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對美之感受方能消酷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2023/07/23巳時大暑節氣

 

曾有一個題目:“用一句話形容你那裡的天氣有多熱?”

網友們詼諧並略帶誇張的回復中,透露出暑熱的煎熬

我這條命,是空調給的!

 

在路上摔倒了,90%的面積燙傷!

我和烤肉之間,只差一把孜然!

我一直都是七分熟的!

整座城市就是一個露天燒烤攤兒!

打敗我的,不是天真,是天真熱!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你家入伏吃啥飯?”

有人答:“入伏我家不吃飯,抱住西瓜啃大半。若問為啥不吃飯?

熱成狗了吃啥飯!”

 

“熱成狗了”,竟也是伏天裡的一種感觸和說辭。

這時候,“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倒是一句特別貼心的關愛。

 

 

 

「女人的孩提記憶散佈在四季,男人的童年往事大多在夏天。

快樂童年,根本不會感到蒸籠般夏天的難熬。唯有在艱難人生

裡,才體會苦夏滋味。

快樂把時光縮短,苦難把歲月拉長。

苦夏不是無盡頭的暑熱折磨,而是頂著烈日的堅忍本身。

人生的力量全是對手給的,強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

――摘自馮驥才《言說苦夏》」

 

 

古人觀察大暑的物候爲:一候腐草爲螢(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至大暑時卵化而出,古人誤以爲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二候土潤溽暑(天氣 悶熱,土地潮濕);三候大雨時行(常出現大雷雨),大雨減弱暑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大暑時節,天氣酷熱,人們易出現心煩意亂,急躁焦慮,無精打采,精神不集中等情形,有人稱之為「精神中暑」。!​

 

根據大暑的熱與不熱,有不少預測後期天氣的農諺有:如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田頭歇;大暑涼,水滿塘」、「大暑小暑,淹死老鼠」;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秋後涼」、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長期預示的有「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大暑不熱,冬天不冷」、「大暑不熱要爛冬」、「小暑大暑不熱,小寒大寒不冷」等。​

 

《詠廿四氣詩·大暑六月中》【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

菰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絳紗渾卷上,經史待風吹。

 

譯文

大暑來了,秋天也就不遠了,“林鐘”律音起,夏天就要過去了。

一輪圓月開啟子夜時光,螢火蟲憑空翻飛照亮夜空。

準備菰米邀請飽學詩書的客人,菰蒲鋪滿碧綠透涼的水面。

不要卷上紅色紗帳昏昏欲睡,古代典籍等著清風來翻閱。

 

1.林鐘:為六呂之一。 黃鐘之所生,季夏氣至,則林鐘之律應。

2.九夏:季,夏天。 晉陶潛 《榮木》詩序:「日月推遷,已復九夏。 ”

3.桂輪:指月。

4.子夜:夜間11點到1點。 也只深夜。

5.螢火:為微弱的燈光或亮光。

6.菰: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淺水裡,嫩莖稱“茭白”、“蔣”,可做蔬菜。 果實稱“菰米”,“雕胡米”,可煮食。

7.儒客:別稱儒士,指尊重與信仰儒家學說的人。

8.菰蒲:菰和蒲。

9.墨池:筆硯的池子。 著名書法家漢張芝、晉王羲之等,均有“墨池”傳說著稱後世。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大暑,六月中。 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

在如此炎熱的夏季,一般詩人都會想著如何避暑。 元稹也是這樣,在漫漫長夜,詩人熱得睡不著覺,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屋外納涼。

明月何其皎潔,將子夜照亮。 子夜,指夜晚十一點至淩晨一點。子時該睡,元稹卻沒有休息,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子夜依然很熱,熱得詩人睡不著。 所以,詩人乾脆走出屋外去納涼。

詩人夜晚如何度過大暑節氣。 他看到了星河皎潔,月光澄明。 最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其他季節看不到的螢火蟲。 螢火蟲,只有在大暑最熱的季節才會出現。

古人無法解釋它們是如何出生生長的,就說它們是從腐爛的草和爛竹根而化生的。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為螢; 二候土潤溽暑; 三候大雨時行。

