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05.06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 ◇◇ ◆ ◇◇ ◆◇◇
(修行篇)
1.遇到問題,不能事事依靠外緣幫忙,而是要自己去找出問題的源頭所在,才能真正地解決根本的原因。且自己也能在過程中,訓練自己,充實自己,壯大自己。
2.心性修到某個程度,會平淡地看待生死,將生死置之度外。死是一種過程,不是永遠的結束。
3.神通抵不過業力,也抵不過習性,故修行要靠自己,消業障也要靠自己。
4.不把困難當困難時,再遇到困難就不會覺得它是困難。
5.渡眾是累積福報的方法,為眾生服務是累積福報的機會,但不是為了福報而去服務眾生。
6.「笨」,要靠自己去消,博學多聞,提升智慧及能見度,累積能量,頭腦智商就會步步高升,智慧不可賜,凡事要靠自己。
7.在佛菩薩眼中沒有一個壞人,壞人只是他行為錯誤而已,改正就好。
8.修行不是多高深的學問,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修正惡習、導正思想行為、唸經、靜坐提升心性。
9.凡事不要還沒做就下結論,要去嘗試,視野才會廣。
10.理由人人都有,但不能解決問題,改變現狀得靠自己,不要只停留在口中;要改變現狀,則要以恆心與毅力,努力去做,才會有力量,才會有改善的機會。
11.誦經有時會有磁場感應,雖是干擾更是考驗,不要一有風吹草動心就起伏,要如如不動。
12.人重新投胎,就要重新來過;若過去世有修行,較容易契入佛法,但本世未修或不修者,仍無法契入;若多世均未修行,要契入佛法難度更高,還要有善知識引渡指點,方不致走偏。
13.「念起即覺,覺即照破,境來便掃,掃即放過。」依現代人的說法就是轉念,自然就會改變。
14.唸經要像吃飯,天天唸;靜坐也要像吃飯,天天坐;再忙也要唸經,再忙也要靜坐。
15.修行要有善知識指引,才不會產生怠惰,凡事都會變,不要被事物相綁住,若不認真修,就到地獄去了。
16.世界上本來就沒什麼好康,只有自身的貪念。
(業障篇)
1.因果才是最究竟的,是八字算不出來的,改名字的影響也有限,如果不從根本的因果去著手,什麼結都解不開。
2.做事情不要衝動,方法要用對;有因果糾結時,彼此容易惡言相向,溝通的話也會聽不進去,所以要先解掉因果,再補善緣,方能慢慢改善。
(福報/補功德/祖德篇)
1.「打拚不一定成功,但不打拚一定不成功」(台語),若努力過但還不成功,一般都是少了福報;福報補足了,福至心就靈,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成功就不是在夢中,而是在掌中。
2.要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加強技術。同步補工作的福德資糧,則是會讓您好找工作,增加善緣利人和,且能讓老闆看到您有能力,願意給您機會。
3.佛助自助者,福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工作要自己努力去找,也要補福德資糧。雙管齊下,方能快速奏功。
4.其實人連吸口氣都要有福報;當你體衰力微時,才能體會它的重要;油盡燈枯的時候,福德資糧就像荒漠中的甘泉,每一天都要當成是人生的最後一天過;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之禍福,你怎麼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好好做、努力修,充充實實的過完這一生。
(家庭/感情篇)
1.修行是在生活中修正行為,所以有修行的家庭,會處處充滿正能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溫馨和睦。
(外靈/沖犯/魔性篇/被下符)
1.魔性如壞掉的水龍頭,會不停地釋出黑氣來干擾自己;要把源頭處理好,水龍頭修好,不再釋出黑氣,干擾自然會變少。
2.磁場亂、胡思亂想、八字行運低迷、元辰比較耗弱時,容易被沖犯;本身若雜思多,不要讓胡思亂想養成習慣,請多靜坐,靜思息慮。
2.自性自渡,非靠他人來渡自己,自己在家好好誦經、靜坐,在家唸經則佛菩薩會來幫忙;亂跑宮廟,智慧不但無法提升,反而招引嚴重的外靈干擾。
3.若有被人下符,心性會無法自我控制。
4.世上充滿危機,弱肉強食,靈跟人都一樣,凡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要懂得保護自己。
(社會環境篇)
1.事情發生的進程都是,會先經過醞釀期,逐漸地達到飽和,待機緣成熟「臨界點」後才會爆發出來。人、事、物皆然,只能說到這兒,餘~佛曰:「不可說。」
