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2021/11/14 作者:亨力-運動視界編輯
賽揚獎(Cy Young Award),是每年最受矚目的投手獎項,頒發給該年度表現最佳的投手,其影響力之於投手不下MVP之於打者。但是,「賽揚」是誰?一些球迷知道,Cy Young是生涯累積511勝的歷史勝投王,但你知道Cy Young生長、活躍在什麼時代嗎?
賽揚獎(Cy Young Award),是每年最受矚目的投手獎項,頒發給該年度表現最佳的投手,其影響力之於投手不下MVP之於打者。正是如此具象徵性的獎項,所以球迷才會熱烈討論誰會拿,才會討論投手該放在哪些數據天秤上衡量,所以,當年王建民在賽揚票選榜上排第二名,才會如此令台灣球迷惋惜。
但是,「賽揚」是誰?一些球迷知道,Cy Young是生涯累積511勝的歷史勝投王,但你知道Cy Young生長、活躍在什麼時代嗎?除了極度誇張的511勝,還有什麼偉大的功績?
接下來跟著【亨力考古】的腳步,回溯再回溯,重新看清Cy Young與賽揚獎的面貌。
以名將為名-賽揚獎源流
1955年,88歲的Cy Young於家中悄然離世。他成長於19世紀中後期快速發展的美國,經歷棒球從草創走向現代,度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喧囂,帶著22年職業生涯累積511勝316敗、先發815場、749場完投、投7356局等大聯盟歷史紀錄長眠。
為感念Cy Young偉大的棒球生涯,也為了嘉獎大聯盟年度最佳投手,時任大聯盟主席Ford Frick於1956年宣布,將設立專門給投手的新獎項,名字就叫做Cy Young Award 賽揚獎 。
起初,賽揚獎不分國聯、美聯,全大聯盟只有一個名額,由全美棒球記者協會負責選出。1956年賽季,布魯克林道奇非裔強投Don Newcombe奪下獨步聯盟的27勝,獲得16名投票人中10人青睞,成了極具歷史意義的首名賽揚獎得主。
Newcombe同一年囊括MVP大獎,加上1949年拿下國聯新人王,很長一段時間是歷史上唯一位拿過新人王、MVP和賽揚獎的球員,直到2006年新人王得主Justin Verlander,在2011年同時奪下賽揚獎和MVP後,才有人能與Newcombe並肩。
賽揚獎不分聯盟的制度維持到1966年,大聯盟主席Ford Frick於1965年退役,接任者William Eckert順應球迷意見,1967年將賽揚獎分為國聯、美聯各一個名額。道奇「神之左手」Sandy Koufax是單一名額時期唯一拿超過1座賽揚獎的強投,1963、65、66三度獲獎,也是第一位連霸賽揚獎的投手。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老虎名投Denny McLain於1969年成為史上第二位連莊賽揚獎的投手,不過美聯賽揚得主列表中,還有另一人跟他並列。一開始投票並不像現在採積分制,記者可以投複數人選並排列名次,投票人只有一票。
1969年24名投票人,10人投給Denny McLain、10人投給金鶯左投Mike Cuellar,兩人票數一樣,最後大聯盟決定讓兩人都有獎拿,出現史上唯一一次並列賽揚獎的情形。值得一提的是,Cuellar出身古巴,是史上第一位中南美洲出身的賽揚得主。
為了避免再度出現並列得獎的情況,1970年票選修改制度,記者可以選3名投手排出一、二、三名,獲得一張第一名可以獲得5分、第二名3分、第三名1分,最後統計出積分最高者就是新任賽揚獎得主,若同分,第一名選票較多者勝。之後投票都採積分制,頂多做點微調,像是去年2020年票選,30名投票人可以選5名投手,第一名可以獲得7分,第二名4分,第三名3分...,以此類推。
1974年,道奇投手Mike Marshall成為史上第一位拿下賽揚獎的後援投手,當時的後援觀念跟現在大不相同,Marshall當年出賽106場-至今仍是大聯盟投手單季出賽紀錄,投了208.1局,拿下15勝12敗21救援。
道奇出過8位賽揚得主,1981年賽揚得主Fernando Valenzuela也值得一提,當年他以新人身分拿下賽揚獎,也理所當然拿下新人王,至今仍是唯一同一年拿下這兩座獎項的投手。
