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味》觀後-因為懂得,所以寬「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清風目屎珠淚滴,花開花謝攏有味。」
-電影《孤味》

手術完後的傷口要花很長的時間療傷,更何況是心理上的?歲月在心頭上肆意的刮出一道又一道的痕跡,當傷口好不容易有一絲轉好的跡象時,卻總在癒合沒多久後又再度撕開。

阿嬤便是如此,她是有怨氣的。所有一切看似痊癒早已多年不願提起的傷痕,在70歲大壽當日,先生死訊傳來、棺材運回家的那天,看似有癒合跡象的傷口又再度血淋淋的撕開,也進而撕開了家庭成員各自的傷,傷得大家體無完膚。
即便如此,傷口總有痊癒的一天,那些關於生活的怨懟、歲月的踟躕,總會在慢慢的「懂」中了解、慢慢的「懂」中原諒,就像片中秀英、女兒們那樣,總有一天,我們都要學會與自己和解,學會與自己握手言和。
片中印象深刻的兩個畫面,一個是阿嬤終於簽字,簽下早已泛黃的離婚協議書,還有最後一幕坐在計程車上對唱那兒,這兩個畫面讓我回味了好久,似乎可以將其相接在一塊。
人生即是如此。緣盡了,和解了,放下了,便能海闊天空。
看到那兩幕便突然想起多年前高中時,國文老師在上天才夢。 開頭要介紹張愛玲這位作者時,在黑板上用白色粉筆大筆寫下她的這段句子:
「因為愛過,所以慈悲;
因為懂得,所以寬容。」
電影在後頭可知先生即使是到臨終前,仍然沒有說出印章的秘密。秀英所有對先生從年輕時積的怨氣,似乎也在那段透過蔡小姐的娓娓道來中悄悄消弭。看到那兒就想到張愛玲的這段句子,但在這裡私心想偷偷調皮的玩一下文字遊戲,把寬容改成寬恕,感覺會更貼近電影的情節。
因為懂了,因為暸了,所以原諒,所以寬恕。

不管花開花謝都有各自的味道,生活真的像盤菜,不同的人傾訴著不同的經驗,有的是大火快炒、有的是長時悶燒,還有些加佐料燉煮,嘗起來自然會百般滋味。一部電影,似乎可以道盡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一個個關於你我的故事。
封面照片擷取自奇摩電影劇照https://movies.yahoo.com.tw/movieinfo_photos.html/id=10477
avatar-img
1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嘉玲的媽媽過世了,方思語在治療的過程中,同時也在為自己的遺憾找到了彌補的方法。四年後,方思語與林玉芳相遇,展開一段觸動人心的故事。
Thumbnail
當人生中遭遇傷心時,怎樣處理愛?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傷感與悲劇時的感悟。無論是感性的情緒還是理性的考量,如何選擇和接納愛的包容。這是一個關於成長和改變的故事。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回首高中時期,因憂鬱症困擾,經常缺席課堂,學業成績不佳。然而,背後是她努力面對種種困難,偽裝著笑容勉強度日。若看見她的努力和不懈奮鬥,或許會對她有更多的理解和原諒。這篇文章向高中時期的曉致敬,表達了對她的理解和支持。
Thumbnail
愛與失去,先有愛才能失去; 但我們往往在失去了以後,才意識到愛。 孤味: 理解陪伴,也才學會品嘗孤獨的滋味!
Thumbnail
分享兩個故事,聊聊面對傷害和委屈時的復仇情緒,以及如何抉擇復仇或放下的兩種選擇,真正從心靈脫離痛苦。
Thumbnail
      《半生緣》是張愛玲第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世均、曼楨、叔惠、翠芝、曼璐、豫瑾、祝鴻才等人半生的愛恨情仇,迷茫情緣,緣淺無分,而最終只能回不去了...... (圖片來源 : 博客來)
Thumbnail
看這部電影前,有個影評人,講大要般地說了一下這故事內容,衝著金馬獎曾經聽過這名字,“ ” 花路阿珠媽 “ 。 一個因喪夫後而跟兒子相依為命的母親,兒子除了生活工作,還有著與眾不同的另一番感情。母親愛看韓劇,兒子為一圓孝心吧,安排了一趟韓國之旅,然,若是故事就這樣,也就不會入圍了,故事的第一個轉
張愛玲曾說過:「笑,全世界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成年人的委屈,都是不能分享給別人的。」
Thumbnail
有一位老太太不識字,但是用一句話道盡人生真相。老太太用閩南語這樣說,「看到別人在享受,自己也想學別人一樣享受,享受不來,就在那邊怨天怨地,怨妒別人,都沒有想過別人過去一點一滴辛苦積福的時候,我們在一旁花天酒地,糟蹋福報,這樣子的人有什麼資格來講享福。」 這位老太太講得是自己,她到晚年才真正參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嘉玲的媽媽過世了,方思語在治療的過程中,同時也在為自己的遺憾找到了彌補的方法。四年後,方思語與林玉芳相遇,展開一段觸動人心的故事。
Thumbnail
當人生中遭遇傷心時,怎樣處理愛?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傷感與悲劇時的感悟。無論是感性的情緒還是理性的考量,如何選擇和接納愛的包容。這是一個關於成長和改變的故事。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回首高中時期,因憂鬱症困擾,經常缺席課堂,學業成績不佳。然而,背後是她努力面對種種困難,偽裝著笑容勉強度日。若看見她的努力和不懈奮鬥,或許會對她有更多的理解和原諒。這篇文章向高中時期的曉致敬,表達了對她的理解和支持。
Thumbnail
愛與失去,先有愛才能失去; 但我們往往在失去了以後,才意識到愛。 孤味: 理解陪伴,也才學會品嘗孤獨的滋味!
Thumbnail
分享兩個故事,聊聊面對傷害和委屈時的復仇情緒,以及如何抉擇復仇或放下的兩種選擇,真正從心靈脫離痛苦。
Thumbnail
      《半生緣》是張愛玲第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世均、曼楨、叔惠、翠芝、曼璐、豫瑾、祝鴻才等人半生的愛恨情仇,迷茫情緣,緣淺無分,而最終只能回不去了...... (圖片來源 : 博客來)
Thumbnail
看這部電影前,有個影評人,講大要般地說了一下這故事內容,衝著金馬獎曾經聽過這名字,“ ” 花路阿珠媽 “ 。 一個因喪夫後而跟兒子相依為命的母親,兒子除了生活工作,還有著與眾不同的另一番感情。母親愛看韓劇,兒子為一圓孝心吧,安排了一趟韓國之旅,然,若是故事就這樣,也就不會入圍了,故事的第一個轉
張愛玲曾說過:「笑,全世界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成年人的委屈,都是不能分享給別人的。」
Thumbnail
有一位老太太不識字,但是用一句話道盡人生真相。老太太用閩南語這樣說,「看到別人在享受,自己也想學別人一樣享受,享受不來,就在那邊怨天怨地,怨妒別人,都沒有想過別人過去一點一滴辛苦積福的時候,我們在一旁花天酒地,糟蹋福報,這樣子的人有什麼資格來講享福。」 這位老太太講得是自己,她到晚年才真正參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