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大拜拜-01 史瓦特

一年一度大拜拜-01 史瓦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企業本來就有寫過的或者重新開始的SWOT

但很弔詭的 大家分享都好像知道,了解好想無法根本執行:不會用!

當然我也是其中一個 我只是分享我發現的問題做一個點檢表以後盡量不要這樣搞或許可以好一點

1. 有關SW 優劣分析

優劣是如何找出來的、且又如何證明?
自己評估自己的優劣勢時,是以什麼標準、經過什麼評估過程而得出呢?

是由業間的業者相互回饋?

從使用者角度出發進行評比?

還是公司自己關起門來內部互相討論一下而得出的?


另外在SW分析過程中常有人會說,不是我們的優勢,那就放在劣勢

或有一點點好也有一點點不好..人力OK 能力不OK或一群大部分OK有幾個部門不OK

SW的方法需要花很多次或很多時間去分析但無論如何作

請點檢一下:有沒有把消費者(終端或者代理商或者貿易商)將使用者經驗透過系統性方式收集歸納分析;

二 競爭對手或者競品分析,對象如何找尋!



一起討論 腦力激盪還是必須要有的

某些層級可以只要進行SW就可以了;也可以給予框架項目進行討論

避免討論到失焦



avatar-img
木子直介一二的沙龍
0會員
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針對OT的部分 機會與威脅認定也不是很容易思考 基本上製造業在經理人層級可以進行以下就不一定要分析 進行時可以由高階的幕僚先進行資料的收集 另外也可以參考PEST一起當外部的機會與威脅的思考架構 往往在執行過程中我們對「機會」沒認真思考對於威脅其實是自己內部劣勢的藉口。 機會 必須要嚴謹看待,屬於
每年進入十月(依照各公司的接單到出貨的LT)開始規劃明年或者滾動的年度策略藍圖 地圖.....和執行計畫 外界總有很多的目標管理 計劃管理 BSC KPI OKR ..... 執行總是人 是員工 文化(風土)的建立不穩固;其實上下轉的方向很難一致 文化很重要 領導人很重要 員工優先想法需要存在 既然
勞資關係 資勞關係 員工為何會付出比所得更多的努力... 很有意思的題目
針對OT的部分 機會與威脅認定也不是很容易思考 基本上製造業在經理人層級可以進行以下就不一定要分析 進行時可以由高階的幕僚先進行資料的收集 另外也可以參考PEST一起當外部的機會與威脅的思考架構 往往在執行過程中我們對「機會」沒認真思考對於威脅其實是自己內部劣勢的藉口。 機會 必須要嚴謹看待,屬於
每年進入十月(依照各公司的接單到出貨的LT)開始規劃明年或者滾動的年度策略藍圖 地圖.....和執行計畫 外界總有很多的目標管理 計劃管理 BSC KPI OKR ..... 執行總是人 是員工 文化(風土)的建立不穩固;其實上下轉的方向很難一致 文化很重要 領導人很重要 員工優先想法需要存在 既然
勞資關係 資勞關係 員工為何會付出比所得更多的努力... 很有意思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