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短片《庭中有奇樹》觀後心得隨筆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看完這次金馬以後,覺得比較喜歡的紀錄短片是《庭中有奇樹》跟《一邊星星一邊海浪》,其中又更喜歡《庭中有奇樹》一些。

因為畢製的關係,所以也開始嘗試拍攝自己的紀錄片,之前學校作業也拍了一些,不過都挺失敗的,過去做的東西常常讓我覺得很多時候是非常仰賴於片中主角的言談,畢竟話語和聲音總是能夠快速了解一個人的性格、故事與價值觀,而那往往也是吸引人的魅力所在,但在庭中有奇樹片裡,去除了所有的訪談內容,而選擇了一個極致的方式呈現,映後導演說其實這些居民講了很多,但他認為他無法處理,所以就只是保留下他們說完話以後的沈默與凝視,對我而言,那正是最衝擊的力量來源,畢竟作為台灣社會裡的邊緣族群,那被剝奪的話語權不正是他們現在的處境,而作為觀眾的你我,又期待聽到些什麼,那些生命經歷對於觀看者而言究竟能夠起什麼作用,帶來什麼影響。

回家拍攝的那兩個月,也獲得了一些神奇的體悟,拿起攝影機錄影以後,發覺過去記憶裡停滯的時間好像因此而動了起來,原本的老房子在拍完沒多久被拆了、有人老了去世了、小時候會去的地方如今雜草叢生、以前家裡養羊的地方現在也只看得到一片的銀合歡,那些被放在角落的記憶好像都被召喚回來,可是同時也已經不復存在,影像伴隨著死亡這件事情又再一次深刻的體會到。

而《庭中有奇樹》的結尾上的,有關於城中城大火奪取許多居民性命的說明字卡,加上畫面裡那些破敗、險峻的環境、居民們的不堪,都似乎在說著逝去和遺忘。拍攝結束後的兩個月火災發生,使得那像是某種預言,讓那個不被注目的地方的時間滾動了起來,加速了那凋亡的來到,我想也許有某種程度上的痛苦是來自於此,要如何說這件事,又要如何表達自己的不滿與憤慨,那些直勾勾盯著鏡頭看的眼神,老先生的走訪,都好像在表達,你看我們在這裡,這裡是我生活的地方,你看一切就是這樣,不需要多說些什麼,沒有掩飾與偽裝,如果說某些評論裡對於片中所謂的調度安排深感厭惡,並認為有失「紀錄」價值的話,其實那不過也只是最基本、最無傷大雅的操弄,導演沒有假借紀錄之名義,端上各種火災新聞畫面來博取眼淚,也沒有用哀戚的口白對人說話,在我看來最起碼已經能夠感受到他對於這個地方、這些居民的真誠和細膩,況且即使沒有這場大火,我都能夠從影像裡感受到那無以名狀的力量。

