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小說
遊戲名稱的《二分之一》。很顯然這個「二」是有特殊意涵。
遊戲分成兩個陣營。也就是有兩個相互對立的組織,各自所發生的故事。
遊戲一開始會透過簡單的心理測驗,讓玩家選擇先體驗哪一邊的故事。
不過不用擔心,雖然遊戲沒有像隔壁魔法學校可以跟分類帽討價還價,但這問題只要大概知道遊戲兩邊陣營適合者跟什麼對立,要選錯還是比較困難的。而且只要體驗完其中一邊的故事,就可以切換陣營體驗另一邊的故事。
個人是覺得兩邊故事先體驗哪邊其實都沒什麼差,就挑自己喜歡的來就好,反正最後還是兩邊的故事都要體驗。
而兩邊的陣營,正是「黑」與「白」的對立。
象徵自由的反抗者──黑
〈黑〉這邊主要是由所謂的「歸來者」所構成。而什麼是歸來者呢?簡單來說就是「死而復生」的死人。
像是「馬麗金小巷(Mary Kings Close)」(17世紀黑死病)的安妮、倉央嘉措(第六世達賴喇嘛)等等。看劇情還有太宰治以及顏真卿,但這兩位的故事目前是沒有講的,至於未來會不會講,不知道。
不過光是我提到的這兩位,大概就可以知道〈黑〉這邊的構成是什麼樣了吧?一群活在故事中的人物,他們的故事本身就是故事,若沒有什麼好說的那肯定是假的,說出來估計誰也不信。
像是安妮以童話《小紅帽》去做連結,所講述的故事我就還蠻喜歡的;倉央原本是個普通的平民老百姓,卻突然被捧作為「活佛」,被迫與自己的家人以及戀人分開,強逼著被安在了他根本不想要的位置。
這兩則故事雖然不到非常完美,但至少有一定的水準。
很可惜,好的也就只有這兩個。
〈黑〉這邊可使用的角色,也就是主要的角色共有六名。扣除掉兩名角色,剩下的四人,他們的故事就稍微有點弱了。
我有試著去google,但不知道是不是我不是用百度的緣故,所以找不到他們是否有「原型」。也或許因此這幾人的故事我只能用差強人意來形容。
四人中有三人,幾乎是拿同一套公式所導出來的結果。所以看起來不能說一模一樣,但感覺乾脆不要講還比較好。
除此之外歸來者為什麼要幫〈黑〉這邊的人對抗〈白〉?
歸來者是一群死而復生的人,但不代表他們就有義務要幫助把他們喚回現世的人。相信大家都有聽過《三國演義》諸葛孔明舌戰群儒,但今天若有某位候選人為了贏得總統大選把人家給召回現世,試問會怎麼樣?
對,肯定是完全搞不清楚狀況,一個出國搞不好就永遠留在澀谷。
這群歸來者,其實大多都死得早,所以對於〈白〉這邊完全不認識。而拐他們對抗,六個人裡面也只有兩個有比較正當的理由,或者說比較能夠接受的理由。
而這兩個還不是我提到的安妮跟倉央。
所以〈黑〉這邊的歸來者,說白了就真的只是借人家的ID來玩。他們的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與「主線」的連接,這點就稍微弱了點。
這很嚴重嗎?說實話,我覺得很嚴重,但最後再一起聊這點。
象徵秩序的美麗新世界──白
〈白〉這邊的故事就比較單純,就是在講述「世界觀」。
而這個世界觀我看著還真有點眼熟,完全就是拿《美麗新世界》改的。
至於《美麗新世界》是什麼樣的作品,抱歉太久以前看的,記得不是很清楚請見諒。
《美麗新世界》是一本「反烏托邦」作品。故事設定在未來,人類那時候以經濟建立起非常完善的制度,嬰兒的出生已經全面改為試管嬰兒,並且通過優生學會將不良好的胚胎事先剔除,只將那些發育完好的胚胎發育成熟。
當然我只是簡單說明,實際可以去找作品來看。畢竟這本是反烏托邦文學的經典,就算不買圖書館肯定也找得到。
我們拉回遊戲。遊戲並不是將整本書拿來照抄,而是將一些地方加入了自己的巧思。
像是劇情有說一群外星生物跑到地球來,然後在這個世界建立起了「白主教會」。而後教會透過傳教在這個世界建立起了「秩序」。
同時因為他們所信奉的「聖主」討厭某樣東西,只要接觸就會使其產生名為「黑粒」的物質,所以下令將這些東西全數都給封殺。舉凡像是音樂、書籍,這些文化都被封殺。
而〈黑〉那邊看到像是太宰治之類的人物,大概就知道他們那邊可以很直白就是一群藝術家在抗爭(誤
至於主線故事,大概就是白主教會這邊被反抗軍一個偷襲得手,然後就結束了。
詳細同樣最後再聊。
深層記憶
深層記憶是破完主線後,玩完戰棋所解鎖的故事。
〈黑〉跟〈白〉都有。而深層記憶又分為兩類。
一類是對於角色劇情的補充。基本上就是加強角色性格的刻畫,同時也稍微提一下主線劇情之後的「後日談」。
這一類就跳過,沒甚麼好說的。
而另一類,則是所謂的「追憶」。
這同樣是角色過去的回憶,但是不同的是牽扯到的比較深入,以劇情來說就是「前傳」。
不如說從製作團隊的態度來看,前傳才是「重點」。甚至有表示說50%的內容都在這裡。
那就有個問題了。還記得我上面有提到的兩個部份嗎?
就我個人的心得來說,當我跑去打戰棋解鎖劇情後,我第一個感想是──
──怎麼還有那麼多啊!