費城人左投Steve Carlton於1982年拿下生涯第四座賽揚獎,正式超車Sandy Koufax、Jim Palmer、Tom Seaver與自己共同保持的紀錄,成為史上拿過最多賽揚獎的名投。
1995年勇士名投Greg Maddux完成史上第一次賽揚獎四連霸,四座賽揚獎與Steve Carlton並列史上最多,數年後出現第二次夢幻四連霸,由Randy Johnson完成。
1998年藍鳥強投Roger Clemens拿下生涯第五座賽揚獎,生涯賽揚獎次數超越Carlton和Maddux,他日後將紀錄推進到七座,2004年拿下第七座賽揚獎時,已經高齡42歲,至今仍是史上最老賽揚得主。
從1956年Newcombe起,賽揚獎已經頒發65個賽季,是大聯盟影響力最大的獎項之一。在賽揚獎之前,獎項鮮少以人名為名,也遠不如賽揚獎如此成功且具影響力,現在獎項冠名早已成主流。
獎勵年度最佳打者的漢克阿倫獎,年度最佳後援投手分別冠名為李維拉獎(美聯)和霍夫曼獎(國聯),新人王也冠名為傑基羅賓森獎,只是球迷還是習慣簡稱新人王,盧賈里格紀念獎則頒給對熱心公益且對地方社群有卓越貢獻的球員...。
那麼...賽揚,即Cy Young,他是誰?他是什麼樣的投手?厲害到足以成為所有後世投手們的典範?
現代棒球與大聯盟的見證者-Cy Young小傳
我們先從Cy Young退休的年份說起吧。
1911年10月6日,波士頓大盜隊*對布魯克林道奇隊,派出44歲的Cy Young先發,這是他職業生涯最後一次出賽,不過他被打了11分,吞下生涯第316敗。
*Boston Rustlers,又譯竊盜,現勇士隊前身。
講到「1911」這個年分,就是課本裡中國歷史上「武昌起義」和清帝國終結的一年,對應到中國史,Cy Young要算是活躍於清末的人物,對應台灣史,是日本殖民初期...距離現代實在太過遙遠。
...the average fan today is scarcely able to conjure up any mental picture of this ancient worthy's career, or even to say what skills made him dominant.
「...當今多數球迷,幾乎無法在心中描繪出這位古人的職業生涯,或是說出什麼技巧讓他能宰制賽場。」歷史學者Reed Browning 2000年出版的《賽揚的棒球人生》*中寫道。
*暫譯,原文為《Cy Young: A Baseball Life》
Cy Young生於1867年,當時美國正處於南北戰爭後社會、經濟、政治快速成長變遷的時代,棒球產業也在此時蓬勃發展,職業棒球隊在1870年代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Cy Young本名Denton True Young,出生並成長於俄亥俄州的農業村落吉爾默爾(Gilmore),是典型的農家子弟,甚至早年有農夫楊(Farmer Young)的綽號。至於後來被大家記住的"Cy" Young是怎麼來的呢?因為他投的球很快,曾把看台上的一塊板子擊落,因此獲得封號Cyclone(旋風),Cyclone Young簡稱Cy Young。
早年參加地區性的小型聯盟,Cy Young表現出色,在1890年獲得位於家鄉俄亥俄州的職業球隊-國聯克里夫蘭蜘蛛隊青睞,就此開啟職業生涯。
現今球迷很難在心中描繪Cy Young身影,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當時的制度與職棒環境跟現代差異太過巨大。
「投手丘」在1893年才首度出現,在此之前投手只是在一個指定的方形區域投球,與本壘板的距離也不是現在的60.5英尺,而是55.5英尺;棒球手套直到1890年代中期才流行起來,據記載,Cy Young直到1896年才習慣戴手套;而打出界外球記好球的規則,則是在1901年才出現。
職業棒球環境也大不相同,1890年代幾乎是國聯獨大,美聯在1901年才成立,雖然國聯被認為是等級最高的「大聯盟級」聯盟,但現在我們熟悉的「大聯盟」,直到1903年才由兩聯盟共組成立。