最後引用廖克發導演提及過的話,我們不要再假裝或只選擇看見那些美好的面向,如果在這過程中有感到一絲的痛苦與無力,請好好的正視與感受,它們一直都在那裡。


    avatar-img
    3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翔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下午睡醒突然想去看美國女孩,晚上正好沒事便去了。走去搭車的路上覺得下著綿綿細雨的天似乎很適合聽陳綺貞,所以就從我喜歡上你時的內心活動,一直聽到魚,結果在電影播完的時候意外發現剛好是他唱的片尾曲。
    剛剛打開限時動態的回顧,才發現去年的今天也是灰色,還想著這週貌似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值得紀錄時,便發生了一場悲劇。事情是這樣的,就在我要下車的時候,我的手機在不知不覺間,從那該死的、淺淺的外套口袋裡掉了出去,然後它就這樣跟著親戚的車回到淡水,我急忙奔向捷運站,借用大台北地區便捷的網路服務,打開背板爆裂
    最近因為天氣很熱,所以不時就會跑到宿舍頂樓去吹吹風,看看風景,天氣好抬頭還能看得到星星。望向馬路對面的莊外,發覺這是第一次從這個角度看到莊四,以前是從那頭望向這頭。   好像不論到什麼時候人際關係都是個難題,其中清楚表達感受或想法又是近期最困擾我的,每次都要到事後自己在心裡順過一遍才能找到一個比較恰
    今天下午睡醒突然想去看美國女孩,晚上正好沒事便去了。走去搭車的路上覺得下著綿綿細雨的天似乎很適合聽陳綺貞,所以就從我喜歡上你時的內心活動,一直聽到魚,結果在電影播完的時候意外發現剛好是他唱的片尾曲。
    剛剛打開限時動態的回顧,才發現去年的今天也是灰色,還想著這週貌似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值得紀錄時,便發生了一場悲劇。事情是這樣的,就在我要下車的時候,我的手機在不知不覺間,從那該死的、淺淺的外套口袋裡掉了出去,然後它就這樣跟著親戚的車回到淡水,我急忙奔向捷運站,借用大台北地區便捷的網路服務,打開背板爆裂
    最近因為天氣很熱,所以不時就會跑到宿舍頂樓去吹吹風,看看風景,天氣好抬頭還能看得到星星。望向馬路對面的莊外,發覺這是第一次從這個角度看到莊四,以前是從那頭望向這頭。   好像不論到什麼時候人際關係都是個難題,其中清楚表達感受或想法又是近期最困擾我的,每次都要到事後自己在心裡順過一遍才能找到一個比較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繼《 種土》省思紀錄片的吸收方式後,隔沒兩天又看到一部完全跟以前不一樣的作品,我想就跟好脆友沛倫大哥講的一樣:「看紀錄片是一種很私人的體驗,它可以脫離拍片者與客觀的真實。我想可能是因為它不可能也不可以像劇情片那樣鋪天蓋地把故事、畫面填滿,於是大家在孔隙中看到自己。」就讓我拾人牙慧一下當作開頭的引言。
    Thumbnail
    昨天上花蓮看「種土」紀錄片,因為最近開始自己種田,也很興奮的想更多理解有關生物、土壤、種植的總總,便帶著或許能「獲得」什麼的心態,來欣賞這部與土壤有關的紀錄片。 但看完之後,心情卻非常的沉重... 這不是一部教你如何養育土壤的紀錄,這是一部,窺探到真相,想要勇敢的去翻轉、回覆,卻被現實燒毀飛翔翅
    Thumbnail
    一直以來都覺得紀錄片是我難以熟悉的領域,近年除了被《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導演自我頗析的過程所感動,看過許多作品,都因為作者的風格、拍攝的手法及議題的多元性等因素,常常進入戲院出來後,帶了更多的問號出來,總的來說,我更重視的是紀錄重要社會議題的內容,對於片子本身的藝術表現比較難以解讀,譬如《戰場日記
    Thumbnail
    一生中大概都有幾次搬家的經驗,但只要是和家人一起,到哪都是我們的家。一旦有變故了,家就不再是家了,真的只是一間房子了,那種百感交集只有經歷過的人能深刻體會。人生到頭來就是得自己一個人走完這一程,雖然感傷但也正提醒我們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美好曾經,更重要的是當下的每一刻。
    今年臺北電影節的紀錄片《雪水消融的季節》帶給觀眾沉重而悲傷的故事,導演勇敢直面創傷,並透過影片懷念與敬意摯友。影片中的紀錄素材讓人看到導演如何以真誠面對過去的傷痛,同時也展示了人類在面對失去時的堅韌與勇氣。
