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9|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2015京都枯楓記(7) 常寂光寺、竹林步道、野宮神社

【楓況相對佳的常寂光寺遊客洶湧,此為其著名紅葉景點鐘樓前。】
常住、寂滅、光明的佛土,名字優美且意境深遠的常寂光寺,在天龍寺西北約500公尺,我們散步過去。如果要從今年慘澹的楓況中指出一個高點的話,就是它了!
常寂光寺屬日本佛教日蓮宗派,山號小倉山,係文祿5年(1596)日蓮宗本圀(國)寺16世住持日禎上人開山,據說鎌倉初期著名歌人及《小倉百人一首》的編撰者藤原定家(1162~1241)曾建別墅「時雨亭」於此,雖然有點扯,但山號令我聯想到袁枚的《小倉山房詩文集》和高中課本裡的《祭妹文》。常寂光寺前是一條幽靜小巷,兩邊有著獨立院落的人家,一概花木扶疏、屋舍儼然,部份藉地利之便做起生意。該寺佔地遠無法與天龍寺相比,但因位在小倉山麓,其東西向的中軸建築群從山門、仁王門、本堂而多寶塔,依山勢節節向上,得以高度換取空間,增加層次感並減少視覺阻礙,遂或較不覺侷促。山門頗不起眼,倒與其規模相襯,除了門楣正中的寺名匾,門柱旁柵格上還掛著「開運 厄除 酉 洛陽十二支妙見」的招牌,妙見菩薩一般認為即北極玄天上帝,顯示日本佛教在受中國影響的同時,也摻進了道教的信仰。所謂洛陽十二支妙見,乃京都十二座供奉妙見菩薩的寺院,以天皇御所紫宸殿為中心,依十二地支方位環繞,其中子為北,丑北北東、寅東北東...等類推,而常寂光寺位居酉方,即正西。台灣遍布的玄天上帝廟可謂與之同源!
【通往常寂光寺前的小巷】
【位居洛陽十二支妙見 酉方位的常寂光寺】
我們到時,山門前後已擠滿遊客,寺方為加速購票流程,還設了臨時受付所。從山門到覆蓋著茅草屋頂的仁王門約50公尺,兩邊有駐車場和展示館,也種了好些紅葉與枝垂櫻。仁王門內外的人潮更不得了,因為它是寺內最古老的建物,興築於貞和年間(1345~49),原為本圀(國)寺客殿南門,元和二年(1616)移到現址。過了門幾無迴環空間,要嘛直接登上中軸線的陡梯往本堂,否則向右走坡度較緩的L形斜梯路通向鐘樓,週邊滿眼楓紅,而建於元和6年(1620)的鐘樓更是嵐山地區數一數二的紅葉景點,但其鑄於寬永18年(1641)的舊鐘於太平洋戰爭敗象已露的昭和19年(1944)被軍方徵收做成巨砲,平和的黃鐘妙響遂化為殺伐的恐怖咆哮,當時同命的古鐘應該為數不少,以善於保存有、無形文化遺產著稱的日人,窮兵黷武到末路窮途時,也是會「破四舊」的啊!鐘樓目前所吊的鐘是昭和48年(1973)由中院町村上光義發起新鑄的,請理學博士青木一郎音響設計,委京都本町高橋鑄工場製做,鐘上有銘曰:「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希望不要再有戰爭了,否則若覆轍重蹈,這樣的「功德」大家可擔不起啊!
【山門與仁王門之間】
【仁王門下,跨過門檻,當中軸線是一段陡梯。】
【不走陡梯,向右是通向鐘樓的較緩梯道,一樣可到本堂那層。】
【在陡梯回看仁王門】
【來到本堂前,陽光正好。】
【本堂層鐘樓側,銀杏葉已落得差不多了。】
【本堂前俯瞰仁王門】
【本堂前,紅葉看起來頗燦爛,但總覺得遠可以更盛。】
【鐘樓、楓紅與落地黃葉。】
【庫裡旁】
【本堂一側】
【本堂屋頂上的楓葉】
【從本堂層遠眺京都】
與妻順著人流,向上攀登階梯,到本堂、鐘樓、書院、妙見宮所在平面,因為依山而築,可想見平地不會太寬濶,但楓況相對佳,當時陽光亦好,遊客雲集盤桓,顯得寸步難行。繼續上行,來到多寶塔層,週邊人少多了,卻是我認為最精華的。元和6年8月落成的多寶塔,雖然只有兩層,高十二公尺,卻以造形優美著稱,且其屋頂仍維持古法的檜皮葺,而尖頂的相輪共有寶輪九重,中間圓形白色的龜腹十分醒目。常寂光寺居高臨下,本堂尤其多寶塔附近,都有視野極佳的點,可俯瞰嵐山乃至京都其他地區。
【歌仙祠,紀念編撰「小倉百人一首」的歌人藤原定家。】
【造型優美的多寶塔】
【多寶塔週邊漫晃】
【多寶塔週邊漫晃】
【多寶塔層的視野】
【開始往下走,仰望多寶塔。】
【回程再經鐘樓】
【回程再經鐘樓】
【回程仰觀鐘樓】
【下坡梯道旁的石柱燈】
【在陡梯上專心攝影的女子】
【在陡梯人流中轉身開心攝影的女子】