(祖靈篇)
1.若祖先生前沒有修行、沒有契入佛法,一下子超拔祂們到西方淨土,會無法適應,就如國中生學識未到大學的程度,若強逼進入大學學習,會因程度差別而學習得很辛苦。故,凡事要循序漸進,學習佛法也是一樣,最好的方式是超拔祖先至佛化家庭,從基礎開始打起。
2.人要慎終追遠,即使已將祖先都超度了,還是要有掃墓的習俗,讓子孫保留慎終追遠的觀念。
3.若祖先生前沒在修,或是一心只想照顧子孫,強勢將其遷至佛寺聽經聞法,祂們會回來示現或干擾給子孫知道;若是祖先生前有在修或是本身願意,則可依其意願遷移到佛寺,聽經聞法祂會很快樂。
4.八字影響一個人,陽宅影響一個家庭,風水影響一個家族。
5.祖德好,子孫不會那麼多障礙;祖德不足,子孫大志難伸、抑鬱挫折;補祖德、多行善來庇蔭子子孫孫。讓子子孫孫都對國家、社會、百姓有貢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我們要懂得培福、惜福之法,重視累積福報資糧,只有福報具足才能改變命運。」想要獲得加持、遣除違緣、斷除魔障、獲得悉地等,修薈供非常有效驗,可以立即獲得加持。參加一次共修法會的功德,遠超過獨自修法,應盡量安排時間參加每一次法會、共修,開始修福、懺悔自己的業障,讓自己快速消業增福。
Thumbnail
不知道學佛修行要趁現在,行有餘力的時候,廣積功德、善行來解冤釋結,是最大的遺憾!該報恩的時候,沒有辦法好好去報恩。比如父母恩怎麼報?只有「修行」能報。這個人,曾經對你有知遇之恩,改變了你一生;曾經給了你一個道理和啟發,改變了你一生。怎麼還?唯有「修行」能還。要報恩、要還債、要了願
Thumbnail
發心修福,種種造作善功德的福德因緣,現在在做不要怕辛苦,都是為了自己做。今天去放生,把魚放到湖裡,把螃蟹的繩子剪開,把鳥的鐵籠打開......做這些動作,太陽很大又花錢去做。這一點一滴的動作全部都修到你自己身上,點點滴滴都在消自己的業障,結自己的善緣,增自己的福慧,也奠定來世投生的境界如何。
Thumbnail
人往生之後,將來要再輪迴到哪一道,全憑生前所造作的善惡業決定,如果有家親眷屬懂得用佛法的方式來建立功德迴向給亡者,那麼就可以改變亡者的境界。觀音山舉辦《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超渡法會,歡迎線上參與法會恭誦《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並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智諭法師:【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念佛貴在調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我們要懂得培福、惜福之法,重視累積福報資糧,只有福報具足才能改變命運。」想要獲得加持、遣除違緣、斷除魔障、獲得悉地等,修薈供非常有效驗,可以立即獲得加持。參加一次共修法會的功德,遠超過獨自修法,應盡量安排時間參加每一次法會、共修,開始修福、懺悔自己的業障,讓自己快速消業增福。
Thumbnail
不知道學佛修行要趁現在,行有餘力的時候,廣積功德、善行來解冤釋結,是最大的遺憾!該報恩的時候,沒有辦法好好去報恩。比如父母恩怎麼報?只有「修行」能報。這個人,曾經對你有知遇之恩,改變了你一生;曾經給了你一個道理和啟發,改變了你一生。怎麼還?唯有「修行」能還。要報恩、要還債、要了願
Thumbnail
發心修福,種種造作善功德的福德因緣,現在在做不要怕辛苦,都是為了自己做。今天去放生,把魚放到湖裡,把螃蟹的繩子剪開,把鳥的鐵籠打開......做這些動作,太陽很大又花錢去做。這一點一滴的動作全部都修到你自己身上,點點滴滴都在消自己的業障,結自己的善緣,增自己的福慧,也奠定來世投生的境界如何。
Thumbnail
人往生之後,將來要再輪迴到哪一道,全憑生前所造作的善惡業決定,如果有家親眷屬懂得用佛法的方式來建立功德迴向給亡者,那麼就可以改變亡者的境界。觀音山舉辦《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超渡法會,歡迎線上參與法會恭誦《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並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智諭法師:【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念佛貴在調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