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7|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191007 The Catcher in the Rye

    重陽節九月初九丁丑日。

    煮了咖哩稀飯,最後卻只是變成咖哩飯。瓦斯爐上時明明放了很多水,後來轉往電鍋續煮。

    吃飽又因母親問我問題而老毛病又犯,想睡覺(然後換她一直重複唸洗碗的問題給我聽,一次又一次地說各種抱怨)於是我就把耳朵掩住在床上反省,我要直指核心地回答問題,而不是被她的問題帶著走只在表面轉,聲音變大能量耗損,原來她想要我幫她打電話給慈濟醫院。以及我就是要用自己的方式洗碗,我根本不想聽。如同她根本不想聽我的回應,她要的沒講出來我不知道而已,九彎十八拐後我到最後才知道,而且是上床後才確認知道。

    我下定決心此後人生只說有效益的話,擲地有(笑)聲。

    睡了好久。醒來做了壽司吃。

    又跟母親大聲兩句,但主要是請她不要跟我談政治批評內容。雖然有效益,她就不跟我講,但是應該是很大聲,因為我身體又感覺能量耗損。

    真的很不容易,我對於跟她對話已經出現衝突很多次,幾乎每次都只是在表面打轉。我是膚淺的人直腸子的人竟然不懂別人葫蘆裡賣甚麼膏藥。我只對謊言敏感。但對人問我問題我就搞不清楚狀況,每次都很認真地回答。結果別人要的不是她講的表面話。

    但我真的受不了再度被消耗。再度當個大聲婆很兇不自知。我一定要修正。

     

    然後決定提早離家,先到景新分館先取書看書<麥田捕手>整理點筆記,接著15:25前往行天宮站上吉他課。晚餐在致德蔬食坊用餐。點了兩樣東西有點太飽。越式咖哩河粉與蚵仔煎。份量都多。

    回程到景美捷運站決定坐在樓梯間繼續看完<麥田捕手>,拿去圖書館書箱還,還是轉往棉花田買點沙拉食材。

    還買豆花回家與母親一起吃。果然她也說好吃。

    今天不小心吃蛋過多,膩了。

     

    因為嘗試過,因為見過,所以這些人事物都不再讓我感覺有興趣。

    不過植物還是會引起我的興趣,興味盎然。

    然而也可能是我太苛刻。

    <龍紋身的女孩>看男主角就只是一個正直的人雖然他感情上不倫。我覺得她比我更......。

    我欣賞她-莎蘭德

     

    而麥田捕手,竟然是我第一次看,雖然知道很久了。少男的心情。對我當時是少年童年但又過度早熟承擔成人責任的我來說,應該會看不下去?哈!

    捍衛著小孩的成人。不讓大人靠近卻也要守護小孩不掉進懸崖。1951年《麥田裏的守望者》我看的是麥田捕手(作者沙林傑誕生100週年紀念版)

    「無論如何,我總是會想像,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片麥田裡玩遊戲。成千上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就站在那混帳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裡守備,要是哪個孩子往懸崖邊跑來,我就把他捉住——
    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裡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從早到晚就做這件事。我只想做個麥田捕手。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但我真正想做的就是這個。我知道這不像話。」

    沙林傑J.D. Salinger
    J.D. 沙林傑(1919.01.01-2010.01.27)
    美國作家,1919年1月1日生於紐約,2010年1月27日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內容簡介==
    從公園大道豪宅到諾曼第戰場
    出身良好的沙林傑參與了史上有名的D-day
    那是人類歷史無法抹滅的一天,也是影響沙林傑出版偉大作品的重要日子
    「他隨身帶著《麥田捕手》的前六章,不僅當作保命用的護身符,更是他活下去的理由。」

    本書為作者唯一一部長篇創作,他自述:「十八、九歲時,我曾旅歐度過快樂的一年。四二至四六年間,我在陸軍服役,泰半隸屬第四師。我十五歲前後開始寫作至今,近十年來,短篇散見於數份雜誌,多數刊登在最得我心的《紐約客》。《麥田捕手》是我時寫時停、耗時十年的作品。」 

    透過主角霍爾頓漫無目的在外遊走兩天的遭遇,以其特有的眼光、態度與語言,寫實呈現少年的感受、想法與心理:「我拿了手提箱什麼的準備動身,還在樓梯口站了一下子,沿著那條混帳通道望了最後一眼。不知怎的,我幾乎哭了出來。我戴上我那頂紅色獵人帽,照我喜歡的樣子將鴨舌轉到腦袋後頭,然後使出了我全身的力氣大喊道:『好好睡吧,你們這些窩囊廢!』我敢打賭我把這一層樓的所有雜種全都喊醒了。隨後我就離開了那地方,不知哪個混蛋在樓梯上扔了一地花生殼,他媽的差點摔斷了我的混帳脖子。」 

    本書甫出版便在美國掀起一陣「捕手熱」,大眾反應兩極化,使此書既被列為禁書,又被選為教材,更成為無人不讀的小說作品。霍爾頓對這虛偽社會的厭惡與反抗、對成人世界的措手不及、對純真年代快樂時光的懷想……再再觸動舉世野少年騷亂不安的心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