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也,命也,當真「非吾之不能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與多位數年不見的友人相見,彼此互道家常,暢談閒聊。聊到彼此的近況,總見有人興旺、有人衰。回想大家孩提時期,曾經在泥地裡玩紙牌,及至成年投入職場,在人生的道路上上各自奔馳。在人生的舞台上,有人一路綠燈,一馬平川;有人半路翻車,跌跌撞撞。

人與人在不經意之間總愛比來比去,什麼是成就?世俗上,家庭、工作、事業都可切入。常說人生最重要的財富是健康,如果賺到全世界卻丟失了健康,這又如何定義成就?倘若青壯時期健康都已亮起紅燈,恐怕事業也難有一番作為。俗話常說:「時也,命也」,恐怕很多人打從心底徹底不服,譏談這些都是結果論的宗教語言。但在學佛的道路上,我深信因果,勤消業障,認識了什麼是「心性」,並且積極提升自己的心性。《六祖壇經》云:「不識本心,學法無異。」心性提升,對人生的開拓是正向的。

當大家舉杯言歡時,看著彼此身上被歲月留下的痕跡,人人白髮蒼蒼是共同的印記;這一切說明一個事實,年少的青春已是昨日的回憶。但是回憶總會夾雜著美麗與哀愁,當有人提起某件兒時記趣時,大家彷彿又穿越時光隧道,回到那個純真年代。彼此口沫橫飛、翻箱倒櫃拉出舊帳,相互取笑揶揄,直至日落西下,卻還意猶未盡,欲罷不能。

沒有心機的爭鬥見證美麗回憶,爾時同一個老師教出一班同窗學子,為何有人發光發熱,有人卻黯淡無光?成功者分享他的奮鬥歷程,說得有點傳奇,因為成功了,怎麼說都對!但我認為除了個人的努力外,因果業障、福德資糧是繞不開的隱性關鍵。

這當中有人突然問我:「日常都做何種休閒排遣假日時光?」我的回答是:「除了工作外,無任何消遣。」這種回答,完全阻斷了要約我日後續攤的可能!他人不解我何以如此忙碌,我的回答是:「假日另有功課要做,我正在學佛,要唸經。」「那麼你是拜什麼佛」、「學什麼法」、「唸什麼經」……?種種不解疑惑,連番而出。

不問還好,問了我就隨意照經典所言:「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回應。心中有佛就有佛,我們都是自性佛、未來佛,眾生與佛本無差別。《六祖壇經》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萬法本自人興,一切經書因人說有」。學佛修行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只是一種日積月累的習慣,我每日誦經不間斷,細細品味,無須太多休閒,也能樂在其中!

(分享完畢)

看完此篇文章,小編彷彿聞到了菊花的香味,體會到了陶淵明不與世爭、不和人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心境。現代人生活緊湊,每天一睜開眼,除了忙碌還是忙碌,人生大半歲月時間,都在緊湊、忙碌中團團轉,也因此現代人罹患精神方面的疾病,比如憂鬱症、焦慮症、躁鬱症、失眠等等的人數每年有增無減。

生活忙碌,內心更無法平靜,因此大多數人最開始走入佛門,抱持的心態都是「想要尋求內心的平靜。」但實話說,「內心的平靜」,不是走入佛門後佛菩薩賜予的,而是接觸佛法後,自己想通、想明白了,原先困擾的問題已經不會再造成煩惱,內心自然而然就平靜下來。

人會生病,都是靈性與肉體之間失去平衡,兩者兼顧,病情才容易改善。假如您一直關注肉體上疾病的摧殘,忘卻了心理、情緒上的管理,病情將不會持續改善,雖一時之間可能因為某些治療而有短暫的效果,但終究是曇花一現,最終還是會轉惡或復發。但假如一直追求靈性的成長,而忽略肉體該有的治療需求,肉體也會漸漸損壞。

相同道理,佛法不是迷信,修行更不是一時的衝動決定,當您已經決定走入佛門,就要抱著忍受孤獨、減少睡眠時間、不攀緣、不說八卦……等等,這些世人集體意識認為是正常的社交活動。但這樣說的意思,並不是叫人只要專注自己的修行就好,關閉一切對外的活動,不跟人交際往來。「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遠離人群,不跟人互動,不是修行的本義,而是要我們能在生活與修行之間取得平衡,提醒自己,不因修行而成了孤芳自賞之人,學佛不成,連基本的做人也忘了。提醒自己,不因接觸了紅塵事務,而忘了自己的初衷本心,度人不成,反而被紅塵俗務度走了。

