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8|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台灣務必檢視其安全危機 ■石明凱(Mark A. Stokes)

    雲程說明:

    這篇報告作者是「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of the U.S. Army War College)的外聘研究員(External Researcher)。

    文章重點之一是「經濟安全」,那是我們正要喪失的。新政府上台後的經濟政策,簡單說一句就是:「不夠?找中國!」資金不夠?引進中資、市場不夠?到中國發展、勞工不足?引進中國勞工等等。這樣的模式,是最懶惰的搭便車經濟,自己不必做事,全部仰賴別人,實在說,根本算不上是經濟策略。小學生層級。

    這篇文章提出「問對問題」、「 知道發生何事」等根本性的議題,那顯然是台灣人(包括部分清高的學者),特別是DPP頭人所欠缺的。同時,作者更大膽的提出「中國佔領台北」(而不是台灣)的想定(scenario),顯然相當具體,不是空穴來風。我們當然更不能掉以輕心。

    若中國觀光客大量而毫不節制的來台,作者所提及「天災、流行性疾病、恐怖主義與激進主義等,也將嚴重挑戰台灣的安全」,除了第一項,其他三項都可一舉達成。近日的報紙,已經在討論流行性疾病的可能性(如A型肝炎)。島嶼民族與社會的衛生環境本來就較為單純,有關衛生的風險,是要謹慎再謹慎的考慮不可。但,看起來未來的新政府毫不在意。

    這篇評論在DPP注意慘敗後的黨內鬥爭(恕我這樣說)逐漸升溫之時見報,格外有意義。它表示,外在世界是不斷的演變中,且隨時會有跳躍的進展。從來只依賴島內視野過日子的DPP,顯然並未從失敗中取得教訓。

     

    台灣務必檢視其安全危機 ■自由時報 石明凱Mark A. Stokes [1]

    美國國防部最近公佈的中國軍事現代化報告,對於中國崛起成為主要區域強權所引發的挑戰,堪稱是一份很有幫助的提醒。今年的報告是迄今以來最詳盡、最具洞見的報告。經評估該報告的意蘊,有一些議題值得深思。

    非傳統威脅 或許更迫在眉睫

    首先,僅著眼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危機,將分散對台灣面臨其他重要安全挑戰的注意力,而最值得關注的是經濟安全。鑑於過分仰賴中國以維持經濟成長與繁榮的根本危險,可以更為致力將台灣的經濟與美國、日本與區域的其他國家之經濟加以整合。比如,可以支持台灣利用其資訊科技的競爭優勢,同時透過雙邊國防採購瞭解備忘錄,讓台灣參與美國國防工業的全球化。再稍微列舉一些,比如天災、流行性疾病、恐怖主義與激進主義等,也將嚴重挑戰台灣的安全;在軍事挑戰十分嚴重之際,這些非傳統的威脅或許更迫在眉睫,並可能危害生命與繁榮。

    其次,當中國的軍事變得越來越有能力、越創新,與走向間接路線之際,不對稱的防禦方式就變得越發重要。面對一個軍事較強大的中國,最重要的當屬構範出最嚴重的問題、問對問題與重新評估基礎性的規劃預設。這些顯而易見的步驟並非如此容易,然而,這裡有一些觀點,或能作為未來論辯的起點。

    是否外有援軍 應做最壞打算

    台灣是否應將美國的介入預設為戰略與行動規劃的基礎?雖然有很好的理由來期盼美軍介入,並為這個可能的特別聯盟作出行動規劃,然而台灣關係法並不是共同防禦條約的替代品。牢記此點,加上缺乏正式的聯盟承諾,審慎的建言是自主防衛應該成為正式的規劃預設。抱最好的希望,然而做最壞的打算

    另一些問題也值得一提。比如,對於作出動武愚蠢決定的北京高層,如何確保其認知到的代價真實的代價,將勝過其認知的利益?

