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前一陣子看到一則網路新聞,內容是說,有一位年約四十歲的中年人,他自台大畢業,工作了幾年後,就在高級住宅區買了一間獨棟別墅。他已經結婚,並生一個小孩,年收入都超過五百萬以上,而他老婆的收入也同他一般高。
他的小孩,因為遺傳自他與老婆的好基因,所以考試成績都是全校第一名。他是主管,下屬也都能各自獨當一面,所以他只要有空時,稍微去看看,或是透過網路視訊,來掌控一切就可以了。因為他在各方面的人生目標與物質條件,都已經達到了自己所設定的目標,所以他覺得,後面的人生不曉得還有什麼可追求的。
我看到這則新聞後,心裡百感交集。人生來到這世間走一回,好像大部分的人都是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而活,辛苦奔波,度過一生。有結婚的人,為了家庭,終生勞碌;為了子女,白了頭髮。沒結婚的人,有的選擇走修行路,有的則孤苦無依,過完一生。不管有無結婚,大家都在財、色、名、食、睡,這個有為法的死胡同裡面打轉,以為這些是我們來世間的目的。
在追求這些有為法的過程中,又不斷的生起貪、瞋、癡、慢、疑等各種業力。因此心而生六識、出六門,進而造出種種十八界。就像我們在看萬花筒一樣,從外面看,就是幾片彩色的小紙片所組成;但是往裡頭看,卻可以變化出種種不同的彩色世界。這不就是經典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嗎?本來無一物,只因心起了變化,而造就出了種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我們困在自己所造就出的花花世界裏,還誤認這花花世界就是我們的歸處。認假為真,不斷去追求那些虛妄,不知那些都是水中月、夢中影,一切了不可得。因我們還身處在這花花世界的紅塵中,所以我們必須要學著身在紅塵而心不染塵。就像六祖大師所說:「以無念為宗,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心要如如不動,不起分別想。
我自覺以前是個主觀意識很強的人,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君子與小人分得清清楚楚,沒有模糊地帶。但隨著年紀增長,經歷過一些挫折洗禮,還有接觸佛法後的慢慢體會,才深深體悟到,這「分別心」,都是自己去對立出來的。我們往往都只憑自己的印象、看法,去論斷一件事或一個人,這其實都是斷見與偏見,反而會讓自己的心更加狹隘與繫縛。
《六祖壇經》云:「佛法是不二之法。」不入兩邊,取中間道,才是真道與王道。六祖大師又云:「為有過量人,通達無取捨。」佛法是教我們要把心量打開,走入大眾、感化大眾。心量廣大,遍如虛空,唯有心如虛空,才能含世間萬物。「萬法在自性中,自性能含萬法是大。」大家都想要往生極樂淨土,但是淨土在何方呢?「悟人在處一般」、「心淨即佛土淨」。讓我們時時刻刻,不忘開發自己心中的這片淨土。
(分享完畢)
「思」這個字很有意思,拆開來看,便是在心上種田。至於田裡要種什麼?選擇可多了!有人種下了時間,期望收穫越來越多的金錢與財富;有人種下了人脈,期望收穫越來越高的名聲與地位;有人種下了善意,期望收穫越來越廣的貴人幫扶……,然而不管在心上種了什麼,我們的所思所想,似乎都是有目的而為,我們的心中所願,都是期盼能收穫到什麼!
《六祖壇經》說:「不思善,不思惡。」對佛菩薩而言,因為「不思」,根本沒有任何的分別心與執著心。因為「不思」,所以沒有了個人的喜怒;因為「不思」,所以沒有了個人的好惡;也因為「不思」,更沒有了內心的波瀾起伏。因為「不思」,所以哪會有善與惡、淨與穢之分呢?世間所有的痛苦與煩惱,都是我們在跟自己作對,我們在搞人我對立。我們藉著與人的「比較」,不斷刺激,讓自己發揮最大的動力,爾後,再從最後的比較結果中,分別出成功與失敗、痛苦與快樂。
在人生的山川水岳之旅中,世人一直都不缺乏逆境來作陪。逆境本就是人生常態,順境與逆境一直在交替更迭中,但問題在於,世人都在抗拒逆境,企求「逆境」永遠不要來;世人都在順境中求不變、求永恆,祈求「順境」永遠不要走。世人都在對立魔、對立惡,對立自己認為不好的、可怕的、壞的、討厭的……,卻從來不去正面看自己的心,不去反觀這些使人心生排斥、抗拒、害怕的一切境,統統不離自己的預設立場、逃避與信心不足。
古代禪宗大德有首詩:「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復無憂。」當我們的意識心隨著外境起了種種作用,要能心不被境所轉,要能守護住清淨不動的本心。做任何事隨著因緣而做,如此便能隨緣妙用,自然不會因為外境變化而起憂悲苦惱。成佛要有魔來考,成佛要有魔來煉,真正的修行者,要在不斷的反省、返觀自照中修行,用感恩的心來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眾生無量劫以來,一直在六道中流浪,經過無量生死,卻沒有做過有意義的事。阿伯說:「聽別人說都是聽聽,聽懂並不是悟道。切身實踐後,等到自己親身體悟,才是悟道。」誦經猶如與佛陀的智慧交流,珍惜每次誦經時與佛陀的智慧相遇,探索生命的底蘊,體悟至高無上的佛法心要!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英雄是創造時勢,狗熊被潮勢所淹沒。犯小人表面上是陷害你,但實際上是來成就你的。障礙越大,成就越大;障礙越小,成就越小,看你是要當英雄還是狗熊,要成為大熊還是小熊。」 分享二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分享二 去年初表弟在上班途中出車禍,腦部傷重不省人事,昏迷指數三,在加護病房救治一周,腦傷卻毫無進展。為了救表弟,我向舅媽分享牟尼精舍與「因果債,功德還」,舅媽很有智慧,立即決定向佛菩薩請示表弟的狀況。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自心歸依覺」就是覺悟,不執著「我執」能夠「平等布施」,就能「慧足」、「福足」名「兩足尊」。眾生因認為還有個「我」,所以汲汲營營於欲望的追求與滿足。 最近對於「我相」與「人相」有很深的感觸。 一、我相 二、人相 以下引用網路文章: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以下文章為一位師兄分享: 感恩佛菩薩,感恩牟尼精舍,兒子去年十月參加高普考,本月放榜,雙雙上榜,而且排名前段。