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島-蘭嶼_3[蘭嶼的社交場所]

人之島-蘭嶼_3[蘭嶼的社交場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蘭嶼的社交場所]

2022年7月初的蘭嶼是「晴時多雲偶陣雨」,下了好幾場雨,本來想去海邊放空、觀察,只好改成在涼亭待了一下午。

這趟旅行,好幾次和當地人的互動,都發生在涼亭。

這一天,我們在涼亭待了一陣子後,有一位大哥(他說要叫叔叔,才不會曖昧...)來涼亭找我們聊天,還去買了一手啤酒來跟我們喝。這位「叔叔」的外號是騷擾,他年輕時都在台灣工作,沒錢時,為了找工作曾經從板橋走路到中和,還說當時他們喜歡搭霸王車,坐了計程車不付錢就跑掉。我問他:「那萬一人家追上來怎麼辦?」他說:「不怕啊!就打架!」叔叔說他年輕時很喜歡跟人打架,所以喜歡待在台灣,現在老了,比較喜歡蘭嶼的生活。

叔叔說,這些在公共空間的涼亭都是為了觀光客蓋的,以前只有在家裡會有涼亭,是休息用的,現在為了觀光產業,才會蓋這麼多。之前來蘭嶼,就感覺到當地人的表達非常直接,叔叔說他們很不喜歡觀光客只穿比基尼在部落裡走來走去,會直接跟人家說:「你以為這裡是海邊喔!穿這樣!」想起之前也遇到他們會很直接的跟觀光客說:「遠光燈要關!」我很喜歡他們這樣的表達,很直接的說出困擾,這是經過社會化的我們,不容易說出口的。但或許,人與人之間就是需要如實的表達自己,既不委屈自己,也不傷害別人,才有機會建立起真正的連結。

涼亭,似乎是小島的社交場所,無論是跟當地人或遊客。

涼亭,似乎是小島的社交場所,無論是跟當地人或遊客。

聽著叔叔說他的故事,我們也問了他一些問題,發現過程中,我們說到「達悟族」會被他糾正,他告訴我們:「是雅美族,我們不喜歡達悟這個說法!」

我們問他兩者的差別,他說:「在日本人來之前,我們是沒有名字的(我猜是因為只有他們在島上,沒有這個需要),後來日本人來了,才幫我們取了這個名字。」

「那達悟族是什麼時候取的名字?」

「是後來有人為了搞政治,取的名字!我們都反對的!」

好奇的問他:「為什麼不喜歡?」

「達悟這個名字是指我們族人,這樣很像是搞分化,把我們跟你們分開,幹嘛要這樣?大家都是一樣的!」

沒有料想到會是這樣的答案,有些人認為要有區分,才能完整保留不同的文化,但也有人像叔叔這樣想,雖然生活習俗、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但不都一樣是人嗎?

當然,回想我們在網路平台上看到的,許多蘭嶼的粉絲專頁都會標著「達悟族」,所以叔叔口中的「我們都反對」,這個「我們」是多大的樣本數,這個我們還無從得知。但或許,這可以成為接下來我們與其他人互動時的一個話題,也許無法成為足以做統計的調查,但身在民主社會,能夠這樣聽許多不同的意見,是最美的一件事了!

在這遼闊的美景下,任何話題都變得有意思!

在這遼闊的美景下,任何話題都變得有意思!

***歡迎到我的主頁閱讀其他文章***

#蘭嶼 #人之島 #開元港 #達悟族 #小島放逐記 #背包客 #旅行



avatar-img
小島放逐記的沙龍
2會員
16內容數
2018、2020、2022都去了蘭嶼,一眼就愛上這座小島!未來,還要再去好多回!這個專題紀錄我在人之島看到、聽到、感受到的一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島放逐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一篇說到在朗島部落遇到一位陶藝家-陳陳,陳陳的攤位其實是跟一位Ina一起的,他介紹了Ina給我們認識,Ina用串珠做出許多達悟族的圖騰,各有不同的意涵。 在這些圖騰中,還意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意涵喔~單身男女一定要看過來~!
自從2018年踏上這座美麗的人之島,心中便一直念念不忘。 2020、2022年,分別都再次踏上小島,有時一個人,有時結伴,不論哪一次,都從小島獲得許多能量。在小島,也透過與人的互動,聽到了一些故事,想把這些故事與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 就從2022年的故事開始說起吧!
上一篇說到在朗島部落遇到一位陶藝家-陳陳,陳陳的攤位其實是跟一位Ina一起的,他介紹了Ina給我們認識,Ina用串珠做出許多達悟族的圖騰,各有不同的意涵。 在這些圖騰中,還意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意涵喔~單身男女一定要看過來~!
自從2018年踏上這座美麗的人之島,心中便一直念念不忘。 2020、2022年,分別都再次踏上小島,有時一個人,有時結伴,不論哪一次,都從小島獲得許多能量。在小島,也透過與人的互動,聽到了一些故事,想把這些故事與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 就從2022年的故事開始說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