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
這是1823年(相當於清道光3年)的信,若放在21世紀的台灣,將「梵文」改為「文言文」,這封信的內容仍然100%有效。
21世紀的台灣,有一批和1823年東印度公司一樣的人,在鼓吹「文言文至上主義」。
這些人因為活在快200年前,所以,想要轉寄 印度大 君的信也必是枉然──現代人怎有可能穿越時空,寄信給古人?
1823年,東印度公司決定在加爾各答創辦學校訓練當地人。這個看似相當明智與率直的做法,卻尹啟加爾各答領袖拉姆莫漢羅伊大君(Raja Ram Mohan Roy)憤然致函英國首相畢特。這封長信值得加以引述:
倡議此一教習學校時……我們樂觀的寄望這次會提出聘請歐洲人才和教育大計,教導印度本地人學習歐洲諸國已發展至完善程度,並使得他們的教養高於其他各國居民的數學、自然哲學、化學、解剖學和其他有用的學科。
我們現在才發現,政府要建立的是梵文學校,由印度賢人教導早已流行於印度的知識。可想而知,這間學校……只能灌輸年輕人滿腦子文法上的細微之處,以及形而上地區別一些對社會鮮少或毫無價值的事物……
梵文艱澀,皓首難窮,眾所周知,長久以來一直限制知識的普及,殊為可嘆……下列的沈思也沒有太大的提昇作用:何者為吠檀多主題?靈魂以何種方式融入神性(deity)?神性與神聖本體(divine essence)有何關聯?……請容我本著對閣下崇高地位的敬意進言一二,倘若依現今的計劃實施,勢必會徹底破壞原有的目標。
摘自:
Fareed Zakaria著,杜墨譯,《後美國世界》(The Post-American World),麥田出版,台北2008,pp.92-93
信函原始出處為:
Braj B. Kachru, The Indianization of English: The Language in India (《英語印度化》)(Delhi;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pp.59-60
附註:你看他講了半天在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