回到Cy Young身上,他在1891年開始成為蜘蛛隊的主力投手,出賽55場拿下27勝,1892年更成為全國聯最頂尖的強投,出賽53場,36勝、9次完封和1.92的防禦率都是聯盟最佳,1895年率領蜘蛛隊贏下坦波盃-當時國聯的冠軍賽。Cy Young為蜘蛛隊效力到1898年,9年期間拿了240勝,投了3353局,投出346次完成、24次完封。
1899年蜘蛛隊老闆Frank Robison買下聖路易棕人隊,他認為聖路易更適合職業棒球隊發展,所以將蜘蛛隊陣中主力球員移轉到新買下的球隊,包含Cy Young。聖路易這支球隊1899年改名叫「Perfectos」,1900年再改名成我們現在熟悉的紅雀。
1901年美國聯盟成立,Cy Young投效新聯盟、新球隊,加盟波士頓美國人隊(Boston Americans),開啟他職業生涯另一段黃金期,第一年就以33勝、防禦率1.62、158次三振的成績,加冕投手三冠王。美聯和國聯在1903年合組大聯盟,第一屆世界大賽Cy Young就率領美國人隊打敗海盜奪冠。
Cy Young 1901到1903年都是美聯勝投王,光這三年就拿下93勝。1904年,Cy Young投出大聯盟歷史上第一場完全比賽,生涯勝場數也在這一年累積超過400勝。來到波士頓前5年,三度防禦率1開頭,防禦率最高一年僅2.15。
1908年,美國人隊改名成紅襪隊,這也是Cy Young為紅襪效力的最後一年,賽季結束後,已經42歲的Cy Young被交易回家鄉球隊-克里夫蘭納普隊(Cleveland Naps,意為小睡,後印地安人隊,現改名Guardians)。
1910年7月19日納普與華盛頓參議員的比賽延長至11局才分勝負,納普擊敗參議員,先發投手Cy Young完成11局投球任務,拿下至今仍後無來者的第500勝。
Cy Young投球技術最為人稱頌的,是他的控球能力,從1893年到1900年,他BB/9都是國聯最低,1898年更是低到0.98之譜,在波士頓前6年 BB/9更是四度低於1,但離開紅襪後,控球已經不如以往,身材更是開始發福。
1911年季中,Cy Young被家鄉球隊釋出,不久後波士頓大盜隊簽下他,但隔年並沒有續留。賽季結束後,Cy Young手臂持續痠痛,雖然還在尋找機會,但沒有球隊願意給這名45歲名將機會,Cy Young最後在1912年8月發布退休宣言,「我的手臂已經無法輕易的投球了。」他在退休聲明中寫道。
Cy Young生涯防禦率僅有2.63,在美國人/紅襪時期更是只有2.00,縱使身在大聯盟初期的死球年代,Cy Young防禦率還是極為優秀,不過,還遠遠比不上他那令人瞠目結舌的累積數據。511勝316敗,先發815場,749場完投,投了7356局,以上五項數據都是歷史紀錄,就算當時投球觀念、投手使用觀念與現代差距很大,Cy Young如此耐投也是前無古人且後無來者。
據說,他春訓時會特別控制練習量,賽前會熱身,但不會進牛棚,藉此保護手臂,這些習慣會被特別記錄下來,恐怕是與當時的主流相違,Cy Young知道要保護手臂,只是做法不像現代是根據科學和研究,只是單憑直覺與經驗。
退休後,Cy Young回到俄亥俄州的農場,不過生活並不富裕,妻子Robba於1933年離世後,他遇到財務上的危機,甚至需要到朋友的農場打零工度日。
職業生涯如此輝煌的Cy Young,在1936年名人堂首次票選時,居然沒有被選入,因為第一次投票將球員分成19世紀與大聯盟創立後兩大組別,偏偏Cy Young是跨世紀的球員,投票人因此搖擺不定,兩個組別都有人投給他,幸好隔年Cy Young就進入名人堂。
年度最佳投手獎項該以賽揚為名嗎?
「在我的年代,被換下場的感覺糟糕如同被揍了一頓。如果後援投手沒那麼吃重,我會更喜歡現代棒球。」Cy Young笑著說,1955年一家俄亥俄州當地報紙記錄下老Cy Young所說的這段話。
以現代角度來看,1955年還是「後援投手」概念萌芽的時代,直到1990年代才有現代定義上的終結者,現在後援投手角色之重要,恐怕是66年前Cy Young無法想像的,他可能更無法想像現在競爭賽揚獎的投手,一年居然只先發30到33場、投200局左右而已。
年度最佳投手獎項,該以Cy Young為名嗎?我們可以來探討的是,Cy Young是不是他所處時代最好的投手。不過,我們僅能以流傳至今的數據評斷,那這些現存的數據顯示,Cy Young有幾個賽季可以稱得上年度最佳投手?
