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1/13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讓人一見鍾情的 ETF

經歷了動盪的2022年,ETF成為很多人在投資路上的好夥伴,但是ETF是什麼?又該怎麼投資呢?
ETF 解釋
ETF 解釋
ETF 之所以會這麼快就成為投資市場的主流標的,是因為她看起來就像是一位靜若處子、動如脫兔、而且秀外慧中又令人心安的可人兒,自然是會讓人一見鍾情,而且人見人愛的囉。
投資 ETF 強調能『風險分散化』,因為它是由多個標的組合而成的,如權重股組合、供應鏈組合或高股息組合等,這樣既可避免投資單一標的的風險、又因多元化組合可降低波動性。而跟隨指數的特性,期望能讓投資人獲得跟指數一樣的報酬。
台灣第一檔 ETF 是 2003 年 6 月 25 日掛牌上市的『寶來台灣卓越50證券投資信託基金』,2012年4月寶來與元大證券合併為元大寶來證券,就轉換成今天的0050『元大台灣50』。
隨後在金管會一連串法規鬆綁下,ETF 市場逐漸發展出多種的 ETF 商品,基金規模也逐步擴大,但是主要是以境外基金維大宗。截至 2022 年 11 月底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共核准 38 家總代理人、 63 家境外基金機構、997 檔境外基金,國內投資人持有約新台幣 3.5 兆元,為了追求較高的投資報酬率,投資海外 ETF是台灣投資人的主流。
資料來源:投信投顧公會
但實際上絕大多數的資金都來自於台灣的壽險業者,主要原因是因未保險業依照保險法的規定,投資國內上市櫃以外幣計價的股權或債券憑證,投資金額不會計入國外投資的限額,所以壽險業就將大筆資金投入以新臺幣計價的股權或債券憑證,債券型 ETF 規模才會因壽險業大舉投資而快速竄升,並大幅超越股票ETF,而股票型 ETF ,是受到 2020 年台灣股市持續創新高的激勵,國內基金規模才開始逐漸擴大。
資料來源:金管會證期局
由於 ETF 的三大特性,所以投資策略既可長期持有,也適合買低賣高的短線交易,當然操作方式就宜靜宜動了。
  • 被動式管理追求指數報酬率
  • 同時具備基金及股票特色的金融商品
  • 實物申購及買回機制
ETF是證交所核准上市交易的基金,它與股票交易方式不論在交易時間及漲跌幅的限制都一模一樣,所以原來就有股票交易帳戶的投資人,都可以像平時交易股票一樣進行買賣。
交易單位也和股票一樣,1個交易單位是1000個受益權單位(一張=一千股),可以零股交易,交易方式和股票的零股交易完全相同,鉅額交易也是一樣。但升降單位只有 2 個級距,未滿 50 元者是 0.01 元,50 元以上是 0.05 元。
而且 ETF 從上市、上櫃日起,即可進行融資買進、融券放空,以及融資融券互抵等信用交易,另外 ETF 不受平盤以下不得放空的限制,當然投資人仍需向往來券商確認,有券源才可以融券賣出。
買賣 ETF 的手續費與股票相同,在千分之一點四二五的範圍內,由證券商自行訂定,證交稅同樣在賣出時課徵,證交稅率為千分之一,只有股票的三分之一。如果是買債券型 ETF ,到2027年前還不需要繳證交稅喔。
ETF 雖與基金類似,但是因為在交易所掛牌,又與股票交易方式相同,所以投資人交易的 ETF 當然不是它的淨值而是市價。一般來說ETF的市價與淨值通常會趨於一致合理的 ETF 與標的指數的關聯度,應該會在 94% 到 96% 左右,當 ETF 的淨值與市價不一致時,我們稱為折價或溢價,而以下的幾種情況都會讓 ETF 發生折溢價。
首先是買賣的意願,以 0050 為例,如果當日淨值是 120 元,當投資人搶進時價格就可能會高於淨值像是 121 元,這就是溢價,相反如果因投資人拋售造成賣壓,就可能讓價格跌到淨值以下,像是 119 元這就是折價。
再來就是流動性不佳的 ETF 也會產生折溢價,他必須有充足的資金進行追蹤指數的操作,報價也才能貼近淨值,所以選擇 ETF 時,交易量是非常重要的項目。 最後就是買境外 ETF 時,如果發行地區政府對匯率與證券市場是管制的,當投資人短期買進或賣出該地區大量 ETF 時,可能會發生無法立即於該地區市場中買進或賣出 ETF 內相關股票的情形,因而產生大幅度的折溢價。