其實,「腐草為螢」說的是螢火蟲產卵的事。 螢火蟲多在夏季水邊的草根上產卵,幼蟲入土化蛹,次年春天變成蟲。 古人誤以為螢火蟲是由腐草本身變化而成。

 

在這個炎熱的時節,人都躲到陰涼處蔽日,而螢火蟲卻在此時孵化出殼。 雖然它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一個夏季,但它選擇在最熱的時節來到這個世界,那迎難而上的精神真是讓人欽佩。 “螢火照空時”的螢光點點,在酷暑中給人帶去無限的浪漫和清涼。

 

詩人白天如何度過大暑節氣。 詩人準備好了菰米準備邀請有學問的朋友來做客。

菰果即菰米,在夏天有消暑的作用,現在人們很少再能見到菰米了,但是在古代它可是六種稻穀中的一種。 《本草綱目》中記載,菰米的主要作用是能夠解熱消暑,但因為本身的營養價值比較高,而且產量也很低,所以它的價格是非常昂貴的,最終被人們用茭白取代了。

 

菰和蒲在墨池裡,快速生長,似乎要佔據這小小的世界。 這是說大暑節氣植物生長很快,三五天不注意,它們已經長茂盛了。

 

朋友還沒有來,詩人就捲起紅色的紗帳,躺在床上休息。 不過還是熱得睡不著,詩人想看看書讓自己安靜,可是還是不行。 所以,詩人才藉助這些經史典籍來說,這些書都和他一樣等待涼風來吹。

 

民間有飲伏茶(三伏天喝的茶,以淡竹葉,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有清暑除煩止渴效果),曬伏薑(三伏天時把生薑切片或榨汁後與紅糖攪拌,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於太陽下晾曬,對胃寒,傷風咳嗽有奇效,還有暖身保健的功效)等習俗。​

 

大暑時節,人體腠理疏鬆,臟腑內裡空虛,此時若貪涼,或久臥空調房間,或過度飲用生冷、瓜果、甜膩之品等,易造成腹痛、嘔吐、腹瀉等癥狀。​

在運動過後要適當飲用溫開水,補充體液。​大汗傷陰,也傷心。

四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似乎都捨不得下臺(似乎是執政者的通病),總要來個臨別秋波,讓人記得這個節氣的的最後威猛。所以大暑過後雖是立秋節氣,氣溫卻是要過處暑才會開始涼爽降溫,今年萬物其漲,熱度又破表,若無法心靜自然涼,至少告訴自己都會過去…。阿 Q??,至少轉移注意一下!​

raw-image


從小暑至大暑,這兩個節氣對應的十二消息卦為遁卦。​

遁卦,卦象底部已有兩個陰爻,表示陰漸長,陽漸退。此時農作物慢慢成熟。天氣因陰濕之氣加重而更加悶熱潮濕,人和動物躲藏起來,以避暑氣。​

陰漸長,陽消退,也代表小人逐漸得勢,君子順時而退。因此,這個卦也告訴我們要學會適時調整,以求轉機。​

在人人爭先,不進則退的現代社會,退對於某些人來說就意味著落後,甚至被認為是懦弱的表現。然而,古人卻告訴我們,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而且在《易經》當中,這個專門講退避的遁卦,甚至還鼓勵人們適時退避。​

遁絕對不是消極避禍,反而是積極應對。​

《易經·序卦傳》講: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

提醒我們,天地是恒久的,但是所有人和物都是短暫的。​

人世間的事物有起必有落,有升就有降,有始就有終,有得必有失。這是自然的迴圈過程,不是人力所能夠改變的。事物是隨形而生滅的,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就是遁卦。​

權位、溫度、好惡到了極限就要遁退,台語不也是說:「囂張無落魄久!」惡人自有惡人磨,暑氣自有秋氣銷!

