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過中醫,或者經常在中醫看病的朋友,應該沒少聽到你的中醫醫師說“上焦有火,下焦有寒”這樣的話語,相信大多數人從來沒有真正明白醫師說的是什麽意思。
那麽今天就來聊一聊上焦、下焦都代表著什麽,一起瞭解在中醫的體系中,我們的身體結構是怎樣的。
“三焦”最早見於《黃帝内經》,說其是五臟六腑中最大的“腑”,是擁有綜合功能的器官,又被稱爲“孤腑”。
也有另外一派學説認爲,“三焦”是是用來划分内臟區域的部位,膈以上為上焦,膈與臍之間的為中焦,臍以下的為下焦。
目前對於“三焦”的概念解釋,還沒有統一定論,依舊存在兩派觀點的對峙:
- l 主張三焦部位說和三焦網膜說的“三焦”有形論
- l 主張氣化三焦說的“三焦”無形論
但綜合了《黃帝内經》《玄隱遺秘》《難經》《中藏經》《三十三難》等著作對於“三焦”的描述,筆者更傾向於
認爲“三焦”有形,屬火,是連接所有臟腑器官組織的由小腸開始一直延伸到整個胸腔、腹腔的網膜,能夠
傳遞能量,調和臟腑組織。
總之,“三焦”是中國古代天地人的“三才思維模式”下,將五臟六腑相關氣化功能進行聯係后提煉出的用來説明身體機能運行的概念模型。
中醫裏說的“上焦有火,下焦有寒”,是因爲中焦被堵住了。
那麽三焦到底是怎麽劃分的呢?
按照有形論中的【三焦部位說】,“三焦”并不是獨立的器官,而是通過上、中、下三焦的方式,將人體的重要器官分別劃分進這三個區域中,形成三塊病理區域:
- 上焦:橫隔膜以上的區域,全是臟器,含心、肺、心包。
上焦主霧,意思是上焦的主要機體功能是輸送血氣。
心臟主血,將血液發往全身;肺主氣,將人體精氣散佈于全身。
若邪犯上焦,會出現胸悶、
心悸、
哮喘、咳嗽等病症,治療時候的用藥需要輕劑量。
- 中焦:橫膈膜與肚臍之間的區域,含有兩臟兩腑,肝、膽、脾、胃。
中焦主漚,意思是中焦的功能為消化、吸收、代謝。
肝膽主分泌和代謝,脾臟主運化,胃主消化。
如若中焦失運,則常出現腹脹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此時重在調理脾胃機能。
- 下焦:肚臍以下的區域,含有三腑一臟,腎、膀胱、大小腸。
下焦如瀆,意思是下焦的主要功能為大小便排泄。
膀胱排小便,大腸過大便。
雖然對於三焦的定義,不同派系有對立,但對於三焦的功能卻有相同的認識。
(1) 通行元氣
首見於《難經》,認爲“三焦”是人體元氣升降出入的通道。
元氣,又被稱爲原氣,是人體最根本的氣,是生命的原動力。元氣源於腎臟,通過三焦到達全身的五臟六腑之中,助力各個臟腑器官的正常運作。
如果三焦運行不暢或者衰退,就會導致全身或者某些部位出現氣虛現象。
(2) 運行水液
意思是“三焦”是機體水液輸送、排泄的通道。
身體的“三焦”系統猶如一個大型發酵池,吃的食物會在中焦進行發酵,發酵后產生的氣體會升到上焦,而消化后的殘渣則會被排入大腸、膀胱,以尿液、糞便的形式排出體外。
雖然人體的消化、吸收、代謝功能是由肺、脾、腎等臟器協同工作后完成的,但是需要以“三焦”通行元氣為動力,以“三焦”為通道,才可以順利的運送和排泄水液。
如果“三焦”不通,則無法順利完成身體的代謝過程,導致排尿少、身體水腫等症狀。
要想讓三焦通暢,建議拍打手臂上的少陽三焦經。在每晚睡覺前,沿著胳膊外側,先後用左右手從肩膀開始拍打對側的手臂,一直拍打到手腕処。力度可以重一些,但要保持匀速。
該方法不是立即見效的,貴在堅持!
----------------------------------------------------------------------------
参考资料出處:
[1]彭榮琛,萬文蓉.論中醫三焦之我見[J].中醫藥通報,2014(02):41-43.
[2]王虎良.中醫“三焦”探析[J].中醫藥臨床雜誌,2008(05):87-88.
[3]薛永東.敲打三焦經,氣血運行才暢通[J].養生保健指南,2016:8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