ETF 是基金當然就會產生管理成本,也可稱為內扣費用。內扣費用有操作投資組合的經理費、支付給保管資金銀行的保管費、調整投資組合的交易成本、經營基金必要的雜支。內扣費用是從基金的淨值中扣除,而且會直接反應在股價上,我們看到 ETF 或基金的淨值漲幅,裡面其實已經扣完費用。
一般在公開資訊上標示的都是一年的費用,例如: 0050 目前一年的內扣費用是0.46%,內扣費用是以日扣款的,每天要收取年費的365分之一。由於股價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內扣費用常常容易被忽略,但是對於長期投資的存股族而言,內扣費用也是影響報酬率很重要的一個因素。要查詢最新的 ETF 完整的獲利及內扣費用資訊,台股 ETF 可上投信投顧公會查詢。
ETF 是有可能下市的,但是它與股票下市並不相同,通常股票下市代表該檔股票應該要變壁紙了,但是 ETF 下市資產應該不會歸零,資產也不見得會減損,因為ETF 是基金,下市後並不是價值歸零,而是根據當下淨值做清算,投資組合中包含許多的成分股,即使基金本身解散,原來的持股仍然屬於投資人,當清算後就會歸還。只要這些持股本身價值沒有減損或歸零,那 ETF 本身就不會發生這些問題。
會下市通常是因為資產規模太小,造成發行公司運作入不敷出而決定要下市清算,所以有可能 ETF 是賺錢的,但最後仍然面臨下市的結果,但是投資人不一定會虧損。當然如果淨值跌幅太大,也是會造成 ETF 下市的喔。以台股而言,證交所表示股票型 ETF 如果最近 30 個營業日的平均規模低於新台幣 1 億元,或是最近 30 個營業日之平均淨值累積跌幅達 90% 就符合下市門檻。
一般來說,分散式投資的 ETF 是不可能發生每檔成分股都大跌,所以只有少數特殊標的,如槓桿型、VIX 型才有可能遇到這種問題。要避免買到可能會下市的ETF,就是不買資產規模太小、成交量太低的標的,也不要碰冷門及不熟悉地區的境外 ETF。建議新手應該先從買大型標的開始,不要碰特殊的標的就不容易面臨到 ETF 下市的問題了。
因為 ETF 只追蹤特定指數,不需要由投資經理主動選股,除了提升操作的透明度也降低了不少管理成本,尤其是有配息的 ETF 早已成為存股族的最愛了,而他的配息頻率不見得相同,投資人都可以到各個 ETF 發行公司網站查詢。領息是有可能要繳股利所得稅的,如果超過 2 萬元還會被扣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2.11%,所以存股族要注意一下股息可能產生所需繳納的費用。
最簡單能合法、又能減少存股成本的方式,就是選擇配息頻率較高的 ETF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規定是『單次給付股利總額超過 2 萬元』才需要扣繳。例如:季配息的標的就可以降低單次股息金額,等於無形之中幫投資人達到節稅效益之外,更可以讓投資人一年領息四次,方便做現金流的規畫,也不難理解為什麼現在討論度最高的 ETF 多半是季配型的高息型 ETF。
另外特定供應鏈或其他波動率稍高的 ETF ,對愛做波段、或沖沖樂的投資人而言,也能有融資融券的多空操作,可與現貨搭配避險,具刺激感但又能放心,證交稅也只需繳一般股票的三分之ㄧ而已, CP 值實在很高,而管理費及做空期貨的轉倉成本,以元大台灣 50 反 1 為例,持有者每年需支付的總管理費用大概是 1.2% ,所以每天只需支付 1.2% 的 365 分之一,對於做短線或波段交易者避險而言並不算多。
原型 ETF 與槓桿型 / 反向型 ETF
對機構投資者而言,可成為資產配置選項,由於變現性高又不用擔心投資單一個股的踩雷, ETF 沒有期貨到期日的問題,但同樣具備避險功能,又可節省一些期貨轉倉成本,因此也成為期指以外的避險利器。
另外在多空都做的避險基金常使用的配對交易中,由兩個或兩組相關性高或相對強弱勢的標的,賣 A 買 B 、或是 A 做多、B放空,多空雙向都做、與只做單一方向的策略,主要差異是能夠降低波動幅度,並且期望市場在任何情況都能獲得絕對報酬。
深入研究 ETF 之後,發現其中有許多小細節是平常不會注意到的,之後我也會慢慢整理有關各種不同需要注意的 ETF 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想要更了解ETF這個投資的投資者有一些幫助。
我也有經營一個Youtube頻道,喜歡搭配影音一起學習的朋友,都可以點進連結,一起學習、成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