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家附近開了新店

剛開幕的星巴克其實被我們嫌棄過,當時是人不多的早餐時段,店員還沒開機、店面不大明亮,加上一些瑣碎的事蹟,讓我們覺得它還離壯年星巴克很遙遠。不過時隔兩個月,它長得很好,剛剛走進時二樓都坐滿了,好生俊俏啊(裡面的客人也是)。
到台南讀大學後,我大約一個月回家一次。我自認這頻率算正常偏多,假如覺得太少,把來回的車票費用算一算,會發現存摺裡的數字才是太少。
我家位於台中沒落的工業區,說是沒落倒也不致荒涼,在家附近吃吃喝喝不成問題。面臨馬路的那側沿著市區道路圈成一帶小的商業區(證據:我家方圓200公尺內有超過十家飲料店),另一側有許多工廠被納進巷子,往市區的反方向走則是學區,在地理的分類上應該算低級住宅區,不過若以房租與生活機能來看,我倒覺得不然。
集住、商、學的功能於一身,又位於市區與郊區之交;說成混亂的雜種是極大的誤會,機能健全的混血兒才是更貼切的解讀。
前段提及我大約一個月才能回鄉見見這位可人兒,其實我的極限大約是兩週;每每被壓力扭成草莓的形狀、心裡挾著髒話想著「好想回家」,就會看看上次回家是什麼時候,答案幾乎都是兩週,屢試不爽。像跳居家健身操跳到以為差不多了,結果竟然還有十分鐘;但牙咬著、氣憋著(開玩笑的,跳有氧請記得呼吸),總是會跳完。健身操跳完會知道自己沒那麼脆弱,回家被碎碎唸完會發現,想家也不是常回就能解決(家事要做東西要放好)。
久不見友人就會發現對方長的不一樣,可能是髮色變了、瘦了,更多是胖了。家鄉也是一樣,巷口某間店的老闆十年前看來是四十多歲、現在看起來還是四十多歲;這些店家彷彿是山嶺或溪流一般的風景,見到就知道家在不遠處,以為有生之年它都該如初地在原地,殊不知老闆看來還是四十多歲,卻要回家抱孫子當老爺了。在回家一次、兩次、三次的單位裡,混血兒都以一月又一月的日子長成青年;久別的友人早已歷經戀愛與失去,家鄉也汰去山嶺與溪流,朝著新生活奔去。
在懷舊的同時是興奮的,一間又一間新潮的店面是注入的活力;瞧那日式飲品店多妖嬈、星巴克又多俊俏。寒假回家,父親便帶著我見見它們,唧唧喳喳著說這間真不錯、那間也許要加油。做過餐飲業的我有時會與父親持反面意見,剛開幕的店也許點餐設定還不完全、員工動作還不純熟,但我覺得未來都能發展得不錯;有時我們只是等,等三分鐘就該好卻等了十分鐘的飲料,心裡默默為初來此地的創業青年加油。
會這樣不禁對新店面產生期待與興奮,是因為我們深知創業是辛苦的,國小時我還要坐爸爸自己開的廣告車上放學。在一些工作場域習得許多行銷概念後,了解藉由數位工具與網路媒體可以減少許多成本(都不知道能省下多少趟廣告車的油錢),心裡卻總是浮浮的,觸及的從看得見的人變成數據,我到底接觸了多少、又接觸了什麼?
回家才又真切體認很多創業與宣傳還是有相當直覺的做法(學校其實也有教啦),還是會有人跟麵店頭家聊對面飲料店發傳單的辣妹(爸你放心我不會跟別人說那個有人就是你),還是會有更多的人被排隊人潮洶湧的店家吸引。想想也是,同樣經過新開幕的店,比起眾多網路訊息中的一則廣告,從人手上接過傳單會讓我更想去光顧看看(尤其在我家附近,有些新進店家會像跟鄰居打招呼一樣,走進老店家裡發傳單)。又有一間新的飲料店要開幕了,好期待啊,浮浮的感受終於腳踏實地,真好。
2022.7. 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