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合歡山杜鵑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果没有什麼特別的事,每年春深時節,益慶通常會召喚幾個老友登稍來、合歡賞杜鵑,而前者入秋還可賞楓,這些乍聽之下頗帶浪漫輕狂氣息的活動,雖行之有年,但至少對我而言,是中年以後才開始熱衷的,而在「為賦新詩強說愁」的年齡,即使身處花叢,又幾曾真正觀花?「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若非白頭,恐怕也對黃葉無感吧?不過,這實在是人生的弔詭,年輕時兩手空空,精力旺盛地埋頭衝向未來,無暇珍惜眼前的美好;如今老大,經濟稍有基礎,每思抓住當下的精采,但體力日衰,也没多少時間了,而況某些行動欲圓滿還另有賴天時、地利、人和。
幸喜此次天氣不錯,雖然風大了些,在高山稜線上吹來不太好受。前往北峰,中途鳶峰暫停觀景是必然的,那裡紅毛杜鵑開得燦爛,已呈盛極而衰之勢。北峰雖曾攀爬多次,且據云比起東峰坡度較緩,但我總不敢說是輕鬆的,尤其在賞花精華的前半約1公里,不乏陡升路段,畢竟是3千公尺以上的大山,走來頗感上氣不接下氣,這就難免聯想起自己的年紀,而「指點風景、琢磨快門」,不無掩飾窘況、借「機」喘息的作用。
【暫駐鳶峰,三美賽山鵑。】
【從小風口遊客中心出發】
【上第一道坡回望登山口,這裡杜鵑已簇簇盛開。】
【杜鵑精華路】
【杜鵑精華路2】
【杜鵑精華路3】
【杜鵑精華路4】
【杜鵑精華路5─malima盤桓花叢中】
殿後的我,在0.9K處遇到玉冠與妻,意不在山的她們看夠了花,打算就此折返,我讚嘆花容壯盛之餘,也覺得未必非得走完全程,心想待會兒碰到攻頂而回的益慶就一起下山,但在1.5K處,果真與在山頂休息了10分鐘後回頭的益慶相遇時,他劈頭一句:「快到了!」就「激勵」得我非繼續前行不可了:「瞧!人家根本想都想不到你會半途而廢哩!」
【回望滿山遍野杜鵑花,妻與玉冠到此回頭。】
【回望滿山遍野杜鵑花2】
【在益慶「激勵」下只好硬著頭皮勇往直上了。】
【過了1K已無花,看路看天看山小。】
【近山頂時又見零星花叢,色白,但已凋枯,似與前段品種不同。】
13:00左右登頂,距10:20進入登山口已超過3.5小時, 2公里路耗去這麼多時間,難免感到有些「心虛」,而下山時因右膝隱隱作痛,特定角度尤劇,不得不更放慢腳步,此前一直與我常相前後的malima,遂也漸行漸遠,回程0.7K接妻來電,顯然因為讓大家久等了,她過意不去而關切一下,我說膝痛走不快,她便加了句:「還有忙著拍照厚!」
14:15回到小峰口遊客中心,第二輪麵剛煮好,與malima吃了,我們茶與咖啡及沖泡器具齊備,本打算面對群山悠哉的喝個幾杯,但風越吹越緊,雲色逐漸轉黑,只好匆匆收拾賦歸。隔天,5/23,結實梅雨峰面襲台,特別上網查看氣象資訊,合歡山一天下了110mm的豪大雨,不知花落多少?
這是2010年的記事,我最近一次專程上合歡山賞杜鵑。雖對自己的體力日無把握,但當年7月又和家人來了趟同樣的旅程、11月更爬了奇萊;今年5月則再上了一回玉山,這麼說來,體能還不錯嘛!每次完成時確也頗以此自得,但過不了幾個月就又没把握了,年輕時哪有這層顧慮呢?
