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的退休規劃:別買台積電 !

工程師的退休規劃:別買台積電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退休規劃人人在談,但是理性想一想,現在台面上的股票真的適合退休嗎?我常跟工程師客戶聊到退休時,發現工程師對於退休情緒複雜。由於職業生涯壽命不長,約莫45歲就有退休急迫性,但是這塊工程師退休盲區做溝通時,本期我用幫工程師退休規劃模式一起看看退休規劃怎麼做!如果您也想在15年完成退休規劃,不妨一同參考。

工程師退休是相當複雜的問題,尤其是現在約莫30歲剛有些許財富累積的年輕工程師,要鎖定的是45歲完成退休。反過過去以 15 年一個週期來看:1975 年二戰後第一波退休用十大建設完成規劃;1990 仰賴第二波是台灣經濟高速成長;2015 碰到科技快速增長;2040 年,工程師們退休金,要放在哪?

工程師退休理財或說15年快速退休,從各種債券、配息基金一直到低波動股票,各種產品層出不窮。但是重點不在現在的產品試不適合,重點在用現在的投資工具規劃 15 年後的退休生涯,無異是癡人說夢。

現在的全球大品牌,2040 年時能否存活都不知道。換句話說,工程師退休規劃非常緊迫,「你覺得父母輩會在 80 年代購買台積電緊握 30 年做退休基金?別開玩笑了吧…。」一提起這點我們常常一起大笑,工程師馬上也心領神會。「別再自欺欺人了,傳統股票無法讓你退休。」反之我會認真看待『工程師退休』跟一般人的退休概念必須、醫生退休做出明顯區分,「應該要把未來的穩定類股拉到現在存股。」,重點放在未來。

未來式投資配置:突破現有框架,洞悉未來商機

簡而言之,就是超前部署,以現在扛起台灣經濟主流的新科技工程師世代(1985-1995 年出生),如果以 45 歲作為分界線作為分界,退休年齡大致落在 2040 年後 15 年之間。未來 15 年什麼產業增長最快?『行動裝置產業約略 2025 進入成熟期;電子自駕車、人工智慧差不多在 2035 年;最實際的產業,就是現在的太空類股。洛克達因 (AJRD-US)、維珍銀河 (SPCE-US)、Maxar(MAXR-US) 上述三家公司已在太空產業有所斬獲,目前剛開始獲利。

針對退休,工程師再清楚不過未來科技走勢,這不是癡人說夢譁眾取寵,而是正在發生的事實「專門分析太空經濟的重量級大行摩根士丹利 (MS-US) 就極為看好維珍銀河,給予買進評等」。

先前全球前兩大首富,SpaceX 創辦人馬斯克與 Amazon 創辦人貝佐斯,都將宇宙納入未來商業版圖必爭之地時,工程師退休商機已經不言而喻。這場巔峰之戰,在地球的我們也可能受惠。例如 SpaceX 旗下衛星連網服務「星鏈」(Starlink),就在今年初正式宣布開放申請服務,使用者可透過預付 99 美元預定全套價值 499 美元的衛星網路天線與路由器組,就能獲得星鏈連網服務,台灣地區最快在 2025 年開始普及就能開通服務,創造現金流,這是所有剛剛開始有錢規劃,又有職涯年紀壓力的工程師族群最好的標地。

如果是馬斯克代表 SpaceX、藍色起源背後金主就是貝佐斯,兩人性情各異,但對於太空探索都有無盡的狂熱,這樣的科技狂人對於改變未來的夢想無人能出其右——不過,這不代表投資者就得提早投入。像是 SpaceX 的星鏈計畫雖然充滿商機,甚至可能在數年內 IPO 尋求,屆時無疑將成為市場追捧焦點。但是「星鏈」商業模式還無法創造穩定現金流,馬斯克也坦言在 2024 年 SpaceX 就會面臨現金流的挑戰,但可以克服。

這背後代表的,就是2024年股票上市後所有搞懂技術層次怎麼操作,都該買進、定期存股、長期持有作為工程師的退休規劃中。簡而言之,醫師退休規劃求長線;工程師退休規劃必須要縮短。

投資太空商機?創富礦工:不要只看現有標的

如果投資人現在就想著手,美股近 10 年也陸續出現相關ETF(見下表)。例如由方舟投資執行長及投資長凱薩琳伍德領軍的 ARKX 就在2021年登場。最大持股是全球定位系統大廠天寶導航 (Trimble-US),比例達 9.17%。傳統型 ITA 則是瞄準防務公司,屬於未來傳產概念股雷神 (RTN-US) 與波音公司 (BA-US),投資比重都接近 20%。

ARKX 雖然不乏傳統電子商務,如 Amazon(AMZN-US) 、洛克希德馬丁 (LMT-US) 與 L3Harris(LHX-US)(美國前六大防務公司),但第二大持股卻是自家的 3D 列印 ETF(PRNT-US) 。原因就在於近年 3D 列印技術在太空環境的應用已經日漸成熟,3D 列印的工業技術將大幅降低火箭成本,屬於太空探測零組件概念股。

2040 年的15年工程師退休規劃,一定要突破框架,不能安於固定的資產配置,需時時檢視新鮮度」才能打造出經得起趨勢考驗的退休資產組合。

2040

註:上述資料截至2021年8月

科爾多瓦工作室

  • 馬屁股官方Line: @atai1015 加入後請打『Hi,我從方格子看到你的文章』,裡面有YouTube跟Podast最新資訊!
  • 馬屁股e-mail: atairich@gmail.com

------

如果您也喜歡這篇文章,加入Line: @atai1015 有更多訊息。

投資領域大家都在努力,您的贊助讓我們感受支持!


avatar-img
極速報導-馬博泰的政經廚房的沙龍
23會員
88內容數
我是一名獨立投資顧問,也是多數醫生朋友的投資桿弟。醫生與工程師都有類似共同點。專業、敏銳、理性的人格特質,最常對現在理專、營業員手續費優先的銷售模式不滿。醫生與工程師尊重專業、習慣定期討論後由顧問訂定清楚投資策略以及風險備案,是成功投資的關鍵。如果醫生與工程師的策略能賺錢,並且月月檢視,相信您的財富也會逐步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202近幾年來台灣興起存股風,說得更明白些指得是定期定額+碎股投資。如果手續費在合理範圍,存股投資是一個很穩健的配置組合,非常類似成立一檔自己專屬的ETF來定期定額投資。
2023是非常有趣的一年,遠距醫療、AI技術、硬體設備,都對醫學領域起到革命性發展。搞不好,我們正在科技發展的奇點上!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2023年已經過完農曆年,開工後投在電子領域的工程師們檢視目前自己所在的公司上下游產業鍊是否跟上五大潮流趨勢。年終獎金之外,再一筆年中獎金!
202近幾年來台灣興起存股風,說得更明白些指得是定期定額+碎股投資。如果手續費在合理範圍,存股投資是一個很穩健的配置組合,非常類似成立一檔自己專屬的ETF來定期定額投資。
2023是非常有趣的一年,遠距醫療、AI技術、硬體設備,都對醫學領域起到革命性發展。搞不好,我們正在科技發展的奇點上!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2023年已經過完農曆年,開工後投在電子領域的工程師們檢視目前自己所在的公司上下游產業鍊是否跟上五大潮流趨勢。年終獎金之外,再一筆年中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