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01.20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修行/渡眾篇)

1.  緣起緣滅不住心,花開花落任飄零,我心長駐清淨地,任吹八風亦清寧。

2.  人生是苦海,要好好修行才能脫離;修行,就是修正行為,要如何修正行為?就是要找出自己的盲點,並改善它、超越它。

3.  要用心精進修行,要造福百姓。

4.  人要受到刺激,痛定思痛,才會願意修行,改善自己的缺點;好好修行,下一世才會更好,能漸漸提升,進而有機會脫離輪回。

5.  人生沒有一帆風順,挫折是為了要增強韌性。

6.  萬事起頭難,再做就不難,能有機緣渡眾,是很殊勝的事情。人有七情六欲,而慾望是永無止境的,要渡眾,不能只是滿足眾生的慾望,而是要教化眾生,如教養小孩,教在養的上面;大部份的問題或衝突,都是人的心性出問題,故教化是放在解決事情前面,要防範于未然,莫等事情發生後才來解決。要渡眾、辦事、因果濟世,都要以提升眾生心性為重,而非只是解決當下的問題。


7.  靜坐時要反省自己今天有什麼問題?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要如何去突破、超越?睡前要靜坐,使心思沉澱,讓自己對事物相看得清楚,凡事都要向內觀照,能夠藉由種種境界來找出自己的盲點與不足。

8.  誠心唸誦佛經,並且受持,漸漸清除內心的污垢,進而顯露自性原有的智慧,可找出自己的盲點,提升心性,要唸誦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典,如《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修行和唸經,要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必有所成。

9.  學佛人,要能夠「放下」,考驗來時,係看您的忍辱,以及如何自處。若臨境就執著,往生的去處會取決於習性與業力;若考得過,境界就能漸漸提升,才有機會往生淨土。佛菩薩出的考題的評估,係看人的心性還有努力改善的程度。

 

(業障篇)

1.  若遇上問題就逃避,則問題永遠無法解決,所以若遇到因果討報,要勇敢以對,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

2.  每個時代環境不一樣,在動盪不安的時代時,容易因一些利益而傷害人,若過去世因利益衝突造成的傷害太大,被害者會帶有嗔恨心。閻羅王為了圓滿相欠倆人的恩怨情仇,會讓彼此相互吸引而相遇,將好的緣可繼續延續,而不好的緣則有補償的機會;但討報機制啟動後,再怎麼做,對方都會認為不合格,可唸經將不好的脾氣、習性、慾望導正回來,恢復純善的心性,並迴向化解此因果,才能把阿賴耶識中不好的記憶漸漸消除。

3.  不要被愛情沖昏頭,要有理智,千萬不要當人家的小三,不能介入人家的婚姻,因果相循下,會影響自己生生世世的幸福。

4.  凡事都有因果,事情不管對或錯,都要與人圓滿,不要與人結怨,否則會結下來世因果。

 

 (福報/補功德/祖德篇)

1.  自身福德資糧不足,如同自己在法界銀行中沒有錢可以使用。

2.  天道好還,有賺錢要回饋社會大眾,佈施、利益眾生,能累積自身福報,但施恩莫望報,也莫因能累積福報才去行善,而是要以利益眾生為目的而去佈施,如此一來上天與佛菩薩都會讚嘆您。

3.  福德資糧不足,容易懷才不遇,所以若將福德資糧補足,並好好充實自己,能找到自己的舞台,一身的才華較能有機會發揮。

4.  每個人一輩子都至少有十年的強運,只要好好利用,努力打拼奮鬥,開源節流,也可溫飽過日。

5.  業障消完還是要繼續唸經,若每天都能虔誠誦經,佛菩薩會來護持;誦經要誦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每天唸誦《金剛經》一部、《藥師經》一部;《金剛經》開智慧,《藥師經》可銷業及補福德資糧,使行事順暢。

6.  要考取功名,除了看自己的福報是否足夠與是否有現前的業障干擾之外,還要搭配自身的努力。

7.  父母是子女的祖德,好好唸經、做善事,福德就能庇蔭子子孫孫。

 

 (家庭/感情篇)

1.  夫妻要同心同德,不一定要賺大錢,只要認真努力地生活,樂觀進取,找份穩定的工作,能有經濟維持家計,那就能逐步建立美滿的家庭。

2.  有主見是一回事,親情是一回事;有主見者,也是要孝順父母。

3.  夫妻要同心同德,若感情不好,通常是雙方面的問題,並且可能有因果相欠,要先圓滿因果後再努力經營,夫妻才會長久遠,婚姻就是犠牲享受、享受犠牲,夫妻是互相的,沒有誰大誰小的問題。

4.  結婚是一回事,交往是一回事,要先交往一段時間,去認識瞭解對方,用理智去判斷、觀察對方的習性是否是適合結婚的物件,不要只看表相(外表與成就)。

5.  小時候若能培養獨立自主的個性,長大後較容易適應社會;若從小被保護得太好,長大後通常要適應一段時間才能融入社會。

6.  過去世若為兄弟姐妹、夫妻、父母子女且無互結因果,本世會覺得彼此熟悉,若過去世曾為夫妻,且今世已有各自的姻緣,就萬萬不可以介入,應保持適當的距離,一世有一世的因果與緣分要了結。

