起來,他才曉得天氣的厲害已經到了不允許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過氣來,而且嘴唇發焦,明如心裡不渴、也見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陽把手和脊背都要曬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褲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搧搧,沒用。風是熱的。他已經不知
​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代 ​ 陸游 ​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陸游在冬夜,我猜外面下著雪,一起用功後,跟么兒子聿交代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膚淺的認識。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 ​ ​ 小時候,考完,帶考卷回,最最怕
2023/07/23巳時大暑節氣   曾有一個題目:“用一句話形容你那裡的天氣有多熱?” 網友們詼諧並略帶誇張的回復中,透露出暑熱的煎熬 我這條命,是空調給的!   在路上摔倒了,90%的面積燙傷! 我和烤肉之間,只差一把孜然! 我一直都是七分熟的! 整座城市就是一個露天燒烤攤
《駱駝祥子》中對於暑熱的描述 ​ 他拉上了個買賣,把車拉起來,他才曉得天氣的厲害已經到了不允許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過氣來,而且嘴唇發焦,明如心裡不渴、也見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陽把手和脊背都要曬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褲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搧搧,沒用。風是熱的。他已經不知
​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代 ​ 陸游 ​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陸游在冬夜,我猜外面下著雪,一起用功後,跟么兒子聿交代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膚淺的認識。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 ​ ​ 小時候,考完,帶考卷回,最最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