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中秋即事之一─在親戚家﹙上﹚

九月廿二日,星期六,爸爸因為大修上班,媽媽下午帶珣到三姨家寫書法,等爸爸下班在阿嬤家會合。然而,珣的書法未能及時完成,媽媽顧慮爸爸自己一人先回阿嬤家會不自在,便又約了中港、文心路口,開車將爸爸接往三姨那兒。
三姨家靠近黎明社區,屋後原來是一望無際的田園,珣幼時,我們常去流連,認識菜蔬、蟲鳥,在水溝抓大肚魚,也曾以焢窯的方式做家族聚會。近年來,農地日見萎縮,當中開闢了大馬路,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這次來,連最近的幾畦菜園也突然變成一片三樓透天厝的群落了。「看你多久沒來了?」媽媽說。「是他們蓋得太快了!」爸爸想:「這個人難依舊,景物全非的世界啊!」
珣被班上推舉參加學校書法比賽,平常缺乏練習,來請三姨指導,她照選定的句子寫了一幅讓珣臨摩,看著女兒以生疏的姿勢,努力而拙稚的運筆,字的架子居然還有些模樣:「嗯!有天份!」媽媽說,然而任何技藝不下苦功,是難有成就的:「有興趣的話,以後每個禮拜來學!」
「帶你去耕讀園傢俱行瞧瞧!」利用等待的空檔,媽媽拖著爸爸去蹓躂,店就在黎明路、大墩十一街交口附近,風格如其名,偌大的賣場內,擺設的都是古色古香的中國式傢俱,尤其外型大似歷盡滄桑,儼然出土文物,只是有些東西成堆疊放,應該是量產的。「裡面擺的是真古董嗎?」爸爸問。「很少,大部份是我們上海工廠生產的!」店員答:「有人喜歡那種感覺,但又忌諱用舊的,所以這些傢俱看起來很老,其實都是全新的!」七十六年,爸媽搬家時,中國風的傢俱正當紅,國內很多工廠做,但現在早已沒落,像爸爸就沒什麼興趣,許多廠商,一如其它傳統產業,都移到大陸去了。然而,儘管景氣蕭條,樓房卻仍一棟棟蓋,這其中到底有何「奧妙」呢?
三姨搭我們的便車,去阿嬤家前,先繞到她同事那兒拿託買的兩箱文旦。「這是正麻豆文旦的堂兄弟!」她打趣的說:「至少從那一帶來的。」市面上無論什麼地方的都要打上麻豆的名號,有品牌等於沒品牌,誰敢保證自己曾經吃過正宗的呢?「哇!有像喔!」到了阿嬤家,打開紙箱,看那秀小而飽實的外型,眾人驚呼,三姨迫不及待的殺了幾粒,爸爸立即淺嚐,甜軟而多汁:「好棒!果真是堂兄弟!」其實,只要有「內涵」,沒人會在乎「出身」的。「再去訂!買來送禮!你還沒去看老師啊!」媽媽看著爸爸說:「我們要五箱!」
90.10.5 星期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