但因為讀研究所中,且未服完兵役,此刻還不能報到,只能申請保留。他說:「這不是最大志願,他另有一場硬仗要挑戰。」 看完師兄的分享後,有多位師姐回饋: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出勤一件救護案件時,又遇到了一路好走的案例。當時家屬報案說:「患者已經無生命徵象。」到達現場後,我跟學弟先詢問患者的年紀,因為如果年事已高,很多家屬會選擇不急救,希望亡者不再受更多折磨,經詢問後得知,患者已82歲,此時我心裡有個底,家屬應會選擇不急救。 (分享完畢)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過去世做買賣的生意,如果偷斤減兩,謀取不當的利益,會導致今世財運不順的果報,故要誠心懺悔並誦經化解此因果,情況才能改善。」 財運不順為何因,前世黑心做生意; 苦到臨頭悔已遲,解此因果方得救。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英雄是創造時勢,狗熊被潮勢所淹沒。犯小人表面上是陷害你,但實際上是來成就你的。障礙越大,成就越大;障礙越小,成就越小,看你是要當英雄還是狗熊,要成為大熊還是小熊。」 分享二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分享二 去年初表弟在上班途中出車禍,腦部傷重不省人事,昏迷指數三,在加護病房救治一周,腦傷卻毫無進展。為了救表弟,我向舅媽分享牟尼精舍與「因果債,功德還」,舅媽很有智慧,立即決定向佛菩薩請示表弟的狀況。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自心歸依覺」就是覺悟,不執著「我執」能夠「平等布施」,就能「慧足」、「福足」名「兩足尊」。眾生因認為還有個「我」,所以汲汲營營於欲望的追求與滿足。 最近對於「我相」與「人相」有很深的感觸。 一、我相 二、人相 以下引用網路文章: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以下文章為一位師兄分享: 感恩佛菩薩,感恩牟尼精舍,兒子去年十月參加高普考,本月放榜,雙雙上榜,而且排名前段。但因為讀研究所中,且未服完兵役,此刻還不能報到,只能申請保留。他說:「這不是最大志願,他另有一場硬仗要挑戰。」 看完師兄的分享後,有多位師姐回饋: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出勤一件救護案件時,又遇到了一路好走的案例。當時家屬報案說:「患者已經無生命徵象。」到達現場後,我跟學弟先詢問患者的年紀,因為如果年事已高,很多家屬會選擇不急救,希望亡者不再受更多折磨,經詢問後得知,患者已82歲,此時我心裡有個底,家屬應會選擇不急救。 (分享完畢)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過去世做買賣的生意,如果偷斤減兩,謀取不當的利益,會導致今世財運不順的果報,故要誠心懺悔並誦經化解此因果,情況才能改善。」 財運不順為何因,前世黑心做生意; 苦到臨頭悔已遲,解此因果方得救。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人的想法,千絲萬縷如天馬行空,狂放且不受任何控制,幸好想跟事實之間,要經過一個做的過程,而想跟做中間還有一扇門!這扇門可能是人間正道的認知,可能是因緣果報的懼怕,不管是什麼?我通通稱之為教養! 我從不認為因為懼怕而行的善就比單純為行善而行的善高級。我是個結果論者,我曾經論述過偽君子與真小人,偽君子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智諭法師:【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念佛貴在調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Thumbnail
    曾聽一位老師這麼說... 如果將修行之路稱之為"道",當開啓這條修行路時,則是入道。
    Thumbnail
    我從來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活在自己的天地之中 孤獨的生活早已經習慣 為了理想我必須學會關懷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叫它為菩薩行誼   我依然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不想瞭解別人的想法 單純的生活努力的營造 為了使命我必須學會成全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人的想法,千絲萬縷如天馬行空,狂放且不受任何控制,幸好想跟事實之間,要經過一個做的過程,而想跟做中間還有一扇門!這扇門可能是人間正道的認知,可能是因緣果報的懼怕,不管是什麼?我通通稱之為教養! 我從不認為因為懼怕而行的善就比單純為行善而行的善高級。我是個結果論者,我曾經論述過偽君子與真小人,偽君子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智諭法師:【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念佛貴在調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Thumbnail
    曾聽一位老師這麼說... 如果將修行之路稱之為"道",當開啓這條修行路時,則是入道。
    Thumbnail
    我從來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活在自己的天地之中 孤獨的生活早已經習慣 為了理想我必須學會關懷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叫它為菩薩行誼   我依然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不想瞭解別人的想法 單純的生活努力的營造 為了使命我必須學會成全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