網站《Cut4》作者Jordan Shusterman提出他的看法,他認為Cy Young有四個賽季是毫無疑問的最強投手-1892、1893、1896和1901,另外兩個賽季有機會爭奪年度最佳投手-1895和1902。
若以流傳至今的數據來看,Cy Young只有兩次防禦率王,經校正的ERA+也只有兩季冠絕聯盟,不過7個賽季FIP是聯盟最低,現在回推他的WAR,單季最高為1896年的8.3,但同時代有7名投手單季WAR曾高於8.3,Christy Mathewson於1908年繳出10.8 WAR,為同時代最高。(FanGraphs版本)
Jordan Shusterman也提出其他他認為可以替代Cy Young為獎項名的人選:
George Zettlein :1871年成立的國家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被認為是第一個具最高水準「大聯盟」等級的職業聯盟,而第一個賽季最佳投手,Shusterman認為是防禦率王George Zettlein。第一個職業賽季的最佳投手,可為年度最佳投手獎項冠名。不過還有個大問題,因為現今大聯盟並不承認國家協會,站在大聯盟的角度,絕不可能以Zettlein為名。我認為這是Shusterman的詭辯,後面提出的人選更有說服力。
Walter Johnson :1910年代、20年代名投,生涯拿下417勝,史上僅次於Cy Young,生涯防禦率僅2.17,110次完封至今仍為史上最多,他也是大聯盟史上第一位3000K名投,生涯累積3509次三振。兩座MVP、五次防禦率王、六度勝投王、12次三振王,6個賽季ERA+為國聯最高,9季FIP為國聯最佳,1936年首批入選名人堂的球星之一。
Christy Mathewson :生涯373勝、防禦率2.13,巔峰時期宰制力完全不遜於Johnson,1903年開始十年間,FIP 8次國聯最低,後曾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於前線吸入毒氣導致日後身體狀況不佳,於1925年因病早逝,與Johnson一樣是1936年首批入選名人堂的名將。
Roger Clemens :時間拉到近代,生涯7度奪賽揚獎、第一座與最後一座相差18年,如Cy Young一般強大且長青,而且優秀的三振能力、活躍在有電視和網路的時代,Clemens絕對更貼近現代球迷,如果沒有與禁藥醜聞聯繫在一起,成績完全清白,相信會有很多球迷支持賽揚獎更名為克萊門斯獎
Shusterman同篇文章又提了Kid Nichols和Rube Waddell,兩名與Cy Young同時代的名投,但兩人生涯長度、生涯成就都不如Cy Young,實在是不具說服力。
我個人認為,Walter Johnson跟Cy Young同樣適合為年度最佳投手獎項冠名,尤其他超越時代的三振功力,比Cy Young更接近現代球迷描繪的強投。Clemens雖然適合,但縱使當年沒有禁藥規定,大聯盟也不可能扛著輿論壓力,將賽揚獎改為克萊門斯獎。
賽揚獎的意義
話說回來,賽揚獎該不該繼續叫做賽揚獎,大概只會是球迷間無趣且生硬的話題之一。
能在最高層級的職業賽事立足22年,多年來都是球場上最好的球員,早年以速球聞名,生涯中期練出精準的控球,經歷多次重大制度,依然能持續宰制賽場,Cy Young的天分與適應力不論放到任何時代都會成功。
放到現代,一名投手如果能在大聯盟立足22年、長年保持健康、6個賽季是賽揚獎競爭者、至少拿下4座賽揚獎,絕對是一代大投手。
就像與Walter Johnson、Steve Carlton、Greg Maddux、Randy Johnson等人相提並論,是一種至高的讚譽,能將自己名字與Cy Young並列,仍舊是投手們無上的光榮。Cy Young絕對沒有不適合這座獎項,我認為其他投手頂多是跟他同樣 適合,沒有誰絕對比他更 適合。
不過,就算沒聽過Cy Young、不了解Cy Young、對Cy Young的瞭解只停留在511勝,多數球迷都了解賽揚獎的意義,知道「三屆賽揚名投Scherzer」、「deGrom賽揚獎二連霸」、「Bieber獲得全部第一名選票奪賽揚獎」所代表的意涵。
賽揚獎的意義早已超越Cy Young本人,跨越世代成為強投們共同擁有的符號,已經是大聯盟棒球文化的一部分。
資料、數據來源:Wikipedia、Baseball-Almanac、Cut4、MLB官網、Baseball Reference、FanGraphs、棒球名人堂、History Channel、Fansi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