14:30左右離開常寂光寺,像早上走出天龍寺時一樣,有更多的人才要進來。與妻已没有特定的目的地,落柿舍約在200公尺外,便踅了過去,這間茅舍在徘句界無人不知,乃松尾芭蕉(1644~1694)得意弟子向井去來(1651~1704)的居處,芭蕉曾多次來住,並在此寫下「嵯峨日記」。舍名由來係某年院中所植40株柿樹結實累累,正喜豐收在即,未料夜裡忽起大風將柿果吹落殆盡,到底是詩人,大概一笑置之,寫了篇記事,取了個耐人尋味的齋名。茅屋自是不起眼,屋前一株剩果零星的老柿與紅得勉強的楓,在門外張望了一陣便没進去,倒是妻在它隔壁有擺攤並供餐的人家買了顆紅柿,好像說你家的柿子落了没關係,我到他家買。
【過落柿舍門而不入】
【落柿舍旁的庭園餐廳,有中文橫條招呼華人。妻在此買了粒紅柿。】
落柿舍過門不入後,便在著名的嵐山竹林步道漫晃,數大是美不錯,久了未免覺得單調,幸好觀光人力車不時載來紅男綠女,為鏡頭添加生氣,竹林區遊客雖不少,卻遠没想像中多,不過緊臨JR嵯峨野線、最長的那條竹徑例外,行人摩肩接踵,原來會經過《源氏物語》第十帖《賢木》提及的野宮神社,是源氏之君與情人之一的六條夫人「道別」的場所,當時後者見光源氏對自己日益冷淡,打算與獲選齋宮的女兒同赴伊勢而暫住於野宮(平安時代,天皇即位會從皇室選一未婚少女擔任齋宮,替其赴伊勢神宮參拜,惟去之前須在野宮齋戒沐浴,淨化3年。至今每年10月第3個週日舉行的野宮神社例祭,仍會重現平安時代的「齋宮行列」),但光源氏怕被人說薄倖,勉強於9月初前往探望,似乎那時的嵐山還没有竹林:「越過廣濶的嵯峨野草原,只見滿目風物動人。如今秋花已凋,枯槁的草原顯得無限淒涼,微弱的蟲鳴,伴著悲切的松風......」這次的見面,當然有些尷尬,六條夫人並未立刻請入。光源氏還想巧言逞辯,順手折來一些賢木(種在神社內的神聖樹木),說他的心不變,就像賢木葉色常青,如今不辭辛勞,越過神社齋垣相訪,怪對方竟如此見外。雖心懷舊情但已覺無望的六條夫人歌詠道:「神垣內兮豈有杉,既無目標亦無樹,誤將賢木兮來相銜。」二人後來隔簾並坐聊到天明,臨行,源氏依依不捨地握著六條夫人的手,歌道:「曉之別兮總黯然,淚為霑衣袪為濕,就中斷腸兮是秋天。」(以上譯文均引自林文月本)講古到此為止,不過附帶一提,野宮雖是文學上有名的別離場景,到了今天,日人卻愛來此求結緣、安產。
【竹林步道裡以人力車為背景自拍的少女】
【搭乘人力車逛竹林的女人,小朋友不知為何向他們致敬。】
【會經過野宮神社的竹林步道】
【野宮的鳥居未經加工,連樹皮都保留,形制最為原紿,謂之「黑木鳥居」。門前有招牌寫著「源氏物語之舊跡」】
【信眾來求結緣、安產。不知當年源氏之君摘的是哪株「賢木」?】
逛完竹林步道,便向與夥伴約定集合的JR嵯峨野駅走去,刻意再走到渡月橋附近,對妻說一定要去拍河邊那棵去年紅透了的楓,兩相對照,便能瞬間體會楓況的天差地別,而嵯峨野駅前的銀杏又何嘗不是?到駅站時約16:20,malima他們還不見蹤跡,便向去年同一攤商買了杯咖啡小憩,我不時到銀杏樹下張望,希望夥伴們會提早些回來,但還是17:00才接到電話,原來他們忘了是在銀杏碰面,在月台入口前等,說天龍寺又巧遇盧美眉,承她相告常寂光寺紅葉較佳,遂也去盤桓了一陣。
滿庭芳
–常寂光寺、竹徑、野宮神社
刻意尋秋 小倉山麓 常寂光葉當紅
緩觀徐步 登寶塔雙層
遠眺京都麗景 雲天濶 正好築亭
猶難解 古鐘鑄砲 殺戮換和平
重重 竹徑裡 森森綠黝 怪少人行
野宮拜緣結 賢木傳名
千載離人淚灑 都不管 驗在心誠
臨別嘆 老楓銀杏 或病或凋零
【渡月橋附近桂川畔的同一棵楓!上圖:2014/11/27;下圖:2015/11/24。】
【JR嵯峨野駅前的同一棵銀杏(在最左側)!上圖:2014/11/27;下圖:2015/11/24。】
17:45左右回到三条京阪,晚餐時間預訂18:30,便先到花旅舍休息。跟著女兒到了餐廳,正是昨晚推門而入卻無座位的那間燒鳥店,好險!可能常來,老闆和女兒算熟悉,兩人交談了一陣,大概問這些是什麼人吧!點菜就交給女兒,男人當然先來杯生啤,妻以外的女人們則溫了壺清酒,没想到後者喝起來非常順口,忙探看品牌,是松竹梅的豪快,但日本清酒製家實在多如過江之鯽,後來在他處欲要尋找,卻難再見。女兒推薦,品質保證,這餐吃得自是滿意愉快,20:00出頭結帳離席,共吃了1萬6千多円,像昨天的铁板居酒屋一樣,老闆也是親送至門口鞠躬道謝。各自回住處,時間還早,因為今天柳湯例休,一家3口休息半小時後,泡孫橋湯去也。
【女兒帶我們去的燒鳥店】
【點餐中的女兒,後立者為老闆。】
【席間聊天】
【老婆還有少樣素食可吃】
【我們點的食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