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7 橋面扭曲的吊橋

    在前往「瓦拉米山屋」前,會經過5座吊橋,分別是步道入口到「佳心」之間的「山風一號」、「山風二號」2座吊橋,

    raw-image

    以及從「佳心」到「瓦拉米山屋」之間的「黃麻一號」、「黃麻二號」以及「瓦拉米」等3座吊橋。

    其中,比較特別的是……「山風一號」吊橋:它的橋面在接近中央位置,呈現兩個不規則的扭曲!

    是太多的遊客經過橋面時左右搖擺,讓木板移位了嗎?

    還是施工人員沒抓好準位,木板沒鋪好呢?

    其實,這是『故意』設計的啦!

    原因是……

    「山風一號」吊橋全長約120公尺,是「瓦拉米步道」5座吊橋裡最長的一座。

    當遊客踏上這麼長的吊橋時,就算不會故意去搖晃它,但過長的懸吊鋼纜還是會產生「晃動」!

    這種原本輕微的「左右搖晃」的係數,會隨著吊橋的長度增加,而產生「非線性放大」效應!

    也就是說:雖然遊客沒有故意去「左右搖晃」吊橋,但是隨著吊橋長度的增加,「非線性特性」的放大作用也會跟著增加,當遊客走到吊橋中間時,可能會造成激烈的晃動而影響安全。

    因此,在接近橋面中間的地方,故意將橋面做了2道S型彎曲,目的就是用來減低「非線性放大」的效應,以確保遊客過橋的安全!

    下次,若有機會再經過「山風一號」吊橋與「瓦拉米」吊橋時,可以略作比較:走到吊橋中央時,是「瓦拉米」吊橋比較晃?還是「山風一號」吊橋比較晃?

    ******************

    延伸閱讀:

    1940年美國華盛頓州塔科馬海峽吊橋(Tacoma Narrows Bridge)斷裂事件。

    塔科馬海峽吊橋(Tacoma Narrows Bridge),橫跨塔科馬海峽。第一條橋於1940年首度通車,但不到五個月便倒塌。倒塌的原因,是因為其橋面厚度不足,在受到強風的吹襲下引起卡門渦街,使橋身擺動;當卡門渦街的振動頻率和吊橋自身的固有頻率相同時,引起吊橋劇烈「共振」而崩塌。

    但近年來,新的研究認為並非「共振」造成橋震盪損壞,而是橋的「非線性特性」,才是造成橋震盪斷裂的主要原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