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3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數位貨幣

    找來5家銀行做實驗,台灣CBDC進度到哪裡?
    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國家央行都陸續投入CBDC研究,台灣央行在2019年就規劃兩種研究計畫,2020年6月完成第一階段技術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分析批發型CBDC應用去中心化技術(DLT,分散式賬本)的潛力與局限性。
    研究結果顯示,DLT(分散式賬本)運作效能沒辦法滿足支付交易高頻、大量且需即時清算的要求。
    2020年9月進行第二階段「通用型CBDC試驗計畫」,為符合運作效能需求,技術架構是採「中心化作業」,部分功能結合DLT(分散式賬本)的設計;原本預期兩年(2022年9月)完成CBDC雛形平台的建置,並在封閉環境中模擬零售支付場景的試驗,現在已經提早3個月完成。
    第二階段試驗,央行CBDC工作小組找來財金公司、外部技術團隊一起參與雛形平台開發,以及中國信託、 華南、上海、國泰世華與台新5家銀行參與設計與模擬試驗, 來結合銀行金融中介實務作業。
    由於是試驗大眾使用的通用型CBDC,因此模擬情境是由央行提供CBDC給銀行,銀行再提供 CBDC給大眾,大眾拿到CBDC可至零售支付場景使用。
    楊金龍指出,後續央行將以第二階段試驗結果為基礎,進行意見調查,並且完成「廣泛溝通,取得社會大眾的支持」、「精進平台設計,導入更穩健成熟的技術」及「研議堅實的法律架構,訂定法制規範」等三項條件後,才會決定推出CBDC的後續規畫。
    楊金龍:數位貨幣不計算利息
    不過,CBDC畢竟跟現金還是不同,面臨的挑戰不少。首先,現在常見的電子支付,一旦停電就無法使用,CBDC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楊金龍說,由於CBDC是要提供給任何人、任何時間點使用(如同現金一樣),更需完善的資安防護措施,此外也要強化CBDC營運的強韌性,研究離線支付選項的可行性,讓大眾在沒有網路的情形下也能進行某些日常支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利息」問題,楊金龍說,央行貨幣是無風險的資產,數位化後如廣泛流通,在金融危機發生期間,CBDC即使不計息,也會造成銀行存款的流失,「因為數位擠兌(digital runs)速度更快,使銀行面臨更為嚴峻的流動性風險。」
    此外,CBDC若有附息設計,會成為銀行存款的替代品。一旦銀行體系存款總量減少,將會增加銀行融資成本,進而提高個人、家庭及企業的貸款成本。為避免影響銀行金融中介的功能,楊金龍建議CBDC可選擇無息設計。
    為防止銀行存款大量流失,可以管制用戶的CBDC交易量及持有總量上限,但這樣恐會影響大眾使用需求,如何在大眾需求及金融中介間取得平衡,是需要審慎研究的議題。
    即使CBDC有附息設計,在實施初期也應先視同數位現金以無息方式發行。目前如中國或巴哈馬等正在試點或發行CBDC的國家,都是不計息的。
    就技術面來看,楊金龍認為,標榜去中心化的技術與治理,若運作效能、資安防護及使用者權益保障仍有風險,就表示其設計尚未健全成熟,無法取得大眾的「信任」,這也就是比特幣、穩定幣等虛擬資產仍很少用於實質經濟交易的原因。
    因此,如果央行決定要發行CBDC,除了要制定一系列的計畫與步驟外,還要能秉持BIS(國際結算銀行)與主要國家央行,所共同訂定的三項基本原則「無害」、「共存」及「創新與效率」,最重要的是,要跟金融機構協力合作,才能共同構建完整的CBDC生態體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