其實到主線結束,我的感想是還不錯的。畢竟故事就起了個頭,但分割商法我也是看過不少,所以只要劇情有講到一個段落,那就好,我可以接受。
主線就很簡單,就反抗軍打了一個先手偷襲取勝,接著就下集待續。劇情主要就圍繞在「角色的故事」以及「塑造世界觀」上。但這兩個我覺得就真的不是說很完美,但看得出來框架還不錯。
而看到幾所後的內容,加上這邊才是重點的發言,頓時讓我有點想衝steam評論給負評。
製作團隊希望給玩家驚喜,但這驚喜我看到時我只想刪遊戲。
為甚麼?對啊,為甚麼呢?
道理很簡單,因為「製作團度認為的重點,跟玩家所認為的重點是不同的」。
主線劇情簡單又短,那就算了,只要能講好那一切都沒問題。但有講好嗎?先不說歸來者那邊的故事會讓人留下印象的寥寥無幾,參加作戰的動機也是一堆人有跟沒有是一樣的。
而主線劇情,就是〈白〉這邊被打了個偷襲先手敗了,劇情就暫告一段落,接著就下集待續──如果不計較下集待續、不計較長短,劇情就是完整的了。
但有對於他們雙方的「過去」,會感興趣嗎?
那個「切割感」就出來了。
更不用說〈黑〉這邊追憶的對象,那位角色在主線劇情中根本就是個小透明。
試問一個直到故事最後想起自己名字、戲份只在開頭的角色。有多少人會想了解她的過去嗎?
至少我不會想。
所以〈白〉那邊我就放掉了。不是說看不下去,只是一想到還有那麼多段就忍不住發出長嘆。
但至少我〈黑〉這邊全看完吧?那麼感想呢?
還好。這邊的還好是我覺得製作團隊力推的劇情,其實也沒有說好到可以推翻掉我的想法。
我是硬逼自己玩下去,而玩到最後……對,我不覺得逼自己是值得的。重來一次我會選擇放棄跳過。
整體來說呢,其實劇情沒有說很差。只是可能要有心理準備這款遊戲是所謂的「雙主線」。還是那種硬要把兩段故事硬用膠水黏在一起的那種。
要說沒有關連性,都說是「前傳」,還是有的。但總感覺好像沒有必要要花那麼多篇幅還要通關後解鎖。
戰棋
接下來是遊戲第二個重點──戰棋。
對於戰棋遊戲我也沒有玩很多,但我可以保證──
這遊戲是仿《In to the Breach》做出來的。遊戲機制幾乎是一模一樣。
更正,劣化版。
我們一般稱呼這樣的遊戲叫做甚麼,我想不用我明說了吧?
就是款依樣畫葫蘆做出來的作品。
比較有特色的應該是角色的技能。有些技能以戰棋遊戲來說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但是呢,雖然說是戰棋遊戲但所有東西都做得很淺。
有技能可以解鎖、更換。但很多技能幾乎都是上下位的關係,並不會因此改變角色的玩法。
除此之外平衡性有待加強。因為遊戲機制幾乎只會讓輸出上場,輔助跟治療什麼的在這款遊戲不要說雞肋,根本多餘。
我相信如果未來我去拚全成就,很多角色我可能都沒有仔細研究過。不是說他們技能不好用,就生不逢時。
但要問這遊戲能不能玩?答案是可以。畢竟人家遊戲參考的是取得巨大成功的遊戲,模式照抄要說不能玩還是有點困難。
但是非常不耐玩。
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戰棋感覺像是附加上去的,與劇情幾乎沒有結合。
像是教學關。直接把玩家丟進一個戰場,裡面的角色我們不認識就算了,連這場仗能對應哪段劇情都不知道。
很多場就是為打而打,同樣「切割感」很強烈。
結論
還有一些東西沒有說。
像是〈深層記憶〉中某些地方字會被圖檔到之類不該由玩家發現的問題。但這邊就跳過吧。
看到這裡我是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現到,但如果要我說明這款遊戲帶給我的感覺,那肯定是:
──相比起原創,改編反而更加突出。
戰棋我覺得好玩,是因為人家《In to the Breach》本身就很有趣。
但要說這遊戲不值得玩嗎?我看了下遊戲的售價,稍微想了想,我覺得還是值得的。
畢竟遊戲本身也沒有說很差,以展現出來的像是文本量以及CG數量來看,這價格其實算是便宜。
不過……
感覺得出來下一部作品可能遙遙無期,如果考慮到這點,或許採觀望態度會比較好。
推薦Tag
劇情(推薦):
要不要推薦是一個難題。本身呢,我覺得劇情說不上非常好,可改進空間是有的,但也沒有說很糟糕。
框架看得出來還不錯,但整體來說說不上非常有趣的作品。
加上又是一款我不想玩完的作品,所以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
但我覺得本身劇情其實沒有說很糟糕,只是還可以更好以及搞錯方向。整體下來,好像可以勉強給推薦,至少裡面有幾段我覺得還不錯。
所以二分法給推薦。
戰棋(不推薦):
這沒什麼好說的。既然《In to the Breach》比較好玩,為何還要來玩這款遊戲?
依樣畫葫蘆,終究比不上本尊啊。
更重要的是如果畫出來的葫蘆長得一模一樣就算了、線條還畫歪。
所以不推薦。
反烏托邦(推薦):
感覺對了就給過。
二分之一(不推薦):
既然感覺是要做成系列作,那就上這個標籤吧。
我給不推薦的理由只有一個:目前故事劇情只是序章,但後續什麼時候會出、會不會出?不知道。
所以不推薦,觀望吧。
我覺得這一作得到的成果有點危險。
※以上為初次遊玩心得,純屬個人心得
※圖片皆為遊戲內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