【拄杖山頭一老翁】
【下山途中,此時malima尚在前方,隨著我右膝痛感加劇減速,他也漸行漸遠了。】
【下山途中2,仍有登山賞花人與我反向。】
【下山途中3】
【終於回到小風口遊客中心,天氣有變,雖茶與咖啡俱全,但無心久留,匆匆下山。】
avatar-img
18會員
1.8K內容數
自幼愛讀詩寫詩,甚至夢想以此為職志,經過為五斗米折腰的哀樂壯、中年,早已放下「不切實際」,但舊情難忘,老來得暇,重拾詩筆,漫寫生命中的吉光片羽,自娛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自第三世多杰羌佛開示的法音在全世界弘揚傳播以來,這股學習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由理論深入實踐的風潮,不斷向上攀升。向國際佛教僧尼總會提出申請要求學習聽聞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的佛教團體機構不斷增加
Thumbnail
這是第三世多杰羌佛傳到這個世界的佛法,帶給大眾的巨大利益和福報,這是在任何其他地方都得不到的幸福,這都是令人無法思議但又確實非常真實的人間奇蹟。
Thumbnail
第三世多杰羌佛為這個世界帶來的佛法和法音,匡正了佛教界末法時期的亂象,給社會大眾對佛教一個正確而全面的認識,佛教是大悲為本、利益一切眾生的,真正修行學佛會讓人們家庭美滿幸福,事業成功順利,帶來世界和平、人類安詳。
Thumbnail
話說樹大要分枝~父親沿用阿公"義和青草店"的名稱,白手起家開創"義和工業社" 也40多冬了 給她安排5個小家庭大夥去拍全家福 分枝芽,開出便多的花。 瞧瞧張氏大家族香火鼎旺的家庭~ 不支援的圖片來源,請透過編輯器上傳圖片 就醬子今天一整天拍照+吃吃喝喝度過有紀念ㄉ一天 別忘一起幫暘暘來孝敬我(大姑姑
Thumbnail
羅展鳳 / 必要的靜默—世界電影音樂創作談(2010) 「影像、音樂和文字,在這本書交會成最美的樣子。」 這本《必要的靜默—世界電影音樂創作談》絕對是我購入過覺得最有價值的一本書之一,同樣身為音樂的推廣者,很難不被作者羅展鳳小姐的熱情給感動,而獻上無比的敬意,其背後所付出的努力簡直難以量計⋯⋯ 來自
Thumbnail
週六  15:00-17:00及午夜00:00-02:00 播出 (CST)。FM98.1  News98電台。大台北地區以外請利用線上收聽 www.news98.com.tw 點 選「線上收聽」鏈結即可。亦可利用 hiChannel 收聽。
Thumbnail
你愛天空的藍  你愛孩子氣  你愛他的陪伴  你愛和他在一起  你愛自由的雲  你愛傻笑  你愛惹他生氣  你愛看他無奈的表情 
Thumbnail
週六 15:00-17:00及午夜00:00-02:00 播出 (CST)。FM98.1 News98電台。大台北地區以外請利用線上收聽 www.news98.com.tw 點 選「線上收聽」鏈結即可。亦可利用 hiChannel 收聽。
Thumbnail
按:今年起為《上海壹週》寫稿,這是第一篇。登出時略有刪改,這是完整版。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自第三世多杰羌佛開示的法音在全世界弘揚傳播以來,這股學習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由理論深入實踐的風潮,不斷向上攀升。向國際佛教僧尼總會提出申請要求學習聽聞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的佛教團體機構不斷增加
Thumbnail
這是第三世多杰羌佛傳到這個世界的佛法,帶給大眾的巨大利益和福報,這是在任何其他地方都得不到的幸福,這都是令人無法思議但又確實非常真實的人間奇蹟。
Thumbnail
第三世多杰羌佛為這個世界帶來的佛法和法音,匡正了佛教界末法時期的亂象,給社會大眾對佛教一個正確而全面的認識,佛教是大悲為本、利益一切眾生的,真正修行學佛會讓人們家庭美滿幸福,事業成功順利,帶來世界和平、人類安詳。
Thumbnail
話說樹大要分枝~父親沿用阿公"義和青草店"的名稱,白手起家開創"義和工業社" 也40多冬了 給她安排5個小家庭大夥去拍全家福 分枝芽,開出便多的花。 瞧瞧張氏大家族香火鼎旺的家庭~ 不支援的圖片來源,請透過編輯器上傳圖片 就醬子今天一整天拍照+吃吃喝喝度過有紀念ㄉ一天 別忘一起幫暘暘來孝敬我(大姑姑
Thumbnail
羅展鳳 / 必要的靜默—世界電影音樂創作談(2010) 「影像、音樂和文字,在這本書交會成最美的樣子。」 這本《必要的靜默—世界電影音樂創作談》絕對是我購入過覺得最有價值的一本書之一,同樣身為音樂的推廣者,很難不被作者羅展鳳小姐的熱情給感動,而獻上無比的敬意,其背後所付出的努力簡直難以量計⋯⋯ 來自
Thumbnail
週六  15:00-17:00及午夜00:00-02:00 播出 (CST)。FM98.1  News98電台。大台北地區以外請利用線上收聽 www.news98.com.tw 點 選「線上收聽」鏈結即可。亦可利用 hiChannel 收聽。
Thumbnail
你愛天空的藍  你愛孩子氣  你愛他的陪伴  你愛和他在一起  你愛自由的雲  你愛傻笑  你愛惹他生氣  你愛看他無奈的表情 
Thumbnail
週六 15:00-17:00及午夜00:00-02:00 播出 (CST)。FM98.1 News98電台。大台北地區以外請利用線上收聽 www.news98.com.tw 點 選「線上收聽」鏈結即可。亦可利用 hiChannel 收聽。
Thumbnail
按:今年起為《上海壹週》寫稿,這是第一篇。登出時略有刪改,這是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