齁齁看電影║后翼棄兵 The Queen's Gambit

齁齁看電影║后翼棄兵 The Queen's Gambit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贏,是你的孤味嗎?

女主角Beth Harmon的人生拿到一手爛牌,生活中不斷面臨被拋棄、被迫離別、被迫面對現實⋯各種被設定好的悲劇。只有在西洋棋局中,她才能化被動為主動,掌控步伐和預示結果。贏很重要嗎?對Beth Harmon來說真的很重要,那是她必須孤的一味。

步步「為贏」的你

在工作上我們不能輸,在感情中我們想占上風,在很多很多時候,我們熱烈地追求贏,有時為了守護珍視的人事物,更多時候是為了比較,畢竟「我比你好」的感覺太棒了,是會上癮的,也代表我是真的還滿不錯的。那Beth呢?她超想贏下每一盤棋局,這64個棋盤格就是她的全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她可以支配所有、掌握一切、甚至洞悉所有對手的策略和心理,然後將他們踩下去,進而贏得關注、獲得掌聲。西洋棋讓她狠甩人生的爛包袱,「掌握全局」使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全。

為什麼你那麼想贏?

Beth在棋局中受不了注定被打敗的感覺,那是因為在人生的賽局裡,她沒能有個美好開局,一路上又面臨多重打擊,這一切都不是來自於她的選擇,卻牢牢地扣在她的生命中,她恨,卻無能為力。贏棋是她的心靈寄託,也是逃避現實的窗口,她在棋局裡的天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別人需要步步為營地步步為贏,她卻有上帝視角,輕鬆駕馭任何局面。因為太想贏也太容易贏,久而久之,她也只容得下贏這個選項,所以當Benny僅透過觀棋就摸透她的破綻,當Borgov 出奇不意地將她一軍,她立刻焦慮不安、恐懼不已,不服的不僅是棋局的輸贏,更是領土再度被窺視、甚至被攻破,命懸一線的安全感再度被擊潰,彷彿重回現實世界那般,醜陋的殘酷。我們不一定如Beth有某種特殊天份,或像她那樣的悲慘身世,但我們在生活中做的種種努力:完成棘手的專案、搞定麻煩的人物、處理緊張的關係,如果我們安然度過,外界看我們的眼光就不一樣了,他們會稱讚會佩服,會讓我們擁有更多更多我們想要的東西。為了讓外界持續這樣對待,我們必須繼續贏下去,我們開始設計每一個步伐的姿態,開始在意每一刻呼吸的質量,我們要精準指向成功,不容許任何一丁點差錯與踉蹌。

你的對手是誰?你真的了解他嗎?

蒐集勳章是會上癮的,有一就不能沒有二,有二怎能沒有三,成功人士不能停滯,停滯就是退步的開始,然後很快就會褪去光環了。和Beth一樣,我們好想贏的背後,其實也藏著很深的恐懼,我們害怕外界的肯定不再,Beth害怕失去西洋棋這片她唯一有主控權的淨土。說到底,無論是她還是我們,最終的對手都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如果說了解對手是贏得賽局必修的功課,認識自己就是當中的核心科目,不是那種鄉愿的認識,是連閉上眼睛都能清楚描繪自己的樣貌,又能明確指出自己身上的各種缺口和疤痕在哪裡,然後誠實面對。唯有願意和真實的自己共處,才不會把贏的路走窄了、走偏了。

感謝那些啟蒙你的人、那些提醒你be careful 的人、那些把你拉出黑洞的人、對你急難救助的人、甚至曾給你痛擊的人,是他們把養分帶給你,讓你把真正的贏帶往心裡去,不必向外索求。

最極致的贏,就是與自己和解。

(2020.12.25)

avatar-img
王琇賢的沙龍
21會員
54內容數
黑盒子裡的人生百態,齁齁帶你看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琇賢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衝著《怪胎》原班人馬 #林柏宏 #謝欣穎,重回戲院看 #廖明毅 導演的第二部全iPhone拍攝電影作品。
我相信1989年《悲情城市》的勇敢其來有自,那是當時整個台灣社會、甚或整個世界給予養份才孕育出的勇敢。
待在同溫層內的呼喊是取暖,突破同溫層的表達才是對話,雙方對彼此的接納,是在心中一點一滴累加的過程,慢火細燉,終能熬出佳餚。
衝著《怪胎》原班人馬 #林柏宏 #謝欣穎,重回戲院看 #廖明毅 導演的第二部全iPhone拍攝電影作品。
我相信1989年《悲情城市》的勇敢其來有自,那是當時整個台灣社會、甚或整個世界給予養份才孕育出的勇敢。
待在同溫層內的呼喊是取暖,突破同溫層的表達才是對話,雙方對彼此的接納,是在心中一點一滴累加的過程,慢火細燉,終能熬出佳餚。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Netflix影集《黑鏡》第二季第二集〈白熊〉探討創新刑罰:將犯下殺人罪的女子囚禁在名為「白熊正義園區」的設施中,每天讓她經歷無助被追殺、旁觀拍攝,最後洗去記憶,日復一日地重複。本文藉由劇情反思死刑替代方案、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性別與權力關係,以及社會暴力與正義的複雜性。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Netflix影集《黑鏡》第二季第二集〈白熊〉探討創新刑罰:將犯下殺人罪的女子囚禁在名為「白熊正義園區」的設施中,每天讓她經歷無助被追殺、旁觀拍攝,最後洗去記憶,日復一日地重複。本文藉由劇情反思死刑替代方案、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性別與權力關係,以及社會暴力與正義的複雜性。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