淨空法師說:「我們學佛、我們聽經,首先要問問自己:我為什麼學佛?為什麼要來聽經?首先要把我們的目標、方向搞清楚,決定不能夠含糊籠統,這樣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受用。學佛,有一些人是為升官發財、平安長壽,為這些學佛,得到的利益太少太少。實際上要是為這個目標,不學佛也能夠得到。學佛,經上講自度度他,什麼叫『度』?『度』是個比喻,像過河,從這個岸我們坐小船度到那一邊。這個『度』跟三點水的『渡』是一個意思。我們這邊這個岸,是生死、是輪迴、是煩惱,我們要從這個岸度到諸佛菩薩永遠沒有生死、沒有輪迴、得真正自在快樂的彼岸,這是我們學佛的目的。換句話說,如果不把目的訂在了生死、超越輪迴,我們這一生學佛就一定空過,那才叫真可惜!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清楚的。」(引用完畢)

生活看上去如此相似,但差別就是我們每個人帶著各自的經驗、故事,以及對生活不同的觀察和體悟。別人的成功故事未必適合複製在自己的身上,再大的豐功偉業,人死後一樣都帶不走,人生最後能帶走的,只有業力和功德。明瞭此生學佛的目的是在了生死、超越輪迴,便能隨遇而安、隨緣盡份,不會想著處處與人攀比成就,讓自己患得患失。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所謂生活的「磨難」,只要自己想通、想明白了,便能放過自己,當成是「磨練」。那些看似不可承受之重,當我們用平和的心境坦然接受與面對,所謂的「煩惱」,已經不再是煩惱!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香港吃貨寶寶的沙龍
37會員
1.9K內容數
2024/05/17
奉行聖賢教育的善果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把聖賢教育丟掉了,古人這些真叫最優良的傳統不要了,現在的小孩什麼人教?電視教他。你看一出生,眼睛睜開就對著電視。電視教他什麼?教他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長大上學了,外國學校我知道,中國小學我沒去看過,外國學校一年級就教電腦了。小朋友接觸電腦,電
2024/05/17
奉行聖賢教育的善果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把聖賢教育丟掉了,古人這些真叫最優良的傳統不要了,現在的小孩什麼人教?電視教他。你看一出生,眼睛睜開就對著電視。電視教他什麼?教他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長大上學了,外國學校我知道,中國小學我沒去看過,外國學校一年級就教電腦了。小朋友接觸電腦,電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聖賢的教化,古德有比喻啊,人天眼目啊,黑暗燈明啊,你要障礙,罪過就大了。你害一個善人,尤其是陷害一個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教化一切眾生的人,罪過不在受害人結罪,是在整個社會一切眾生接受教育上結罪。所謂是你把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斷了,你把一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聖賢的教化,古德有比喻啊,人天眼目啊,黑暗燈明啊,你要障礙,罪過就大了。你害一個善人,尤其是陷害一個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教化一切眾生的人,罪過不在受害人結罪,是在整個社會一切眾生接受教育上結罪。所謂是你把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斷了,你把一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1)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不少到惡道去了。怎麼知道?這算什麼?他學佛,他念佛,而且還學佛學得不錯,在佛門真做了不少好事,他墮地獄了,所以他有機會來附體、來託夢,把他的狀況告訴我們,要求我們超度他。我們從這些信息當中也知道,這個迴向超度真有效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1)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不少到惡道去了。怎麼知道?這算什麼?他學佛,他念佛,而且還學佛學得不錯,在佛門真做了不少好事,他墮地獄了,所以他有機會來附體、來託夢,把他的狀況告訴我們,要求我們超度他。我們從這些信息當中也知道,這個迴向超度真有效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wjgPbqyYMQDnDTpAfhKig5QhHXKeVMOg ◇◇ ◆ ◇◇ ◆ ◇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wjgPbqyYMQDnDTpAfhKig5QhHXKeVMOg ◇◇ ◆ ◇◇ ◆ ◇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 ◇◇ ◆ ◇◇ ◆◇◇ (修行篇) 1.若遇逆境的人事物,係自己在消業,故要有歡喜心,而不是一直逃避對自己不好的人事物。 2.修行,不是只在深山中修就好,而是能在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 ◇◇ ◆ ◇◇ ◆◇◇ (修行篇) 1.若遇逆境的人事物,係自己在消業,故要有歡喜心,而不是一直逃避對自己不好的人事物。 2.