一點幽默地自嘲;五官全開,靜下來接收美;再加上等待秋涼的耐心,自是避暑良方!

avatar-img
26會員
17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怡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駱駝祥子》中對於暑熱的描述 ​ 他拉上了個買賣,把車拉起來,他才曉得天氣的厲害已經到了不允許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過氣來,而且嘴唇發焦,明如心裡不渴、也見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陽把手和脊背都要曬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褲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搧搧,沒用。風是熱的。他已經不知
2023/07/07申時小暑節氣 暑者,《說文》曰:“熱也。”《釋名》曰:“熱如煮物也”暑近濕如蒸,熱近燥如烘。 ​ 《池亭納涼》 明 朱高熾(明世宗) 夏日多炎熱,臨池憩午涼。雨滋槐葉翠,風過藕花香。 舞燕來青瑣,流鶯出建章。援琴彈雅操,民物樂時康。 ​ 皇帝消暑方,除了體感的炎熱,午間最熱時找個
​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代 ​ 陸游 ​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陸游在冬夜,我猜外面下著雪,一起用功後,跟么兒子聿交代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膚淺的認識。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 ​ ​ 小時候,考完,帶考卷回,最最怕
2023/06/21亥時夏至節氣 ​ 古人認為,所謂夏至,"至有三義,一以明陽氣之至極,二以助陰氣之始至,三以見日行之北至,故謂之至"。也就是陽氣將衰,陰氣始萌,陽光的直射抵達最北,感覺是陽光最親民的一個節氣。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日子,標誌著盛夏季節的開始。 一句情話便與夏至相關: 「這一天
聞 ​ 選自《雜阿含》 有一天,佛住在王舍城,有一馴馬師村主向世尊問訊後,在一旁坐。 佛問馴馬師:「調伏馬有幾種方法?」 馴馬師回答:「有三種,一種是用柔軟的方式,第二種是用強硬的方式,第三種是軟硬兼施的方法。」 佛再問:「假如這三種方法都沒辦法調伏這匹馬,又該如何呢?」 馴馬師回答:「那就只能將馬
2023/06/06卯時芒種節氣 ​ 所謂芒種,是指有芒的作物(麥)應收,有芒的作物(稻)當種。是一個關於農候的節氣。有些地方,小滿時節麥已大滿。有些地方,是小暑時節麥方大熟。時間跨度很大,並非能夠被圈定在一個節氣中。元代傑出理學家吳澄所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五月節。 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駱駝祥子》中對於暑熱的描述 ​ 他拉上了個買賣,把車拉起來,他才曉得天氣的厲害已經到了不允許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過氣來,而且嘴唇發焦,明如心裡不渴、也見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陽把手和脊背都要曬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褲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搧搧,沒用。風是熱的。他已經不知
2023/07/07申時小暑節氣 暑者,《說文》曰:“熱也。”《釋名》曰:“熱如煮物也”暑近濕如蒸,熱近燥如烘。 ​ 《池亭納涼》 明 朱高熾(明世宗) 夏日多炎熱,臨池憩午涼。雨滋槐葉翠,風過藕花香。 舞燕來青瑣,流鶯出建章。援琴彈雅操,民物樂時康。 ​ 皇帝消暑方,除了體感的炎熱,午間最熱時找個
​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代 ​ 陸游 ​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陸游在冬夜,我猜外面下著雪,一起用功後,跟么兒子聿交代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膚淺的認識。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 ​ ​ 小時候,考完,帶考卷回,最最怕