7.  媽媽在懷孕時要多唸經,小孩出生後會比較好帶。

 

(外靈/沖犯/魔性篇/被下符)

1.  心性若未提升,容易暴怒,不清淨也不自在,且容易被沖犯。

2.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些夢境是外道幻化來干擾的,不要受到誘惑,不應執著境象。

3.  神就是有德之鬼。

4.  遇到外道來干擾,不要怕,心要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社會環境/其它篇)

1.  人生要面對的挑戰很多,不要害怕,勇敢以對,才能超越自己。

2.  人的行住坐臥,都要符合天道,對得起自己的良知。

3.  心性和智慧要提升,才能明辨是非,事理明白後,才能行事圓融,運途才會順暢;有工作除了養家糊口之外,也能讓自己有自信。

4.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生活之中的大小事,都要做好準備,不可耽於逸樂。

5.  人要廣結善緣。

6.  歷鍊才能成大器;貴人不是要靠別人,是要靠自己,若有真知灼見,有智慧判斷事理,那自己就是自己的貴人。

7.  學問好、專業高是一回事,但待人處世也很重要;年輕就要先去歷鍊,廣結善緣,才能學到真本事。

8.  歷鍊,是有錢買不到的,不要眼高手低,要放眼大方向,但著手小地方;可先去大企業學習,接受員工教育訓練,並從中吸取經驗,累積自己的實力後,可再做其他生涯的規畫。

9.  放得下、想得開,才能活得長;活到老、學到老,凡事都要學習,放下也要學習,要學習放下執著,對親朋好友要關心,但不要帶著執心。

10. 生老病死係人生常態。

11. 企業要永續經營,要懂得如何識人、用人,知人善任,用人唯才,人盡其才,各司其職。

12. 溫室的花朵經不起社會風雨的歷鍊;小孩要讓他吃苦耐勞,不要把他們養在溫室中,悉心呵護,要能經歷各種風雨的考驗,才能茁壯他們的心志,並且有能力能面對未來的挑戰。

13. 心性要提升,要與人為善,衝突就比較不會發生。

14. 做什麼行業都可以幫助到人,端看自己怎麼樣做而已。

15. 不是吃素身體就會好,吃素也要重視營養的攝取;吃素,是慈悲心的表現,亦是一種不造殺業的方法。

16. 學技術是一回事,為人處事的學習,是更高的境界。

17. 沒有婚姻者,可專心向佛;有婚姻者,則要圓滿家庭、專心向佛。

 

(祖靈/超度篇)

1.  超度至聚善所者,往後仍要更努力去利益眾生,要更謙虛,心性要更上一層樓,好好修才能有去淨土的機會,才不用再輪迴。

2.  聚善所不是最後的終點,那只是一個過程。

3.  投生至佛化家庭,從小就學佛,耳濡目染,漸漸契入佛法,以後才更有機會去淨土。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不知道學佛修行要趁現在,行有餘力的時候,廣積功德、善行來解冤釋結,是最大的遺憾!該報恩的時候,沒有辦法好好去報恩。比如父母恩怎麼報?只有「修行」能報。這個人,曾經對你有知遇之恩,改變了你一生;曾經給了你一個道理和啟發,改變了你一生。怎麼還?唯有「修行」能還。要報恩、要還債、要了願
Thumbnail
人生中事與願違是很常見的。 雖然我們可能盡量計劃和預期, 但生命總是充滿了不可預測的變數。 接受這些挑戰並學會從中成長, 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逆境中,我們可以發展出更大的彈性和創造力, 這有助於我們找到新的方法應對困難。 所以,當不如人意時, 保持開放的態度,學會適應並從中學習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現在身體上、事業上或者內心有什麼樣的痛苦,都在受報,都在遭受你過去生所做的種種的型態、錯綜複雜的業報。所以,做人有什麼好驕傲?有什麼好沾沾自喜的?做人的時候就是不斷地懺悔,不斷地想要還債,不斷地想要去做好事、重新做人,不斷地想要能夠修到佛淨土去,這就是最珍貴的事情。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不知道學佛修行要趁現在,行有餘力的時候,廣積功德、善行來解冤釋結,是最大的遺憾!該報恩的時候,沒有辦法好好去報恩。比如父母恩怎麼報?只有「修行」能報。這個人,曾經對你有知遇之恩,改變了你一生;曾經給了你一個道理和啟發,改變了你一生。怎麼還?唯有「修行」能還。要報恩、要還債、要了願
Thumbnail
人生中事與願違是很常見的。 雖然我們可能盡量計劃和預期, 但生命總是充滿了不可預測的變數。 接受這些挑戰並學會從中成長, 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逆境中,我們可以發展出更大的彈性和創造力, 這有助於我們找到新的方法應對困難。 所以,當不如人意時, 保持開放的態度,學會適應並從中學習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現在身體上、事業上或者內心有什麼樣的痛苦,都在受報,都在遭受你過去生所做的種種的型態、錯綜複雜的業報。所以,做人有什麼好驕傲?有什麼好沾沾自喜的?做人的時候就是不斷地懺悔,不斷地想要還債,不斷地想要去做好事、重新做人,不斷地想要能夠修到佛淨土去,這就是最珍貴的事情。