    以防禦自主作為指導原則並換個方式來說,如何確保中國未來的領導階層了解,強迫罷黜一個民選領導人、實際佔領整個島嶼與透過中央與地方層級的代理行統治之實的任何企圖都將歸於失敗?海陸兩棲入侵是最不可能,然而也是最危險的景況。中國的決策者為了達到有限度的政治目的,可能訴諸威嚇性的動武,而不需全面的入侵。然而,威嚇行動的後果無法明確的預測出來。透過和平方式逐漸兼併或許較為可取,只是,殲滅與佔領有朝一日卻可能被認為是保證勝利的唯一手段

    隨著時日推移,中國實質佔領台北並強迫政權轉換或許變得較為容易,而若真的較容易,佔領就可能會變得更誘人。然而,不論中國軍力多強,勝利恐怕仍是虛幻。歷史充斥軍事強權敗於較弱一方的例子,而值得提問的是,為什麼、是什麼策略致使世界舞台的大衛能戰勝龐然的哥利亞,這些致勝關鍵又如何能應用於台灣的國防?以中國一胎化政策觀之,中國的父母或許不像過去那樣,願意為了次要利益而犧牲他們的子弟。以瑞士的國防策略為例,確保國家意志的終極之道兩岸未來任何衝突的重心或許在於有自信中國絕對無法攻佔台灣,或者至少有自信台灣會是一枚中國無法下嚥的苦澀藥丸。

    就中國日益強大的軍事力量,另有一些問題可被提問,比如,台灣如何確保其人民,包括那些負責保衛該島的人,在面臨致力不懈的封鎖感知與溝通方式的行動時,能夠維持敵情意識,並與島嶼內外的其他人互通有無?其實或許沒有其他議題比此更值得關切的。正如人類的認知與神經中樞系統對感知、回應威脅至關重要一般,知道發生何事與溝通交流的能力是根本的,然而這個能力往往被視為理所當然,直至失去後才體會它的重要價值

    反擊中國能力 自我防禦一環

    如何防止中國人民解放軍為所欲為的控制台灣上空與鄰近海域?雖然要支撐一場無法確定期限的作戰行動或許很困難,但能在初期階段就解決一場衝突的關鍵,或許就是空防與飛彈防禦武器。在長時期的抵抗中,讓解放軍飛行員在相當一段時間內身陷險境,或許還是台灣的能力所及。若能找出中國境內控制犯台的空中與飛彈行動的單位,它們也將成為台灣反擊的目標,握有攻擊大陸這些目標的能力,對台灣充分的自我防禦是必要的,而美國釋出能達成這種任務的武器系統,在精神上或是白紙黑字上,都符合台灣關係法。

    聯繫重要港口與國際海域的台灣海上生命線要如何確保?鑑於解放軍海權日益強大,包括潛艦與先進水雷,上述任務似乎令人氣餒。除了要讓指揮、管制與通訊能力能夠生存之外,沒有其他東西能取代先進的柴電推進潛艦,來作為整合性反潛戰架構的環節。在開發與部署此一迫切需要的海軍戰力之際,也可考慮將由小型、多用途的民用商業、科學與監視潛航載具所形成的龐大船隊投入戰場。

    美台防衛關係 須進一步調整

    最後,日益嚴重的中國軍事威脅,顯示有必要依照台灣關係法,進一步調整美台的防衛關係。美國中華民國共同防禦條約的廢止與美軍撤防台灣,其前提在於中國承諾和平解決與台灣的歧異,這項和平承諾最顯而易見的證明就是中國的軍事態勢。為此,當中國對台灣人民及其民選領袖的威脅日增,美台防衛與安全關係的深度與廣度也應提升。由美國國會授權的政策評估組織應衡量與建議一系列方案,可以進一步協助台灣的自我防禦,並在美軍一旦被要求與台灣防禦體系合作,雙方形成特別的聯盟時,能提升美軍的能力。此外,如果台灣正式的國防物資及服務申請未獲得適當的注意,恢復年度軍售會談或許是應當的。最後,為了持續關注台灣其他重要的安全需求並符合台灣關係法,值得考慮由國會授權就台灣的經濟安全進行報告。(作者石明凱為美國國防部前中國科科長,國際中心魏國金譯,2008.04.07)



    [1] MARK A. STOKES is Country Director for the PRC and Taiwan within the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OSD/ISA). Major Stokes has previous assignments as a signals intelligence and electronic combat support officer in the Philippines and West Berlin . He served as assistant air attaché at the U.S. Defense Attaché Office in Beijing , China , from 1992-95. Before assignment to OSD/ISA, he was the Asia-Pacific regional planner within the HQ USAF Operations and Plans Directorate from 1995-97. He holds graduate degre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Asian Studies from Boston University and the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 He received his formal Chinese Mandarin language training from the Defense Language Institute in Monterey , California , and the Diplomatic Language Services in Rosslyn , Virginia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