2023/06/21亥時夏至節氣 ​ 古人認為,所謂夏至,"至有三義,一以明陽氣之至極,二以助陰氣之始至,三以見日行之北至,故謂之至"。也就是陽氣將衰,陰氣始萌,陽光的直射抵達最北,感覺是陽光最親民的一個節氣。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日子,標誌著盛夏季節的開始。 一句情話便與夏至相關: 「這一天
聞 ​ 選自《雜阿含》 有一天,佛住在王舍城,有一馴馬師村主向世尊問訊後,在一旁坐。 佛問馴馬師:「調伏馬有幾種方法?」 馴馬師回答:「有三種,一種是用柔軟的方式,第二種是用強硬的方式,第三種是軟硬兼施的方法。」 佛再問:「假如這三種方法都沒辦法調伏這匹馬,又該如何呢?」 馴馬師回答:「那就只能將馬
2023/06/06卯時芒種節氣 ​ 所謂芒種,是指有芒的作物(麥)應收,有芒的作物(稻)當種。是一個關於農候的節氣。有些地方,小滿時節麥已大滿。有些地方,是小暑時節麥方大熟。時間跨度很大,並非能夠被圈定在一個節氣中。元代傑出理學家吳澄所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五月節。 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暑是一年中陽氣最盛、氣溫最高的時節。一些預防中暑的方法包括保持養生飲食、注意保持環境涼爽、保持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等。此外,還可以透過放鬆心情的方式來減輕煩躁情緒。
Thumbnail
一年中最炎熱的一天了!2024年「大暑」日期是7月22日(星期一),「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俗話說:「大暑熱不透,大水風颱到。」,意指古人說「大暑」若不夠熱,就會有颱風大雨,因此大暑越熱越好。同時表示「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也是農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
Thumbnail
炙熱的陽光無情的照耀,迎面吹來的風是燥熱的,讓人彷彿吸不到氧氣。熱辣辣的夏天來了,都會叢林每棟大樓都散發著熱氣,出了門,下了車,就好像進入桑拿房,走兩步就讓人汗流浹背。我需要消暑,好需要消暑。   山林 天然的芬多精是最佳的消暑祕方,一顆顆的大樹伸長了手為我遮蔽陽光,蟬兒鳥兒的鳴叫讓人感受他們
Thumbnail
小暑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介於夏至與大暑之間的節氣,有大暑小暑之分,代表氣候炎熱應有程序之分,表示高溫開始發揮威力,即將進入最熱的時刻。 小暑逐步炎熱,大量流汗會造成心臟的負擔,這時補充大量水份是非常重要。 而此時陽氣浮於表就容易產生心浮氣躁、動怒、不安甚至焦躁易傷心與肝氣。 夏天需養好心
Thumbnail
每年的夏天,一年比一年熱,氣溫節節升高,高溫的日子也把夏季拉長,一出們就好像快融化了! 還好,這個時候到山上避暑,最好不過了,白天只要不到室外,連風扇都免了,晚上更是涼爽,還好有這麽好的老家,只是有時候的豪雨,會猶豫上不上山,偶而看到落石,心中真的怕怕,跟長期住那裡的居民,自然害怕程度多一些,但一
Thumbnail
頭頂上的太陽熾炎炎,汗珠在皮膚上滴滴流,盛夏裡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是最熱的時段,多數人都會選擇避開此時段,避免成為戶外火行者,其中幼兒和老年人在高溫下的風險更高,也反映在近期的熱傷害急診頻傳。我們不禁要問,對於氣候變遷每年高溫爆表的夏天,我們的生理系統如何應對極端溫度的傷害呢?
Thumbnail
熱浪如約而至 六月底的台北,夏天的熱浪如約而至。每天早晨,當第一縷陽光透過窗簾照進房間,我便知道,又是一個揮汗如雨的日子。打開窗戶,一股濃烈的熱氣便鋪天蓋地地襲來,彷彿整個城市都被籠罩在一個巨大而灼熱的蒸籠中。 太陽炙烤著大地 走在街上,太陽炙烤著大地,水泥地面彷彿變成了烤爐,每一步都能感
Thumbnail
最近天氣真的太熱,尤其這兩天說是〔超級夏天〕,各地溫度瘋狂飆高。 看看今天的高溫資訊,屏東直接熟透,真是要命! 這種天氣,只要一離開陰涼處,就有一種要熱到往生的感覺,悶熱的天氣讓人狂流汗到覺得自己時時刻刻都呈現一種臭酸狀態,而進到冷氣房的瞬間就像到天堂一樣開心。 但汗還沒乾就脫外套吹電風扇或吹
