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展鳳 / 必要的靜默—世界電影音樂創作談(2010)
「影像、音樂和文字,在這本書交會成最美的樣子。」
這本《必要的靜默—世界電影音樂創作談》絕對是我購入過覺得最有價值的一本書之一,同樣身為音樂的推廣者,很難不被作者羅展鳳小姐的熱情給感動,而獻上無比的敬意,其背後所付出的努力簡直難以量計⋯⋯
來自香港的專業編輯/媒體人羅展鳳,將對於音樂的喜愛和信仰,成為驅使她大膽採訪的力量,展現了巨大的決心和勇氣。從音樂演出記者會後、到表演結束後把握住機會,大膽的向音樂家們提出採訪的需求,她用真誠真摯打動了他們,也造就了這些極為難得的中文化訪談記錄,得以讓華語世界的樂迷們一窺大師內心哲學之究竟。
本書的訪談者從個性派到國際巨匠,從非主流的實驗之音到悅耳動人的經典旋律皆含括其中,如:影響了半個世紀的音樂傳奇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感性的築夢者久石讓(Hisaishi Jō)、現代音樂大師菲利普·葛拉斯(Philip Glass)、噪音美學狂人大友良英(Ōtomo Yoshihide)⋯⋯等共計12位音樂家。
作家潘國靈特別為羅展鳳的努力和耕耘發聲、替她寫了一段序。自2003年到2009年六個年頭的長時間記錄,成就了這本精彩絕倫的電影音樂「作者論」訪談集。潘國靈更透過羅展鳳的筆下,明白更多關於電影導演和配樂家之間特殊的情誼,更了解到一件事情:「即使是再孤高的藝術家,總還容得下或需要一點友情的位置。」
本書最喜歡的一段訪談當然是我自己本身也最喜歡的電影配樂家、與已故的希臘大導安哲羅普洛斯共事長達20餘年、希臘的尋根詩人—艾蓮妮·卡蘭德若(Elena Karaindrou)。
「我的音樂都是來自一種內在的、本能的招喚,而不是來自電影影像。」艾蓮妮採訪如是說道。始終認為音樂與電影之間沒有孰高孰低之分,彼此相互合作能夠創造出更完美的一瞬。
有些配樂家會將電影影像和音樂是為完整不可分離的一體,但艾蓮妮則較是偏向兩者皆能獨立分開欣賞的一派。在和安導合作的期間,有許多時候是還沒有任何的影像畫面、僅透過導演的故事口述,即開始進行配樂的編曲製作工作。
透過意象式的啟發,保留了許多作曲家音樂的獨立性,在音樂的使用上,某些時候艾蓮妮甚至也會極力說服安導採用,這是屬於音樂家的堅持,但當然也會需要有彼此溝通妥協的時候。
音樂的自主獨立既能自成一格、但當與影像結合的時候又是另一種藝術價值的體現。
「靜默」之於「音樂」,羅展鳳採用這個字詞命名此書大有學問。相對於在電影中被人為製作出來的「聲音」,無聲的靜默也該同樣是需要被思考並安排過的。俗話說無聲勝有聲,運用的巧妙的話,在某些畫面的片刻即使是不需要音樂、也是極有力道的。羅展鳳表示像是Zbigniew Preisner那仿若中國畫作中的留白美學、無中帶有、虛實一體。
從訪談和訪綱可觀察出羅展鳳對於音樂的高度理解和專業,切題且深入的提問可看出事前充分的準備,相信也讓這些大師們備感窩心。訪談內容從配樂家與電影從業者、演奏樂手之間的分工等專業技術面、談到更多的人本核心主題—從配樂家和導演之間彼此的情誼、相處關係模式等面相切入,進而挖掘到更多不為外界所知的情報細節。
樂評的工作是將聆聽的感受經驗化為文字,是一種「僅供參考」與「統整後的濃縮資訊」。而羅展鳳不斷努力的是、透過與音樂創作者第一線的交流談論,直白地將原始的理念揭露,無論是音樂本身抑或音樂家本人,我們都能夠不用再評估猜測、就能夠更近一步的明白那些令人感動樂章背後的故事。
在樂音、影像和文字的間隙中,享受這三者的相擁,讓羅展鳳帶領我們遨遊世界電影音樂的廣闊和美麗。
【延伸聆聽】
艾蓮妮·卡蘭德若(Elena Karaindrou)配樂作品:
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配樂作品:
菲利普·葛拉斯(Philip Glass)配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