    Thumbnail
    如果你需要一部沉浸式放鬆的戲劇,真心推薦《去有風的地方》!許紅豆因為閨蜜的離世,工作與生活陷入低谷,毅然決然辭去工作,隻身一人從北京來到雲南雲苗村,有風小院所發生的一切,讓整個村像極了一個大家庭,無論是民情,還是鄉村風土,無法親臨的我們,依然能深受,在你觀賞同時,你的世界也不自覺地「慢」了下來。
    觀賞這部電影很像河流通過身體,給人很冰涼舒服的感覺,主要是場景的設定就是一個偏僻的小鎮,透過電影的色調、風景、背景音樂所形成的感受。不過在這種感受之下,隨著電影的進行慢慢會有一個微微的壓抑感,像是Ellie永遠在皺眉頭、處在狹小的火車亭、惡趣味的微霸凌、一些聽都沒聽過的書籍、父親的高成低就等。而結束
    《稻草人》這部作品是老師給我們欣賞的電影,內容是日治時代的人民生活,我很喜歡這部作品,因為裡面含有阿發、闊嘴一家遭遇以下是我的看後心得 我覺得這部電影是非常經典的,因為我看完這部影片後會很想再看一次,所以他對我來說很經典,但是我為什麼想再看一次呢。因為這部影片有一個非常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他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Thumbnail
    繼《 種土》省思紀錄片的吸收方式後,隔沒兩天又看到一部完全跟以前不一樣的作品,我想就跟好脆友沛倫大哥講的一樣:「看紀錄片是一種很私人的體驗,它可以脫離拍片者與客觀的真實。我想可能是因為它不可能也不可以像劇情片那樣鋪天蓋地把故事、畫面填滿,於是大家在孔隙中看到自己。」就讓我拾人牙慧一下當作開頭的引言。
    Thumbnail
    昨天上花蓮看「種土」紀錄片,因為最近開始自己種田,也很興奮的想更多理解有關生物、土壤、種植的總總,便帶著或許能「獲得」什麼的心態,來欣賞這部與土壤有關的紀錄片。 但看完之後,心情卻非常的沉重... 這不是一部教你如何養育土壤的紀錄,這是一部,窺探到真相,想要勇敢的去翻轉、回覆,卻被現實燒毀飛翔翅
    Thumbnail
    一直以來都覺得紀錄片是我難以熟悉的領域,近年除了被《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導演自我頗析的過程所感動,看過許多作品,都因為作者的風格、拍攝的手法及議題的多元性等因素,常常進入戲院出來後,帶了更多的問號出來,總的來說,我更重視的是紀錄重要社會議題的內容,對於片子本身的藝術表現比較難以解讀,譬如《戰場日記
    Thumbnail
    一生中大概都有幾次搬家的經驗,但只要是和家人一起,到哪都是我們的家。一旦有變故了,家就不再是家了,真的只是一間房子了,那種百感交集只有經歷過的人能深刻體會。人生到頭來就是得自己一個人走完這一程,雖然感傷但也正提醒我們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美好曾經,更重要的是當下的每一刻。
    今年臺北電影節的紀錄片《雪水消融的季節》帶給觀眾沉重而悲傷的故事,導演勇敢直面創傷,並透過影片懷念與敬意摯友。影片中的紀錄素材讓人看到導演如何以真誠面對過去的傷痛,同時也展示了人類在面對失去時的堅韌與勇氣。
    Thumbnail
    如果你需要一部沉浸式放鬆的戲劇,真心推薦《去有風的地方》!許紅豆因為閨蜜的離世,工作與生活陷入低谷,毅然決然辭去工作,隻身一人從北京來到雲南雲苗村,有風小院所發生的一切,讓整個村像極了一個大家庭,無論是民情,還是鄉村風土,無法親臨的我們,依然能深受,在你觀賞同時,你的世界也不自覺地「慢」了下來。
    觀賞這部電影很像河流通過身體,給人很冰涼舒服的感覺,主要是場景的設定就是一個偏僻的小鎮,透過電影的色調、風景、背景音樂所形成的感受。不過在這種感受之下,隨著電影的進行慢慢會有一個微微的壓抑感,像是Ellie永遠在皺眉頭、處在狹小的火車亭、惡趣味的微霸凌、一些聽都沒聽過的書籍、父親的高成低就等。而結束
    《稻草人》這部作品是老師給我們欣賞的電影,內容是日治時代的人民生活,我很喜歡這部作品,因為裡面含有阿發、闊嘴一家遭遇以下是我的看後心得 我覺得這部電影是非常經典的,因為我看完這部影片後會很想再看一次,所以他對我來說很經典,但是我為什麼想再看一次呢。因為這部影片有一個非常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他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