過了端午和夏至,氣候越來越炎熱,看著氣象預報,本週白天高溫約34度,晚上還有28度,就覺得好厭世,有脆友形容整個高雄市好像焚化爐,真的觸,不能同意再多。 體感溫度更是飆破40度,出門曬一下太陽根本就是在烤肉,感覺體內油脂肪都在雀躍地劈啪作響,這樣的氣溫,是我二十多年前年輕時,無法想像的程度。
「袂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這是台語諺語台灣許多人聽過;亦即端午節(肉粽節)到來正式進入我個人非常討厭夏天。 平常做粗工在工地最怕大太陽底下工作,常常出現中暑現象;且夏天食慾不振加皮膚背部搔癢嚴重治療用洗的、吃的、擦藥等均無效,在冷氣房或冬天不藥而癒越冷越不癢在夏天很困擾!由其盛夏燠暑最難熬整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暑是一年中陽氣最盛、氣溫最高的時節。一些預防中暑的方法包括保持養生飲食、注意保持環境涼爽、保持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等。此外,還可以透過放鬆心情的方式來減輕煩躁情緒。
Thumbnail
一年中最炎熱的一天了!2024年「大暑」日期是7月22日(星期一),「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俗話說:「大暑熱不透,大水風颱到。」,意指古人說「大暑」若不夠熱,就會有颱風大雨,因此大暑越熱越好。同時表示「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也是農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
Thumbnail
炙熱的陽光無情的照耀,迎面吹來的風是燥熱的,讓人彷彿吸不到氧氣。熱辣辣的夏天來了,都會叢林每棟大樓都散發著熱氣,出了門,下了車,就好像進入桑拿房,走兩步就讓人汗流浹背。我需要消暑,好需要消暑。   山林 天然的芬多精是最佳的消暑祕方,一顆顆的大樹伸長了手為我遮蔽陽光,蟬兒鳥兒的鳴叫讓人感受他們
Thumbnail
小暑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介於夏至與大暑之間的節氣,有大暑小暑之分,代表氣候炎熱應有程序之分,表示高溫開始發揮威力,即將進入最熱的時刻。 小暑逐步炎熱,大量流汗會造成心臟的負擔,這時補充大量水份是非常重要。 而此時陽氣浮於表就容易產生心浮氣躁、動怒、不安甚至焦躁易傷心與肝氣。 夏天需養好心
Thumbnail
每年的夏天,一年比一年熱,氣溫節節升高,高溫的日子也把夏季拉長,一出們就好像快融化了! 還好,這個時候到山上避暑,最好不過了,白天只要不到室外,連風扇都免了,晚上更是涼爽,還好有這麽好的老家,只是有時候的豪雨,會猶豫上不上山,偶而看到落石,心中真的怕怕,跟長期住那裡的居民,自然害怕程度多一些,但一
Thumbnail
頭頂上的太陽熾炎炎,汗珠在皮膚上滴滴流,盛夏裡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是最熱的時段,多數人都會選擇避開此時段,避免成為戶外火行者,其中幼兒和老年人在高溫下的風險更高,也反映在近期的熱傷害急診頻傳。我們不禁要問,對於氣候變遷每年高溫爆表的夏天,我們的生理系統如何應對極端溫度的傷害呢?
Thumbnail
熱浪如約而至 六月底的台北,夏天的熱浪如約而至。每天早晨,當第一縷陽光透過窗簾照進房間,我便知道,又是一個揮汗如雨的日子。打開窗戶,一股濃烈的熱氣便鋪天蓋地地襲來,彷彿整個城市都被籠罩在一個巨大而灼熱的蒸籠中。 太陽炙烤著大地 走在街上,太陽炙烤著大地,水泥地面彷彿變成了烤爐,每一步都能感
Thumbnail
最近天氣真的太熱,尤其這兩天說是〔超級夏天〕,各地溫度瘋狂飆高。 看看今天的高溫資訊,屏東直接熟透,真是要命! 這種天氣,只要一離開陰涼處,就有一種要熱到往生的感覺,悶熱的天氣讓人狂流汗到覺得自己時時刻刻都呈現一種臭酸狀態,而進到冷氣房的瞬間就像到天堂一樣開心。 但汗還沒乾就脫外套吹電風扇或吹
過了端午和夏至,氣候越來越炎熱,看著氣象預報,本週白天高溫約34度,晚上還有28度,就覺得好厭世,有脆友形容整個高雄市好像焚化爐,真的觸,不能同意再多。 體感溫度更是飆破40度,出門曬一下太陽根本就是在烤肉,感覺體內油脂肪都在雀躍地劈啪作響,這樣的氣溫,是我二十多年前年輕時,無法想像的程度。
「袂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這是台語諺語台灣許多人聽過;亦即端午節(肉粽節)到來正式進入我個人非常討厭夏天。 平常做粗工在工地最怕大太陽底下工作,常常出現中暑現象;且夏天食慾不振加皮膚背部搔癢嚴重治療用洗的、吃的、擦藥等均無效,在冷氣房或冬天不藥而癒越冷越不癢在夏天很困擾!由其盛夏燠暑最難熬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