修行,不是只在深山中修就好,而是能在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聖嚴法師:「煩惱的心,帶動我們身、口、意三種惡業的行為,除煩惱就要用智慧,來幫助我們、指導我們,那是用佛的智慧、菩薩的智慧來幫助我們,也就是用佛所說的法和菩薩修行的法門;然後呢,自己開智慧之後,又用智慧來破除自己的煩惱,從此以後,煩惱再也不起,這就是修學佛法的目的了。所以智慧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聖嚴法師:「煩惱的心,帶動我們身、口、意三種惡業的行為,除煩惱就要用智慧,來幫助我們、指導我們,那是用佛的智慧、菩薩的智慧來幫助我們,也就是用佛所說的法和菩薩修行的法門;然後呢,自己開智慧之後,又用智慧來破除自己的煩惱,從此以後,煩惱再也不起,這就是修學佛法的目的了。所以智慧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天地之事沒有偶然,大多照因果天理走,很多事情的發生是因果的循環,是過去本身行為所致。心性要端正,行得端、坐得正,否則這輩子會很辛苦。若心性被因果業障控制住,人容易鐵齒;因果不銷,誰講都聽不進去;自性要自渡,個性不改,任何人都無法渡。」 「人生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天地之事沒有偶然,大多照因果天理走,很多事情的發生是因果的循環,是過去本身行為所致。心性要端正,行得端、坐得正,否則這輩子會很辛苦。若心性被因果業障控制住,人容易鐵齒;因果不銷,誰講都聽不進去;自性要自渡,個性不改,任何人都無法渡。」 「人生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近來家中發生了很多事,讓我重新檢視自己與家人的關係,以及其他人際關係。 修行真的都是在生活中修,家庭、婚姻、職場、社區、鄰居……等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最好的修行道場。 從小到大,我就是一個不擅溝通的人,每次遇到問題,我就會選擇忽略或是逃避,把情緒悶在心裡,任其發酵、翻騰,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近來家中發生了很多事,讓我重新檢視自己與家人的關係,以及其他人際關係。 修行真的都是在生活中修,家庭、婚姻、職場、社區、鄰居……等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最好的修行道場。 從小到大,我就是一個不擅溝通的人,每次遇到問題,我就會選擇忽略或是逃避,把情緒悶在心裡,任其發酵、翻騰,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與多位數年不見的友人相見,彼此互道家常,暢談閒聊。聊到彼此的近況,總見有人興旺、有人衰。回想大家孩提時期,曾經在泥地裡玩紙牌,及至成年投入職場,在人生的道路上上各自奔馳。在人生的舞台上,有人一路綠燈,一馬平川;有人半路翻車,跌跌撞撞。 人與人在不經意之間總愛比來比去,什麼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與多位數年不見的友人相見,彼此互道家常,暢談閒聊。聊到彼此的近況,總見有人興旺、有人衰。回想大家孩提時期,曾經在泥地裡玩紙牌,及至成年投入職場,在人生的道路上上各自奔馳。在人生的舞台上,有人一路綠燈,一馬平川;有人半路翻車,跌跌撞撞。 人與人在不經意之間總愛比來比去,什麼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幾個朋友常在社群平台上分享日常動態。有人是重機同好出遊打卡,一路呼嘯,豪邁高歌猛進;有人揪團外島放風,下重本假日出國度假。每到一處總不免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家臉上總是洋溢著歡笑。因他們已能經濟自主,吃、穿、用不須發愁,才能如此瀟灑揮霍人生,更多的擔心只是不知如何消化多餘的時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幾個朋友常在社群平台上分享日常動態。有人是重機同好出遊打卡,一路呼嘯,豪邁高歌猛進;有人揪團外島放風,下重本假日出國度假。每到一處總不免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家臉上總是洋溢著歡笑。因他們已能經濟自主,吃、穿、用不須發愁,才能如此瀟灑揮霍人生,更多的擔心只是不知如何消化多餘的時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六祖壇經講記》說:「你的生命已經那麼久了,你要想清楚,你到底在追尋什麼?這樣無上的真理難得,當然真理從來沒有離開我們,只是我們並未察覺。」   當大社團將《六祖壇經》設為定課後,我挑自己最能靜心的時段,每日讀一遍,讀到第三遍時感動莫名,也潸然淚下,為何此教法能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六祖壇經講記》說:「你的生命已經那麼久了,你要想清楚,你到底在追尋什麼?這樣無上的真理難得,當然真理從來沒有離開我們,只是我們並未察覺。」   當大社團將《六祖壇經》設為定課後,我挑自己最能靜心的時段,每日讀一遍,讀到第三遍時感動莫名,也潸然淚下,為何此教法能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有生老病死,年輕時期,能力強,記憶力好,一定要用心經營人生,努力打拼事業,要勇敢面對前方的種種考驗,要積極利益眾生。猶如太陽初東昇時,可盡情地發光、發熱,若待日落西山,要努力也有限了。」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有生老病死,年輕時期,能力強,記憶力好,一定要用心經營人生,努力打拼事業,要勇敢面對前方的種種考驗,要積極利益眾生。猶如太陽初東昇時,可盡情地發光、發熱,若待日落西山,要努力也有限了。」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