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社交練習題-培養被拒絕的勇氣

    兒童:「媽媽~我想要那個小朋友的波力車車」(說完直接搶別人玩具)
    父母:「不行!那是別人的…」
    兒童:「可是我就是想要嘛!!!(崩潰大哭)」
    父母:搶別人的東西你還哭!?算了不要玩了,我們回家!
      當孩子日漸成長並進入團體,與同儕遊戲的機會變多時,即使懵懵懂懂玩具共享、輪流遊戲等概念,但對物品的「所有權」及界限的理解仍有限。另外,主動提出詢問(如:「可以一起玩嗎」)還伴隨著被拒絕的可能。爸媽們想幫忙,又怎麼在介入但不過度涉入的前提下協助呢?
    1. 別急著處理孩子,先對自己的情緒了然:看見孩子被同伴拒絕,小嘴嘟起甚至放聲哭鬧時,爸媽心中想必也備受煎熬(既不願孩子面對被拒絕的尷尬或失落,又對孩子哭泣憤怒的反應難以招架...又或者爸媽已經心累)。由於孩子在情緒中往往喪失自我控制能力,這時更需要外在力量的引導,家長的情緒保持平穩便相當重要,如能先心平氣和地觀察事情發生經過、看看孩子被拒絕時如何反應,也有助於和孩子一起面對被拒絕的過程及感受。
    2. 情緒同理但不說理:在面對孩子的挫折等情緒反應時,請先「肯定孩子的情緒感受」,協助辨識情緒(例如:「很生氣、傷心、很委屈等」),並用同理心引導,讓孩子能透過適當的言語表達,一方面可以練習用正確的語彙表達感受,另一方面也能讓孩子理解自己不因生氣哭泣等情緒而被批評責備,並感到安全與接納。當孩子將「被拒絕」的傷害說出來,差不多也完成了「直接處理被拒絕」的過程。例如,家長可以說「我知道別人不借你玩波力車讓你好生氣、傷心」、「你可以生氣,但不能打人/丟東西/破壞環境等,你可以去旁邊休息一下,讓自己的感覺好受點,我會陪著你」,也可適時搭配輕拍擁抱等肢體接觸的安撫。
    3. 撲滅情緒大火:有的孩子在遭受拒絕後會惱怒且明顯失去控制,再讓他自己調適情緒會非常困難,這時就需要幫助孩子重新整理內在狀態,直接提供一些結構、儀式化的策略安撫情緒,例如「你已經哭了好久,媽媽感覺你好辛苦,想帶你去別的地方走走」、「會不會好累,我們先把鼻涕擦擦、喝口水吧」,透過轉移注意力的過程讓孩子重新找回控制感。
    4. 討論被拒絕的原因:當孩子逐漸恢復成平時的樣子,也能簡單回應問題和描述事情時,鼓勵孩子 (1)把被拒絕的情緒感受說出來(註:對不善表達的孩子,家長可先協助命名情緒感受,如「剛剛他不借你玩具,一定很難過吧」,讓孩子能掌握情緒表達的方向), (2)分辨事實(如:有些孩子僅因對方不和自己玩就認為被對方討厭), (3)討論被拒絕的原因(如:互動時太害羞、沒有注意對方發出「不要」的訊息而停止), (4)再遇到同樣的問題時該怎麼辦(「記得上次你和OO也吵架,後來你們怎麼和好的」)。家長也可以透過分享自己的經歷,讓孩子學習聆聽並發現到爸媽確實了解自己的感受,甚至將爸媽的處理方式當作一個參考。
    5. 穩固孩子的"自我概念":有的孩子在被拒絕時會不自主地順從對方並滿足其要求,以避免再次被拒絕。我們都知道,過度順從與迎合他人並非適當的社交方式,且孩子也會失去磨練社交判斷、邏輯思考的機會,但在迎合與「隨和」之間的很難清楚具體向孩子說明;我們能做的,是向孩子傳達「在配合對方的要求時,不讓自己的心裡不舒服」,肯定孩子的情緒感受、欣賞孩子獨特性、尊重孩子看待事物的眼光,藉以提升自信心與獨立思考的能力。
    當孩子年紀越長、越重視同儕關係時,因應「被拒絕」的情緒對孩子培養情商就越重要,當我們與孩子開始踏出第一步時,自己也會先變得更成熟,並一起培養「被拒絕」的勇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